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英国老妇的闲聊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闲聊]英国老妇的闲聊

Post by 汝南 » 2007-11-13 7:30

时钟不过往后拨了一小时,一场热热闹闹的戏变露出匆忙高潮后就要收场的意思。前个礼拜来时还是大片的绿意,今天却是斑斑斓斓的金黄桔黄棕黄。才三点多,太阳很斜了,风里的寒意重了。小囡睡着了,怕她着凉,躲进近旁的咖啡店。

英国人下午出门一杯茶是免不了的。外子的奶奶有名言,出门不喝茶就不用出门了。咖啡店里挤得满满的,带孩子的妈妈、老人和外地的游客--周一游植物园的大抵是闲人。买了杯果茶,小囡还睡着,拿出书来看。左边的两位老妇在说着筹办社区画展的事,抬眼看得到的一位披着金棕色的卷发,唇是朱红的,指甲也是朱红的。背对的右侧也坐着两位老妇--英国白人妇女上了年纪,说话声音很不一样,有点沙,长音多长了半拍短音则更短了半拍似的,很多的"absolutely",很多的"yes"。典型英式的small talk。

两人似乎原本并不认识。

“我每天到这里来散步。”
“哦,那真好啊,多方便呐。那你有没有看到去年11月非洲一个艺术家的展览?”
“没看到啊。我今年3月才搬到里奇蒙的呢。”

Richmond在伦敦的西南面,近泰晤士河,是个白人中产阶层聚居的地方。电影THE HOURS里,Nicole Kidman演的Virginia Woolf被送到里奇蒙小镇休养,怀念伦敦城里的热闹,逃到镇上的火车站要搭乘最后一班车去伦敦,Leonard赶着来找她。现在里奇蒙到西敏寺几分钟就有一趟车,半个小时到达。皇家植物园附近的房子更是天价,好多还言明需要“现代化”的整修。

书里的凯鲁亚克在哥伦比亚进进出出。忽然,耳朵里落近“中国人”一词,而且说是“残酷的一族 (a cruel lot)”,就竖起耳朵偷听了下去。

“我爸是做锡和咖啡买卖的,去过那儿。”
“我邻居去过新加坡,在那儿受尽折磨,吓死了。”
“我爸也是,他不过是个殖民雇工而已(colonial employee)。”
“中国的文明比我们还开始得早呢。”
“还有日本人呢。他们从地震中活了过来呢。”
“中国日本印度对我从来没什么吸引力。”
“我也对这些文化没兴趣。”
“一杯好茶总是令人很惬意。”
“是啊,天又这么冷。几点了?”

植物园四点一刻关门,还有一刻钟。小囡醒了,呜呜咽咽的,我起身。夕阳在她俩中间投下一束光,将她们留在了阴影中面目不清,额边飘起的白发接住了夕阳,闪着银光。
Let it be light.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7-11-13 9:59

“一杯好茶总是令人很惬意。”
“是啊,天又这么冷。几点了?”
They are so British!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7-11-13 10:12

Kew Garden是吧。记得我们上学时被填鸭过一篇Woolf的散文就是写它,还要求背诵!

喝茶倒罢了,比较可怕的是同时还要吃点心。有的人一天喝N杯茶,每杯放糖和牛奶,还配2块饼干。 :shock:

karen
Posts: 3020
Joined: 2003-11-22 18:51

Post by karen » 2007-11-13 10:43

“还有日本人呢。他们从地震中活了过来呢。”
这是指哪场地震?
真英国! 两个老太太喝着下午茶怀念着帝国昨天的辉煌。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7-11-13 11:05

多么贵族多么有根底啊, 我赞叹道.

笑嘻嘻
Posts: 2331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7-11-13 12:39

你们这帮小资产阶级。 :mrgreen:
云浆未饮结成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7-11-13 14:18

“我爸是做锡和咖啡买卖的,去过那儿。”
“我邻居去过新加坡,在那儿受尽折磨,吓死了。”
“我爸也是,他不过是个殖民雇工而已(colonial employee)。”
老太太的爸爸,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事情呢,被她们说的好像才发生不久似的。

karen
Posts: 3020
Joined: 2003-11-22 18:51

Post by karen » 2007-11-13 15:33

“中国日本印度对我从来没什么吸引力。”
“我也对这些文化没兴趣。”
我觉得这好过殖民地气息重的英国老妪。 我在杂志里看见过几粒穿旗袍纱丽的,哇,跟红楼老妈子一样,太考验神经了。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Post by qinger » 2007-11-13 17:11

这段文字很有阿加莎的味道,真好看。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Post by 汝南 » 2007-11-15 5:52

Kew Garden是吧。记得我们上学时被填鸭过一篇Woolf的散文就是写它,还要求背诵!
是Kew Gardens。放狗查出Woolf的那篇。啧啧,你们老师敢情特文学,那么长的一篇那么多的长句,就和那蜗牛似的绕来绕去。 :speechless002: 要求背诵估计还是本科一二年级的活,CAVA真了不起呐。 :love015:
这是指哪场地震?
原话是 "They came out of the earthquake." 就是不知道她俩说的是哪场地震。对她们而言,啥中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的,都是模糊不清的一坨子,从父辈那儿听来的遥远的野蛮的夷帮。
Let it be light.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Post by 汝南 » 2007-11-15 6:21

老太太的爸爸,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事情呢,被她们说的好像才发生不久似的。
听到她们说colonial啥的,我也吃了一惊,觉得那都是进了近代历史上册的事了。可是,想一想,要算那老太30年生(77岁,模样儿有那年纪),到40年前后,她能记事了,她爸完全有可能在上海做生意呢。
我觉得这好过殖民地气息重的英国老妪。 我在杂志里看见过几粒穿旗袍纱丽的,哇,跟红楼老妈子一样,太考验神经了。
:f16: 上个周末去了一个周岁娃娃的生日宴。娃娃的妈妈是白人和爸爸是印度第二代移民。娃娃穿了件黄色梅花织锦缎的小旗袍,同料的鞋。妈妈称,我喜欢所有东方的东西(anything oriental)。要我回国时帮她订旗袍,要紫红的--她是穿英国16号(照国内的尺寸,L前至少有3个X的)的中年妇女。
:party004:
They are so British!
是啊,就是感觉太英国了,才觉得好玩。
Let it be light.

洛洛
Posts: 2564
Joined: 2003-12-05 12:35

Post by 洛洛 » 2007-11-15 9:45

现在旗袍也可以在网上订了。我刚订了两件,东西没寄到不知怎样。快倒是挺快,把尺寸量好寄过去,一个星期就定做好了。你可以省点事――回国到店里也未必有XXXL现成的。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