旅行,边走边看,边走边吃 (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5-12-22 20:23

他们俩在看这张照片。
Image
我朋友马上要去啦,我老今儿把这两张照片都给了她。 :mrgreen:
云浆未饮结成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08 22:14

庞贝
我们在庞贝第一次深深地觉得,光凭旅游手册,不找当地导游什么也看不懂。历史太多,自己的知识太少。走不完的断壁残垣,看上去一窍不通。游人少的地区,金绿色的壁虎在没人的旧墙里快速地蹿爬。我们从正门进去,这个公元前5到1世纪的古城,在城内养着角斗士,有专门的斗兽场,大小戏院,交易市场,讨论场(forum)。这样久远的古城保存得这样完整感觉真奇妙,那时候物质生活应该不能和现在比,但是精神享受、追求上瞧着好像和现在也没有太大差别嘛。我觉得城西靠近交易市场、讨论场的房子比城东靠近斗兽场的房子明显高大,猜测大概富人住城西?庞贝人好像很器重诗人,悲剧诗人住在一个精雕细刻的漂亮大房子里,上有天窗采光,下有喷泉。(人类从来都喜欢务虚啊。)我们一边照着刚买的地图在庞贝城里走,我一边支着耳朵听路过的小团导游们都说些什么。有一个姿态潇洒的中年男人带了一小团中老年女士,只听这个男导游说到:“因为奴隶们是从各个国家来的,所以说不同的语言。当地人听不懂,她们就没办法给自己做广告,所以客人就在门口留下评论好就此定价。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写到‘她真是棒极了’、‘她还不错’这样的评语。”:shock: 听众们都斯文地笑了。

Pompeii – the courtyard of the Gladiators’ Barracks
Image
Pompeii – the Odeion (A covered theatre)
Image
Pompeii – Forum
Image
Pompeii
Image
Image
Pompeii – the small fountain inside the house of the tragic poet
Image
Pompeii – the Stabian Baths
Image
Pompeii
Image

罗马
罗马、庞贝、那不利斯都在意大利南部。一到南部马上感觉民风彪悍了起来。别看意大利不大,人的性格却很不相同。在北部,民风淳朴,善良安全,我们深更半夜找路吃饭从来没觉得害怕过。我们到南部的第一站是庞贝,我同事跟我说:他们会在你看见他们之前看见你的。果然,我们还在四下张望哪里走是庞贝遗址,第一个收费停车场的人就像交通警一样打手势指挥我们开了进去。车一开进去,铁栏杆就在我们后面拦上了。停车场里有庞贝的旅游指南卖,我问这贵的便宜的有什么区别?那人倒实在,指指价钱,区别就在价钱上。我们拿现金买书,他拿过纸币对着光看半天。这是我在意大利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脑袋里马上警铃大作:这地方肯定通街都是骗子。果然某人乘我去厕所,买了两瓶瓶装水。把水交给我之后他去车里打电话。我等得无聊就到处瞎看,看到有个自动榨桔汁的机器非常有趣,就问一杯多少钱,这人一只手在嘴前打手势,说wait。然后七手八脚压了三四个桔子。我想拦住他说我问多少钱,他只是一概地说wait。然后把一杯榨好的桔汁放在我面前。我很不高兴,但是又觉得不值得计较,这人居然还想让我把手上的两瓶水再交一遍钱。我顿时拉下脸来说这已经付过了。后来在罗马,某人到店里买东西问价,人家都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的朋友,为你,这个价钱是什么什么。我们最差的一次在家庭饭馆的遭遇就是在罗马。我在罗马丢了钱包。
但是,但是罗马是我们最喜欢的意大利城市,喜欢的程度超过图斯卡尼。
在罗马城外我们吃到在意大利第二好吃的馆子:molo 7。深藏在地图上根本没有的地方。我们因为有车开始两天住在城外。晚上九点找到旅馆,我又傻嘞吧唧地问旅馆的人,这个点儿还有什么饭馆开?那人奇怪地回头看看钟,给我画了张地图,穿过高速路,开上黑灯瞎火的没有路牌的土路,进入一个叫Planet camper的出租RV的地方,拐到最里面有个饭馆叫molo 7。我们按图索骥,这个黑暗的冷僻的地方,没有铺路面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昂贵的车。我们连去了两个晚上,两个晚上都是如此。这又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饭馆。
这里的菜单纯粹是意大利文的,侍者英文不好,交流不容易。但是服务态度极佳。每张桌子暗红桌布,白色餐巾上每个座位面前摆好了三个玻璃杯。等人坐下了,再按照点的酒撤不需要的杯子。还未点菜先每人送一杯开胃的清淡汽酒,一小杯腌橄榄。我记得我第一天点了一个各色海鲜拼盘的头盘,着实惊艳。各种我叫不出名的小海鲜,三文鱼片做得精致美味,味道不咸不淡,不酸不辣,是我吃到最好的西餐海鲜,比在以做海鲜出名的威尼斯做的好吃太多。pasta一般,不如佛罗伦萨的,但是某人点的皮萨非常令人吃惊。这个皮萨跟我们后来在罗马街边上吃的皮萨也绝不相同。总的来讲,罗马的皮萨比佛罗伦萨的好吃。我们在罗马街边上小店吃的皮萨,是一大张一大张方形的皮萨,你说吃多少,他切下一个长方形,按重量卖。薄饼上面蔬菜、肉成行列均匀分布和薄薄的奶酪烤在一起,非常美味。molo 7里端上来的皮萨实在长得不像皮萨。下面的饼是完全干而脆的薄饼,好像中国某些地方的煎饼特产,但是没有那么硬。上面凌乱地摆着完全新鲜的蔬菜、认不出来的调料和单独做好的切得很薄的肉。所谓凌乱地摆着,不单指位置摆放凌乱,而且这些蔬菜、肉和饼很不沾边地高耸着。但是味道真是好吃就是了。第二天晚上,我们再推门而入,昨天晚上照顾我们的侍者飞快殷勤地冲了过来,让我思考了一下意大利人都给不给给多少小费这个问题。不过这个人很好,我们也很高兴。当天晚上我点了一整只鱼。我问侍者哪种鱼做的好,侍者推荐了一种,树树大拇指说当然是这个。鱼端上来的时候是带头带尾连皮连骨的一整只。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一时刻。列位看官要知道,这样子端上来一条整鱼在美国被看做是非常野蛮的一种行径。我昨天瞥见侍者端了鱼上很远的某一桌,我隐约觉得是只全鱼,所以今天我一定要试试。只见这个优雅的侍者端着椭圆形荷叶边的大薄盘,盘中平躺着一只蒸得好好的龙俐,边上装饰着金黄的烤土豆块和新鲜蔬菜。侍者把盘中鱼在我面前摆一摆,让我验明正身之后,就放在边上桌子上,用一只巨大的勺子和叉子当场熟练地片鱼:把鱼肉从鱼骨头上仔细地片下来。片好之后再把鱼肉端上来,鱼头鱼骨头端走。简直和北京片皮鸭一个讲究。我深深地被这个复杂的过程给迷住了。临走的时候,这个侍者好像知道我们第二天早上就走了的意思,又是给我们开门,又是抓住某人的手紧紧握住,使劲儿拍他的肩膀。我们的确第二天换了更城里的旅馆再也没来。我当时很想说句:天涯何处不相逢之类的场面话。无奈言语不通,双方都很感动地什么也没说,只平白做出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去之前,我同事跟我说去罗马第一一定要去Borghese Gallery。那里是教皇收藏他最好的艺术品的地方。这个说法有失公允,Borghese Gallery 是Borghese家族的私人藏品。但是Borghese家族有权有势,和教皇是亲戚关系,为此在巧取豪夺艺术品上很有帮助。而且Borghese Gallery的确是欧洲最棒的美术馆之一。如果认为Borghese里的艺术品都是强买的,那又太贬低始创人Cardinal Scipione Borghese。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艺术收藏家。他发现了年轻的Bernini的天分,并且捧红了他。事实上,Borghese Gallery里最好的藏品就是年轻的Bernini的几组雕像:大卫,阿波罗与达夫妮。去Borghese一定要租他的audio guide,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audio guide。Borghese里藏品不多,游览时间严格控制在2个小时。2个小时也足够了,足够在Bernini的雕像下面来来回回放介绍转好多圈。在Borghese和后来到梵蒂冈就不停地在心里说:啊,原来这个在这儿啊。好多小的时候在各种西方美术史书上前面插页里的雕塑、油画都是在这里。我不那么文艺已经好久了,但是一下子看见还是有久别重逢的喜悦。
去梵蒂冈我们选了Rick Steve推荐的Through Eternity里一个澳大利亚导游。5个小时的游览充满了故事,强烈推荐。我最激动的时刻是在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面前。导游讲道拉斐尔当时画这幅画的故事,我一边听,一边兴奋得要命:这个故事我小时读到过,早就忘得远远的,没想到重新听一遍却是站在原画面前!我一定要在这里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年轻的拉斐尔刚到罗马的时候并没有成名,教皇Julius二世要把自己的房间四壁重新画一下,他要住在明亮的房间里,他找个4(?)个当时的不错的画家。有个人就向教皇推荐说有个年轻人,挺不错,你就让他画一面墙?教皇不好驳这个人的面子(我还是忘记了这个人是谁),就让年轻人先画了一面,The stanza of the Signatura。这幅画明亮的色彩和构图让拉斐尔一下被确认为大师。Juliu二世看到这幅画之后马上把已经请好的4个画师全部解雇,让拉斐尔全权负责四面墙的创作。拉斐尔面容俊秀,言语讨喜,跟教皇关系着实不错。Juliu二世以不耐心著称,他一来拉斐尔就跟他气氛融洽地解释自己的想法,展示画作的进度--他的雅典学院集中了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所有这些思想家都用当代伟大艺术家的外形。与此同时,西斯廷的另一边米开朗基罗正在画创世纪天顶。这两个天才画家同时期在西斯廷工作,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什么言谈上的交流。和拉斐尔相反,米开朗基罗跟Juliu二世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当初Juliu提出画天顶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以雕塑著名,本人对平面绘画甚至有过微词。当时有个著名的艺术家(抱歉我又忘了是谁),处于妒忌对Juliu提出让米开朗基罗来画。结局有两个:1,米拒绝,为此得罪教皇,为此失宠。永远滚回佛罗伦萨;2,不会画画的米接受,从此成为大家的笑柄。果然米开朗基罗拒绝了,说:我是一个雕塑家,我不是一个画家。但是Juliu二世不是一个能接受不作为回答的人。他强令米来朗基罗做画,米最终同意了。他雇了10个画师作为助手,跟这10个助手学习所有绘画以及做壁画fresco的技巧。Fresco自意大利文中是fresh的意思,专指如何把颜料混入plaster,等plaster干了,壁画就成为墙壁的一部分这个技术。等米把所有技术都学会了之后,他把这10个助手都解雇了,用白幔遮住整个天顶,不允许任何人在他未完成之前看到画作。即便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在4年之中看不到一点画的影子也会丧失耐心,何况前面说了Juliu 二世以没有耐心著称。所以当两个天才同时在西斯廷做画的时候,这边面对卧室的绘画Juliu 二世和拉斐尔关系融洽,笑逐颜开。到了米做画的小礼拜堂,Juliu看不到米,只能对着满头的白幔,大声喊:你什么时候能完成?!米开朗基罗在白幔后面永恒地回答:当我能完成的时候!可以想见Juliu 二世和米之间的关系紧张。我认为米一定在没人的时候把白幔拉开看过,因为米最开始画的The Deluge 和 The Sacrifice of Noah 人物多而小,从远处根本看不清。后面画的人物少而大。Juliu 二世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完全看不见画的处境,他强令米打开幔布给他看。一天,米打开幔布给Juliu 二世看半完工的天顶,走廊那头的拉斐尔偷偷溜进门来看。这时候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也进行到尾声。看完了米的局部天顶,拉斐尔回去把雅典学院中的最后一个人物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改成米开朗基罗的形象。他不与任何人在一起,单独坐在画的最前景,托腮沉思,穿着他著名的从不脱下的靴子。他是一个孤独工作的天才。
是的是的,我从小就知道这个故事,这么多年后在雅典学院面前再听人讲一遍,多么多么地幸福。西斯廷天顶,米开朗基罗从33岁画到37岁。完成的时候他被广泛地认为是最伟大的活着的艺术家,虽然当时达芬奇和拉斐尔还活着还在画。也是从那时候起,艺术家被认为是超越普通人的。
1536年,61岁的米开朗基罗觉得老之将至,对教皇提出30年前我为你画了创世纪,现在让我来为你画最后的审判。最后的审判米画了5年,同样也在西斯廷的教皇私人小礼拜堂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礼拜堂就是angles and demons里详细描写的众多红衣主教关起来选新教皇的地方。这里从前一直使用油灯,创世纪天顶被熏得很黑,日本人出资清洁天顶,提出的一个条件是不允许参观者照像。但是四墙的其他不出名的壁画是美国人出资清洁,所以可以照,问题是谁想照那些啊。现在西斯廷里不再使用油灯,转而使用没有油烟的化学物品作为燃烧剂。有个小问题是新教皇选出来的时候烧白烟,(没选出来烧黑烟,)现在的看上去是灰的。还记得angles and demons里的炸弹放在了圣彼得的遗骨处嘛?有专门的地下tour可以参观圣彼得的遗骨,但是要提前两个月预约。
罗马跟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同在于你随时随地能见到穿长袍的宗教人士。我看不懂服色,不过一共见了浅灰、深蓝、黑三种颜色。这些宗教人士怡然自得地在街道上或快或慢地走,成为罗马风景的一部分。从古罗马废墟到原本在罗马外城的梵蒂冈成为罗马的中心,罗马是一本雕刻在地上的西方历史书。走在罗马很难不痛感自己历史知识太少,回来之后还会听到个什么故事能再对应到罗马那本历史书中去。我最喜欢罗马的地方在于,米开朗基罗25岁时雕的Pieta(西斯廷圣母),拉斐尔26岁时画的雅典学院,Bernini 25岁雕的大卫。Bernini 74岁时设计的 The tomb of Alexander VII 。那真是个天才的时代,这些艺术天才们也像数学天才那样是天才出少年。梵蒂冈(或者说整个罗马)里到处都是米开朗基罗和Bernini的作品,圆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前面手臂一样的走廊是Bernini设计的。我老是禁不住暗暗猜想Bernini出生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全部都过世了,他晚生了几十年有没有永远活在巨人的阴影下面的感觉?Borghese里有一个Bernini老年时的作品,他自己曾经说这能证明他是一个大师。
在罗马到处都是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拿着学校发的印刷品集体来学艺术、历史。某人羡慕得不得了,老说要是10年前来感觉一定激动很多。我就不以为然,回来给他抄了段司汤达。是的,就是个写红与黑的司汤达,他写众多关于意大利的书。虽然,作为一个到处跑的游客,我对罗马的感觉跟司汤达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我非常喜欢他说的。这段节选自他1926年写的《Les promenade dans Rome》,我就在这里结束我对罗马的叙述。
From the table at which I write I can see three quarters of Rome. Before m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ity, the dome of St. Peter's rises regally. In the evening, as it sets I glimpse the sun through the windows of St. Peter's, and half an hour later this wonderful monument is silhouetted against the clearest orange-colored twilight, dominated on high in the sky by the first stars. Nothing on this earth is comparable. The soul is touched and exalts, it is filled with a quiet bliss. I do feel that, to be able to grasp these sensations, one must have loved Rome for a long time. A young man who has never experiennced misfortune would not understand them.

Rome – She-Wolf: the symbol of Rome (Capitol Hill Museum)
Image
Rome – Texas in Roma
Image
Rome – Texas in Roma
Image
Rome – Roman Forum
Image
Rome – Roman Forum
Image
Rome – Roman Forum
Image
Rome – 3G wireless in Italy: a lot of people use cell phone to take photos (4 phones in the left picture)Italian telecom (TIM) also provide tourist guide service in various language IN GREECE, just dial 1230.
Image
Rome – Trevi Fountain
Image
Rome – Trevi Fountain: Want to have a picture at Trevi Fountain? 5 euros in 3 minutes.
Image
Rome – How many wishes are underwater? Trevi Fountain, bring coins.
Image
Rome – Trastevere
Image
Rome – Trastevere: interview with vampire, memory of a geisha, etc.
Image
Rome – Tiber River
Image
Rome – along the Tiber River
Image
Rome – Piazza Venezia
Image
Rome – Piazza Venezia
Image
Rome –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on Victor Emmanuel Monument)
Image
Rome – Victor Emmanuel Monument
Image
Rome – Victor Emmanuel Monument
Image
Rome – Victor Emmanuel Monument
Image
Rome – Piazza Venezia
Image
Rome
Image
Rome – the street name is: November 4th street (via Quattro Novembre)
Image
Rome – street
Image
Rome – the Najadi fountain in the center of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Image
Rome – Spanish steps: How many people want to sit at where Audrey Hepburn had a gelato in Rome Holiday
Image
Rome – Spanish steps: people keep coming
Image
Rome – the brand name is: expensive!
ImageImage
Rome – street
Image
Rome – street
Image
Vatican City – St. Peter Basilica
Image
Vatican City – shop for Pope’s postcards
Image
Vatican City – St. Peter Basilica: The dome was designed by Michelangelo. The gilt bronze baldachin below is the work of Bernini
Image
Vatican City – St. Peter Basilicai
Image
Vatican City – St. Peter Basilicai: Cathedra of St. Peter in Glory by Bernini in 1658-66
Image
Vatican City – St. Peter Basilicai: The tomb of Alexander VII by Gianlorenzo Bernini: The hour-glass (clepsydra) holding skeleton with golden wings is Death. Nobody sees his face, because before him everybody is equal. The Pope here is a simple kneeling figure without any sign of his office. He dose not seem surprised by the sudden appearance of Death. Bernini was nearly eighty years old when he designed this monument (1671-78 ).
Image
Vatican City – Swiss guards: A person needs to be a swiss, Catholic, male, 19 to 30 years old, at least 6 ft. tall, can speak 5 languages to be a qualified candidate of swiss guards.
Image
Vatican City – Vatican Museum: Laocoon, discovered on January 14, 1506, exactly where the Latin writer had described it in the 1st century A.D. It considered execu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ristian era.
Image
Vatican City – Vatican Museum
Image
Vatican City – Rush to the service
Image
Image
Rome – Getting married in Rome
Image
Rome
Image

(下转第四页)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7-11-25 2:09, edited 29 times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6-01-09 10:14

啊,又更新了,太好了 :admir001: :admir001: :admir001:
周六下午我把笑大这篇秀给我们公司的一个意大利人看,他看着那一盘一盘的吃的东西兴奋的描述起来,最后悻悻地走了,说又饿又馋又想家,然后说,你这个朋友真Evil啊 :-D :-D :-D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09 16:14

这样久远的古城保存得这样完整感觉真奇妙,那时候物质生活应该不能和现在比,但是精神享受、追求上瞧着好像和现在也没有太大差别嘛。
保存得好是因为被埋起来了吧?

那时候的公民可比现在开心多了,有大把奴隶使唤,当然如果你不幸生为奴隶就惨了...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6-01-09 16:18

不是打仗打败了才被捉来当奴隶的么?只要打仗一直常胜就好了。简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10 7:36

笑大那两张人的照片是不是埋起来化了石的真人?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10 10:58

Jun, 是滴是滴,保存得好是因为这个城市在正在进行时的时候,火山爆发被火山灰埋了起来。那两个是被火山灰埋起来的人。
云浆未饮结成冰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6-01-10 20:59

掉了很多楼地问道:is it only me or 米开朗基罗家的大卫确实给人宁静稳重之感。表情是一丝不苟的严肃,但一点也看不出他要用石头打人。当然我是看画册,光影不说,颜色也可能不正。

跑题:Jun来讲讲Nip/Tuck第三季的感想吧。我觉得Finale就是不停twist twist把观众拧到天旋地转。Ryan Murphy是不是要走了,第三季就写了一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11 7:44

Ryan Murphy最近去拍电影了,名字忘记了,反正原著据说是个回忆录,将作者小时候在如何疯狂的家庭里长大的.据说是畅销书,我没读过.

Nip/Tuck这一季远远不如前两季了,尤其是牵涉到The Carver,简直搞笑,这是哪门子警方调查嘛?Finale尤其可笑.

我现在等着看Rescue Me.上一季被朋友拉着才开始看的.写得真不错.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13 12:33

笑大说说为什么最喜欢罗马?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01-13 12:42

还真是边走边吃。我愤愤的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13 17:12

别急, Jun,我下面就是再写为什么喜欢啊。
小白,我还没吃完呢。
云浆未饮结成冰

shallow
Posts: 188
Joined: 2003-12-12 7:51

Post by shallow » 2006-01-13 20:40

我们在罗马也丢了钱包, 一上地铁就没了,好在钱不多, 没有证件。不过我住得最好的家庭旅馆是在罗马, 样样俱全,房东还很贴心的在早餐篮里放了茉莉茶包。 罗马的东西比较便宜,也好吃。 :party003:
笑嘻嘻你在佛罗伦萨没有吃牛排吗? 我们两个土包子经人指点去吃牛排,在托斯卡纳的山里,结果上来巨大2份 :party003: 虽然介绍人提醒过我,我还是吃了一惊.结果回来有人不解,说牛排嘛,不就是牛排味道,有什么特别的。
天气热,我们佛罗伦萨没有吃皮萨, 街头的牛肚三明治还蛮有特色,而且特别便宜。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16 13:14

别看意大利不大,人的性格却很不相同。
意大利老让我想起中国. 南北不仅民风不同, 而且做菜的材料和风格也不同. 北方吃肉多, 南方吃米多.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20 9:22

提醒笑大一下.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20 11:12

好的好的。
shallow: 我们可不是在佛罗伦萨吃牛排了。具体感受贴子里写了。不过要比大,那什么地方的牛排也不可能跟德州比。austin专门有个牛排出名的店在很偏的地方,每次去要在门口排队。最出名的big daddy在门口挂出牌子:nobody can beat us. 我记得好像是谁能吃完,就不用掏钱还不是什么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6-01-20 11:22

美国人头脑就是简单,什么东东好了量就往死里放大,搞到最后大家不痛快。牛排如此,早餐如此,DDT也如此。
看科学美国人的介绍如果DDT当年控制着使用,不是一亩田洒半吨,说不定疟疾早就消灭了。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6-01-20 12:52

森林的火焰 wrote:美国人头脑就是简单,什么东东好了量就往死里放大,搞到最后大家不痛快。牛排如此,早餐如此,DDT也如此。
看科学美国人的介绍如果DDT当年控制着使用,不是一亩田洒半吨,说不定疟疾早就消灭了。
牛排和早餐部份,同意。

科学美国人那篇文章,你可能有些误读。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01-20 12:59

某次看了科学美国人某文---这些有用的就记不住啦,我惭愧的说。---然后就觉得那个杂志好像颇有些误导文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6-01-20 13:18

嗯,那一篇我在飞机上昏昏欲睡地看的,只记得个数据表。当时欧洲和美国很多地方仍然有疟疾的可能,为了预防,一个家庭每年喷洒房间,浸泡蚊账只需要半磅左右的DDT,就可以有效地杀灭蚊子和幼虫。可是洒在棉田里杀虫的,一亩半年就是四百公斤,怪不得要有“寂静的春天“。

洛洛
Posts: 2564
Joined: 2003-12-05 12:35

Post by 洛洛 » 2006-01-20 13:22

寂静的春天那本书影响很深远哪,还算是绿色建筑学的开端。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6-01-20 15:48

因为那篇DDT: A Symbol Gone Awry和我们做的有些关联,所以我读了没忘光。

文中说DDT从195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灭蚊相当有效。DDT灭蚊,用量不大。但是它也用于田间害虫的治理,主要用来杀棉花的害虫,用量可就巨大了,四周之内一百公顷(一公顷=一万平方米)要1100公斤。

DDT的残留问题、在食物链中的集聚问题,以及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接着就浮出水面。1960年代,Rachel Carson 写了Silent Spring,详细解说了一番。DDT一时成为“人类运用有限的知识祸害环境”的symbol。于是到了1972年,美国率先禁止使用DDT。欧洲跟进,发展中国家也学样。而且当富国赞助穷国解决疟疾问题时,DDT完全不被考虑。

其实疟疾厉害的地区,有针对有控制地施用DDT(室内一年两次,一次半公斤),还是很能奏效的,不好因噎废食。

总之,DDT这事儿,不是美国乱用搞糟的。美国率先禁用,是一片好心。另外,疟疾跟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或者天花什么的不一样,DDT就是一直能用,疟疾也消灭不了,除非谁能把蚊子都消灭了。

抱歉在笑嘻嘻的游记里东拉西扯了一通。一直追着看,等着完工以后,要存一份全版。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6-01-20 16:14

还是蚕的资料准确啊 :f21:
我看的时候想,天,一公顷用这么多,有必要吗?怪不得好虫子坏虫子都死了。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20 16:32

我说个不知道相干不相干的。
达拉斯190高速刚开的时候,在上面开一路能撞死很多虫子,半年之后就什么虫子都没有了。周围还基本是荒地呢。在意大利开车的时候,高速上能撞死很多虫子,我瞧着他们的高速也修了又一阵子了。不明白为什么他有虫子,我们没有。因为他们高速周围是山区?
云浆未饮结成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6-01-20 16:37

笑嘻嘻 wrote:半年之后就什么虫子都没有了。
这句最狠。 :frog: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01-20 16:39

原有生物链食物圈遭到破坏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22 7:28

临走的时候,这个侍者好像知道我们第二天早上就走了的意思,又是给我们开门,又是抓住某人的手紧紧握住,使劲儿拍他的肩膀。我们的确第二天换了更城里的旅馆再也没来。我当时很想说句:天涯何处不相逢之类的场面话。无奈言语不通,双方都很感动地什么也没说,只平白做出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He takes pride in his food. He loves it that you love his food. That's why I love Italy. They take life and love so seriously. [/code]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23 8:15

2个小时也足够了,
我怎么觉得不够呢? 我和同去的几个人都觉得来不及看, 主要是房顶上还有画.

天主教历代教皇出钱叫人创作的艺术和搜刮来的古希腊古董, 多在Vatican Museum, 圣保罗教堂里.

那时候意大利也是发了财的家族追求从政(从而捞到更多好处), 跟中国/美国一样, 不过从政的途径就是进教会当教皇, 而不是科举或买选票.

沉默的知了
Posts: 64
Joined: 2004-04-25 7:55

Post by 沉默的知了 » 2006-01-23 9:58

那个石化了的真人哈,我约摸记得不是真人,只是真人模样的石头罢了。熔岩覆盖下来的时候温度极高,真人那点衣服骨肉之类的有机组织一会子就燃烧或者气化了,可占着那个地方把周围的岩浆冷却一些形成了一个模子,然后再来的熔岩把那个模子填满,就成了人形的石像了。后来好些巨大的树木根系,也是这样石化了的。

N年前PBS还是Discover专门拍过一期,就是讲庞贝城的故事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24 8:58

拉非尔的个性跟米开郎机罗完全相反. 他下葬时大把扇子和情人来送, 老米死时很凄凉.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24 9:59

是的是的,并且他年纪轻轻死于花柳病。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25 11:57

笑大怎么能句子写一半就跑了呢? 我就不行, 一定要把句子写完, 否则晚上睡不着觉.

小舞
Posts: 54
Joined: 2006-01-24 22:57

Post by 小舞 » 2006-01-28 8:36

Jun wrote:笑大怎么能句子写一半就跑了呢? 我就不行, 一定要把句子写完, 否则晚上睡不着觉.
是啊,我还刷新了几次,怀疑电脑出了问题 :hum: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31 8:40

Juliu看不到米,只能对着满头的白幔,大声喊:你什么时候能完成?!
我也看不到笑大, 只能对着旧贴大声喊: 你什么时候能完成?! :twisted:

据说米说他画这顶是一边学平面画一边画的, 而上帝造亚当就是大功告成的最后一笔啦.

洛洛
Posts: 2564
Joined: 2003-12-05 12:35

Post by 洛洛 » 2006-01-31 9:42

难道他真的一点平面画不会?作雕塑也得会打个草图素描吧。
另,我昨晚玩纸粘土来着,浪费了两小时(我把原因归于工具不齐),最后我作出了四个直径不到一厘米的甜甜圈。(本来我的LIST上有小熊,手机绳,冰箱磁贴等等...) :p 同时郑重考虑是否值得投资24.99刀买一部只作粘土的面条机。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1-31 9:55

当然不是完全不会, 素描是肯定的, 只不过他对画画非常没兴趣.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01-31 9:56

我记得看过一本啥评论说他的画都有雕塑感。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1-31 10:09

“米开朗基罗在白幔后面永恒地回答:当我能完成的时候!”
云浆未饮结成冰

洛洛
Posts: 2564
Joined: 2003-12-05 12:35

Post by 洛洛 » 2006-01-31 12:17

笑嘻嘻 wrote:“米开朗基罗在白幔后面永恒地回答:当我能完成的时候!”
这种矫情方式真是成王败寇,要是老米有个万一,做不出来就是最大的皇帝新衣。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2-01 7:49

他不与任何人在一起,单独坐在画的最前景,托腮沉思,穿着他著名的从不脱下的靴子。他是一个孤独工作的天才。
你是指米还是拉非尔?

达芬奇本来就在意大利不那么走红的. 好象名气还不如Caravaggio那些人. Mona Lisa似乎也没那么被推崇. 有谁知道艺术史的说说Mona Lisa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是不是因为他自己到处跟人说"这是我的终极杰作"?

Michalengelo倒是被意大利人当成神一样的. 不过23岁就雕出悲怆那样的作品的人不是神是什么?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2-01 9:54

雅典学院里的按照米开朗基罗形象画的赫拉克利特。当然在拉斐尔眼中的米就是这个形象了:
(雅典学院)
Image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2-03 8:45

罗马的确有种沧桑感, 它的历史比北京要长久很多很多, 更象西安, 洛阳, 北京, 一层层建在同一块地上, 但是一代一代的人民并没沉湎于过去的光荣, 仍然热热闹闹地活下去, 上街买菜, 院子里种花, 红白喜事, 满街塞车, 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真好.

我比较烦的是什么古一点的好东西都被天主教拿来当自己的了. 古罗马的澡堂子也被改建成教堂, 从地下挖出来的古董艺术品都藏在凡第冈博物馆地下室里. 好在总算没给破四旧都拆了.

司汤达那又是一个意大利崇拜者啊. :heartpump: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2-05 21:37

Jun,达芬奇在意大利也应该很受赏识,你看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里最正中白胡子的柏拉图就是按照达芬奇的样子画的。可惜既生瑜何生亮,后来生出来个米开朗基罗。甚至在拉斐尔的画里米开朗基罗也是最后填进去的。
Jun wrote:我比较烦的是什么古一点的好东西都被天主教拿来当自己的了. 古罗马的澡堂子也被改建成教堂, 从地下挖出来的古董艺术品都藏在凡第冈博物馆地下室里. 好在总算没给破四旧都拆了.
没错!不过从城南到城北,听每个地方的导游讲一遍,简直就是一部欧洲历史的简写版。这个城市真了不起。

我有个问题,很多很多年前,Helen曾经说过一首歌:在罗马要许三个愿望:一愿重回罗马,二愿找到真爱,三愿在罗马找到真爱。这是不是说的Trevi Fountain?
云浆未饮结成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2-05 21:47

Don’t ask me what it is or where it is. I don’t know. I am on an international plane

Image

希腊小岛 - Santorini
我对希腊的认识基本是从画册里来的。永恒一样的蓝天碧海,大太阳下空旷曲折的街道,耀眼的圆顶白房子。对这样美的地方我充满了憧憬。我们从雅典国际机场换乘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的小飞机去著名的Santorini。整个飞机上只有一个空少,这是我整个旅行中见到的最帅的人。加上机场上非常漂亮的服务员,我在心里非常政治不正确地总结:第三世界国家的空姐空少都年轻漂亮。小飞机在Santorini大约只有一条跑道的小机场降落之后,我们并没有停在候机厅伸出来的走廊边上,而是停在停在场地中央。然后两个壮汉开着一辆上架铁梯的小车子过来。我坐在窗户边上,伸着头看他们两个人跳下车,用人力推这个大铁梯。铁梯撞过来,我们的飞机就大晃动一下。好多人像一般飞机一停都站在走廊上等着。我带着全副的度假心情,看飞机被撞了六下,终于我们可以踩着铁梯下飞机了。

我们到的那天刚下过雨。天灰蒙蒙的。快降落的时候,我从飞机上看下去。Santorini岛一片荒凉的黄褐色的土地,零星看到几个白屋顶,在一片干燥的黄土地上也显得脏兮兮的。甚至到下了飞机,我们坐上出租去租的apartment,一路的景象都让我失望极了。Lonely Planet上说,九、十月份是希腊小岛最好的季节。天气还没有变冷,夏季的游客已经散去。到了冬季,永远不停的蓝天就会消失,寒冷的海风把岛上居民都赶到欧洲大陆上去。又说文艺作品中最能够表达希腊风情的,没有人能比得过我心爱的亨利米勒,只有他能够把被出租车司机赶下车子也当作另一种经历。我们到的时候快十月底了,海岛上风真大,温度差不多,可是岛上感觉可真冷啊。我本来还以为我到岛上就拖鞋裙子了呢,结果衣服带得不够,冷得及其痛苦。

希腊小岛非常上照,但是小小的镜头之外的其他地方,荒凉之外,还有那种并不富裕的国家常有的一点点混乱。Santorini应该算是非常出名的旅游胜地吧,中心镇Fira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租给游客的。而不那么游客的其他小镇,房子又远不如Fira好看。我带了非常高的期待值而来,这个发现颇让我失望。漂亮的房子和花卉就有那么点儿布景棚的意思。即便是在Fira每家每户自己的小院都像艺术品一样漂亮,但是稍微公众一点的地方就有点脏乱,公共设施管理不善。我们在意大利的体会是如此丰盛、多样化,很多的体会不能用图片甚至是语言表达。在Santorini的每一天就只是出门专程照相,因为天气已经太冷Santorini著名的海滩上空无一人。我在Santorini看到的背硕大的相机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地方。

天气太冷,我也终于体力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实在没有力气再去发掘Santorini的隐藏的好处来。我同事跟我说他太太在没跟他结婚之前,最喜欢在希腊小岛之间做风帆运动,十几天转几个小岛。我猜也许那是最好玩的方式了。(不过这种运动真富人。)因为三天之后的早上,我站在apartment的露台上,看着笼罩着四方的蓝天,和不断变幻色调的蓝色海洋,忽然有个念头:天堂也许就该是这样的吧。难怪很多西方人描述的天堂度假胜地都在海岸边上。我们住的地方正对夕阳,第一天到的时候正是夕阳美景,那虽然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景色,但是是几天之间不停地面对同一片海打动了我。爱琴海是我见过的最蓝的海洋,随着太阳钻进钻出云层,以及太阳照射的角度,整整一天不断变幻色度。清晨的阳光下,海是浅蓝色的;正午海变成了一种非常深邃的深蓝;下午太阳转到Fira的西边,海表面的反射,让海看上去变成灰色,日落之前的一两个小时,整个海面变成银色。Santorini整个小岛看上去很有点寸草不生的感觉,到处都是干燥的黄褐色的裸露的土壤。几乎所有的小镇都在悬崖之上,小镇里的街道为了当年让海盗迷路都狭窄弯曲。如果没有太多的游人,呼呼作响的不停歇风,四面八方的蓝天,慢慢的悄悄变幻色彩的海,大太阳下刺眼的白房子,黑色的布满小砾石的海滩,以及更袖珍也更出名的红土海滩。这一切都让人想到“永远”、“永恒”这样的字眼。

我们在罗马的最后一天打电话订房间,apartments gaby据lonely planet介绍:“The rooms on the series of roof terraces guarrantee fantastic sunset views.” 我非常有把握地认为lone planet的那本《Greek Islands》的封面就是站在apartments gaby的露台上照的。Image十月底接近旅游季节的尾声,我们头一天打电话过去就订到了这种直面日落的房间。老板叮嘱我们从机场过去的出租钱不该超过5欧元。从机场出来,我拿着书问apartments gaby,出租车司机一口答应,问了价钱也合适,我们就上了车。10来分钟之后他在Fira的豪华旅馆Hotel Atlantis门口停了下来,把我们的行李都拎了出来,我们赶紧抓住他说不是这里。他很不耐烦地指指旅馆后面的悬崖,说你得自己走下去。我们看着陡峭向下的小路口上列的名单上并没有我们的目的地非常困惑,就说好某人看着行李,我先下去看看。我一下去就在迷宫一样的小巷里转晕了,虽然沿途都是各种出租给游客的住宿。我们半个小时后终于断定那个出租车司机把下面的Hotel Keti和我们要去的apartments gaby搞混了。虽然这一路折腾麻烦而又令人气愤,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发现从Hotel Atlantis到Hotel Keti之间的小巷简直有魔术,第一次走这一段像走在梦境里一样。四下里到处是白得耀眼的弯曲的墙壁,想问路但是没有人,偶尔能看到很弱小的猫趴在墙头晒太阳。两天之后我一定拉某人重走一遍,这一次仍然一走进来就感觉像一种不能说话的梦境,直到第三遍再走,终于魔法消失。后来我再查,lonely planet上描述Hotel Keti "One of the smaller view-to-die-for places".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指的这段路。
我们到了Apartments Gaby,老板娘领我们进屋,打开露台的门,亮出漂亮的海景,然后笑咪咪地问我们:你们给我带什么东西了嘛?我到现在仍然在困惑她是在伸手管我们要礼物?后来回去的机场上,我偷懒靠着某人坐。坐在我边上的当地姑娘特地把她的包放在我的半边座位上,伸头过去和穿黑长袍传统服装的男朋友讲话的时候还要用一只手护住包生怕我给偷了。在北美和意大利租车,租来的车油箱都是满的,用多少加多少,换车的时候仍然是一满缸油。我们在希腊的最后一天租了一辆小红smart。半自动档,很趣致。但是一拿到车,油箱的指示牌是全空的。我们马上问租车公司,那姑娘说看你往哪里开,往山上走和往山下走都是一英里之后有加油站。Santorini虽然靠游客生存,但是连张仔细点儿的地图都没有。我们能够找到的就是及其含糊的有几条大路的图。拿到车,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加油站,没有地图只听凭人嘴上说,更加心惊肉跳。终于找到了加油站,加多少呢?反正我们不可能把加的油都正好跑光,那就便宜租车公司了。

到希腊之前,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希腊的饮食。那本书上对希腊食品评价很高,我看的时候是有点疑惑的。但是在Santorini的每一顿都非常好吃,包括那种一看就是骗游客的地方,你从街对面走,他们专派的站在门口的漂亮小伙都要招呼你一定进去看看。有天晚上实在太冷,某人说你不用出去了。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地方买了各种熟食加零食带回来。价格便宜,味道很不错。性价比高。

书上说,希腊人是欧洲吃蔬菜最多的人,并且传统希腊人吃的蔬菜是做熟了的。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牢记在心,在Santorini的每一顿饭都不忘了头盘要熟的蔬菜沙拉。书上没有说,但是我在Santorini 的数家馆子的菜单上都看到茄子做的菜,我又大为感兴趣。后来就变成了问人家:你们有什么茄子做的菜嘛?真的都非常好吃,吃得我乐此不疲。有天早上,某人唧唧歪歪说太冷了一定要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吃中饭。我们选了一家露台向海,晒着太阳,昨天晚饭时分闻着很香的地方。我点了一个一层茄子一层肉末的moussaka,味道很好。后来我回来之后在美国又吃了一次moussaka就没有这么好吃了。还要了一碗kakavia (fish soup)。书上说fish soup是冬天希腊很多家庭的主食,放很多东西,很是粘稠,我感觉有点粥的意思在里面。端上来的kakavia远没有书上照片那么粘稠,料多,我几乎没看见稀稀的汤里有什么小鱼。味道倒是不错,就是比我想象的也稀释了很多就是了。我最满意的一顿是在Naoussa吃的spaghetti。这是我们在Santorini吃的地一顿。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的是龙虾面,我问有龙虾嘛?侍者答,有半支。面端上来,我连个龙虾影子都没看到,但是看在实在太好吃的份上,我就没找他再啰嗦。我们那天早上刚刚从意大利飞来,希腊饭之好吃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这个面跟意大利面的区别是它有洋葱。有一点点甜味和辣的影子,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好吃得不得了。在意大利吃的pasta里我从来没有见过洋葱。(我在意大利好像就完全没见过洋葱。)总的味道有点像当年北外边上的新疆村里的拉皮子。味道更精致一点。希腊被土耳其统治过,我猜这个饮食大概是受土耳其的影响。他们伊斯兰教的饮食大概远兜远转就能跟新疆扯上关系了。希腊最驰名的烤羊肉,我觉得一般。因为我自己会烤,他们烤的也没见得就比我烤得好吃。还挺贵的。但是那个在一大串烤肉上割下金黄色的外表面包在小面饼里面的pita,我在法国、德国都吃了。希腊本土的就是大大地不同,好吃太多。原因是在希腊的pita里还裹了新鲜蔬菜和希腊酸奶。几样新鲜味道混在一起香甜可口。我读的书上专门提到了希腊特产酸奶,为此我还在餐馆特地点过一盘酸奶尝试,银色小铁盘子里橙黄色的酸奶平摊在里面,上面浇上蜂蜜。我尝了一下,单吃有点太酸,并不算好吃。
希腊产酒。最具地方特色当数ouzo。书上说地中海地区嗜食茴香子(aniseed)。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我只见过印度餐馆都在门口摆一小碟茴香子,印度同事在等座位的时候会捻起几粒在嘴里嚼。Ouzo本是无色透明的,喝得时候要放入冰块,或者加入冷水,茴香子油会分散成小颗粒,整杯饮料因此而变成乳白色。我在Santorini的第一顿特地点了一杯Ouze来尝。哇,浓重的茴香子味道喝上去像是咳嗽糖浆。我们中国的甘草是什么东西,跟茴香(anise herb)有没有关系?

Santorini, Greece - Fira
Image

People love the idea of getting married in Europe, Santorini, Greece. Where do you want to get married?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from a room of Apartments Gaby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The bluest sea I have ever seen. The color of the sea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sun. The sea color is darker in the cloud and lighter in the sun.
Top: the sun is behind a cloud. Bottom: the sun is out.
Imag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peacock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a small market on a donkey’s back
Imag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Volcano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beside the Volcano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waiting to be fed.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open the door!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Image

Santorini, Greece – the Red Beach
Image

下转第五页。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6-02-27 0:31, edited 25 times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shallow
Posts: 188
Joined: 2003-12-12 7:51

Post by shallow » 2006-02-05 21:48

是指许愿泉阿。 我去的时候是大清早,他们正在清理许愿泉里的硬币,一麻袋一麻袋的,回头我放照片上来。 我记得蒙娜立沙开创肖像画的新风格,还是挺红的阿,不过da vanci画了好几副,最后带到法国的那副最有名。 笑嘻嘻之前提到雕塑,我记得‘艺术哲学’里提到意大利人好享乐,崇尚武力,都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品中了。
我对罗马感觉上和笑嘻嘻说venice一样, 新和旧混合在一起,大概是先入为主吧。 不过,罗马比venice更有生活气息。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2-05 21:54

许愿泉的英文或是意文是什么?艺术哲学书名就是《艺术哲学》吗,中文英文?
对了,到了罗马,去TI要一本小册子,中文叫《发现罗马》。人家看我是中国人递给我一本中文的,我再问英文,那人脸一板就不给了。这本书是罗马市政府发行的旅游小册子,非常不错,讲的都是一般旅游书不讲的内容。包括“条条大路通罗马”,讲了在罗马的步行指南,以及所有喷泉的名称和地点。还有TI的中文地图也非常好,把小跳蚤市场等等都标出来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shallow
Posts: 188
Joined: 2003-12-12 7:51

Post by shallow » 2006-02-05 22:03

许愿泉就是Trevi Fountain。《艺术哲学》[法 丹纳]我读的中文版,傅雷译本,英文叫什么不知道。你真幸福, 我去的时候没带攻略,在城里乱转,很多该去的地方没去。

shallow
Posts: 188
Joined: 2003-12-12 7:51

Post by shallow » 2006-02-05 22:07

查了下,好像是‘the nature of ar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02-05 22:12

谢谢shallow。
我也没时间事前准备,到了之后狂翻旅游手册。事实上我认识的不少人包括我和某人,都在罗马觉得特别遗憾:知识不够。历史知识不够,艺术知识不够。
某人妈妈认识天时刚,专业是意大利文化,曾被借调去做中国驻意大利文化参赞。这个人好孤独啊,老想抓着人讲意大利,周围人都不想听。要是能让这个人领着玩就好了。我要去看看他写的书。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02-08 12:31

笑嘻嘻快来作功课 (我要一直追着你, 好象悲惨世界里那个警探追着冉阿让)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