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篇新博在这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贴一篇新博在这里

Post by Jun » 2008-01-21 17:30

幸福生活必须品

前阵子跟一个专看老年病人的psychiatrist谈话中,说起非原发性的忧郁症–老年人即使一生精神健康,其他长期严重疾病也可能引发忧郁症,例如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长期慢性痛,还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或脑血栓或脑溢血后,诱发忧郁症的几率很高。这个专科医生说了一句我觉得特别有道理:预防或治疗忧郁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人际联系,要有人和人之间的纽带,不能把自己关起来孤独生活,这是对健康的一大威胁。老年人isolation的威胁比较大,儿女都离家,老伴可能去世,又退休了,社会关系越来越少。

但是其实同一道理也适用于所有的人。怎样才能最大的增加生活幸福和情绪稳定的机会?人生充满了挫折,不如意,伤心和打击,怎样才能更容易bounce back?怎样才能更好的避免陷入长期的烦恼和低落情绪?怎样才能幸福感和满足感常在?

钱多才幸福,结婚才幸福,有儿女才幸福,这些是广泛流传的说法,代代相传。实际上呢,Stumbling on Happiness这本书里颇提出不少反证。这些因素对幸福感和满意程度都有限得很。实际上,心理学研究和统计上发现,对幸福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身体上的健康。不健康的身体,尤其是长期慢性的病痛,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增加精神上的stress ,大大增加诱发忧郁症的机率。

而保护自己不受情绪的捆绑,增加抵抗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是社会关系网,是一圈能给你提供精神支持的朋友。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精神健康需要跟别人的交流和互动。这是很多mental health专业人员的经验之谈。

作为一个天生的内向型人,主动去交朋友,跟陌生人打交到,维持友谊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确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美国外向型的性格占四分之三,让我们内向型人群更加觉得被孤立。但是,不管怎么费力和艰难,维持一个稳定的social support network总是受益大过付出的事情,要当作正经事来做,不要忽视了。我经常觉得,咳,这么费事,过去的好友都散布各地,保持联系多麻烦。再交新朋友,成年人难以深交,社会关系那么复杂,稍微一懒就懈怠了。等到需要朋友和精神支持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就来不及了。

问题的另一面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好的,支持的,建设性的,值得维持的。不是开卷有益,什么关系都比没关系好。某些家庭关系或者朋友关系或者夫妻关系,害处大于益处。所以,怎样与别人建立健康互助,有建设性,互相支持的愉快关系,而不是destructive, stressful的关系,是个满复杂的过程。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风险就躺倒不干,即使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例如失恋、离婚、断绝友情、等等,也不是躲起来的理由。即使是内向的人也需要同别人交流感情,一个人闷起来,等于把自己放进了危险的处境。

这里说的人与人的交流和纽带,包括但不限于恋爱关系。恋爱和固定的生活伴侣,是满足人性中的交流需要中重要的一环,但决不是唯一的一环。当然有很多人可以只跟伴侣进行精神交流,同外界相对隔绝,但这种做法等于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端增加了风险,打翻一个篮子就全没了。投资也讲究 diversification,分散投资等于分散风险。把所有的感情需要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风险也急剧上升—对方如果死了,病了,变心了,消失了,你岂不是一点backup plan都没有?

最后说一句,人都需要别人,不等于人应该依赖别人。精神上的独立和互相交流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互动的。一个心理健康愉快、宽松开放、独立安全的人,才有勇气跟别人开放坦诚地交流,人际关系才不容易被嫉妒猜疑恐惧和其他包袱压在头上。一个安全和独立的人,比不安全、有依赖性的人,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给别人提供帮助。而没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孤立自己,既难帮助别人也难接受帮助。这不是要批评或瞧不起缺乏安全感的人,而是鼓励习惯了感情上过度保护自己,不习惯信任他人,不习惯交流的朋友,采取行动跟他人接触和建立友谊和纽带,建立自己的support network。虽然不习惯不舒服,虽然挺费力气和时间,长远的好处很多。如果感到困难,我十分建议咨询一下专业人员,特别是 psychotherapist,并且多阅读这方面的理论和书籍,一边修补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心理障碍,一边学习对付新情况新环境的工具和本领,并且学会避免destructive人际关系。

That’s al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1-21 17:59

嗯,早晨还和邻居聊起来类似的话题。说到supporting system, 她觉得我们这种第一代移民都是很isolated, 大事小情,除了伴侣,也没有亲属好友可以商量应对。

我有时想,bbs上的人际关系,也应该算做社会关系网的一部分吧。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1-21 18:38

这个意思在about a boy 里,就是 Marcus 在目睹母亲第一次自杀之后,心心念念要介绍男主角给自己妈妈的原动力:You need a backup. So if one of us fall out of edge, ... ...
云浆未饮结成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8-01-21 19:00

putaopi wrote:嗯,早晨还和邻居聊起来类似的话题。说到supporting system, 她觉得我们这种第一代移民都是很isolated, 大事小情,除了伴侣,也没有亲属好友可以商量应对。
我有时候觉得这是为什么那么多大陆中国人信教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hh
Posts: 67
Joined: 2006-09-14 23:30

Post by hh » 2008-01-22 1:17

最后一段缺乏安全感的人究竟是独立还是有依赖性呢,如果不习惯信任他人应该是很独立阿
不是所有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2 6:30

这篇给我很大的启发,不单是我们这一代,也适用于父母亲们。部分内容以前好象见过?

你动作很快啊,一天就发了两篇。 :-D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2 7:47

虽然内容上可能有炒冷饭(反正我昨天干了什么今天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文字是新的,簇簇新。 :mrgreen:

精神上的建立在安全感的独立(independence),既不同于依赖(dependence),也不同于出于害怕和不适带来的孤立(isolation)和avoidanc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xyz
Posts: 144
Joined: 2006-01-19 21:40

Post by xyz » 2008-01-22 9:04

Just watched a French movie << My best friend>>. It's about a businessman (who had no friends at all) has to find a good one to win the bet. It's funny and inspiring.

I also heard that it's good to have face to face talk with somebody you like every day.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2 10:42

Jun wrote:但文字是新的,簇簇新。 :mrgreen:
Of course! I never had a shred of doubt :-D

想了半天guimi是不是个意大利名字, you know, like Luigi。现在揭晓了,是闺蜜 :laughting015:

fishing
Posts: 4
Joined: 2008-01-22 4:54

Post by fishing » 2008-01-23 7:01

特地注册账号上来说:

JUN的这些文章真是太好而且太少见了...

请JUN尽量多介绍和撰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吧,中英文的都多多益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3 8:12

感谢鼓励。 :rabbit001: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lindamm
Posts: 236
Joined: 2004-05-20 22:03

Post by lindamm » 2008-01-23 10:40

很有启发。

Jun还有各位谷里的达人们有哪些建立support system的建议吗?

我自出国后,在每个城市居住都超不过一年,上个城市除外,但现在又换了国家。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迅速的找到新朋友吗?我在工作上同工作伙伴关系都非常好,但也就限于工作而已。最近目睹一个同事身患绝症需要很多帮助,心里也不是不难过的。幸亏她是美国人,family friends都在本地。很难想象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处理

鞠躬感谢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1-23 11:15

如果是直接需要SUPPORT GROUP,比如得了癌或者家人得癌,可以考虑参加SUPPORT GROUP。我知道有人老伴去世后,通过医院参加一群八九个新丧偶老太太的支持组,很有帮助。

新移民常觉得社交圈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容易参加教会。能得到精神支持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是我也不喜欢教会。而且除了教会,交新朋友的途径很多。一是通过共同兴趣。喜欢读书的女性参加当地读书会,可以认识不少同类。二是通过日常生活:有孩子和有狗的,在遛孩子和遛狗的过程中跟邻居容易接近。三是通过专业和文化的共同背景:比如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组织,或者是你可以利用 自己专业知识帮助别人的组织。这就类似同事关系而非工作场合,容易结交朋友。
如果频繁搬迁,的确困难点,一方面跟老朋友和家人经常交流,另一方面,你刚到新地方,别人会特别友好。结交新朋友总是很有意思的。
做为移民别怕语言不通与众不同别人不愿意理你。一般人都是友好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社交,如果你先对别人友好,对方也会友好。而且,人家的社交圈固定下来后闷的很,也巴不得有新鲜人加入带来新的文化,食物,经历,故事,经验,观点。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3 11:33

周围不认识的人很多,邻居,同事,前同事,老熟人,朋友的朋友,社区活动,教会,志愿组织,在电梯里遇见的陌生人,网上的朋友。
交新朋友,维持旧朋友,都是要花精力和时间的,好象种花种菜。(最近好象老气横秋,干什么都没力气似的。)而且还要挑挑拣拣,要跟好人,合得来的人结交。不容易哦。

我的感觉是,一个松弛而有弹性的态度最重要,不要有不现实的期望,不合适就 move on 好了,不要想太多,遇到不愉快的经历不要 take it personally。要主动,不要怕被拒绝。

对于天生内向、悲观、害羞、self-conscious的人,这些都不容易做到,要花费精力和脑汁。好处是,内向而感情深厚的人容易保住朋友,友谊的质量也常常很高。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1-23 11:48

我觉得交朋友要放轻松些,有可聊的就聊,聊的来就多见见面,时间长了合拍才考虑交心,不合拍就放淡些。酒肉朋友,君子之交,各有各的好处。天天跟人谈高尚的东西也受不了哇。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3 11:49

小K的建议真不错。
交新朋友,维持旧朋友,都是要花精力和时间的,好象种花种菜
可不就是这样。

人和人还是不一样,有人做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另一部分人是需要下决心的。其实真的做了,也就和大多数事情差不多,做起来比看起来容易。Breaking ice过后就好了。最理想的,是两个人一下就click了。

如果不是天性爱交际,强迫自己扩大社交圈也有点痛苦的吧。耕耘和收获看自己怎么evaluate了。

有同学说得好,重质不重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1-23 11:56

总之要有耐心,期望值最好降低点,还得下真功夫,好像和做其它事情的“正确”态度差不多嘛。

有点好像挺重要的,别太picky,学会宽容别人身上你看不惯的地方。高段点的,不是宽容,而是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1-23 12:23

lindamm wrote:很有启发。

Jun还有各位谷里的达人们有哪些建立support system的建议吗?

我自出国后,在每个城市居住都超不过一年,上个城市除外,但现在又换了国家。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迅速的找到新朋友吗?我在工作上同工作伙伴关系都非常好,但也就限于工作而已。最近目睹一个同事身患绝症需要很多帮助,心里也不是不难过的。幸亏她是美国人,family friends都在本地。很难想象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处理

鞠躬感谢
我不是达人,不过也愿意分享我自己的经验。我的经历也有点儿像你,频繁地换城市国家,后来成家生子才安定下来。在同一个地方呆的时间短,很难认识工作之外的人,合得来的工作伙伴,也可以成为私人朋友。聊天的时候谈谈有什么共同爱好,一起去做运动什么的。 前面的帖子说得好,朋友有各种各样的,不见得个个都交心。

另外,如果你愿意做义工或参加本地的一些charity活动,也容易交到朋友;还有去上课学门儿语言,学跳舞等等。大家都有共同兴趣,容易click。

养孩子养pet比较容易和邻居沟通,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溜狗溜孩子能经常碰到邻居,还不必另找话题。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3 12:26

有点好像挺重要的,别太picky,学会宽容别人身上你看不惯的地方。高段点的,不是宽容,而是appreciate the difference。
交朋友是长期的事情,好象没有必要努力宽容自己实在看不惯的人/地方。好在我们谁也不是生活在荒岛,选择还是挺多的。好比周围有大于1或2家餐馆,我尽可以选一家清淡的,而避免菜单上尽是大鱼大肉的地方。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1-23 12:31

回头细读帖子,原来我想说的,小K都说过了,而且更全面。直接写“同感”两个字多省事。 :mrgreen:

我的问题是想念旧朋友,他们都在遥远的外国,有的离婚了,有的刚订婚,很是惦念。好在靠着facebook,慢慢地都联系上了。远远地看着他们的生活,也开心。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1-23 12:38

其实是个度的问题。古人讲的是“人至察则无徒”,我曾经很有(现在也许还有)picky的毛病,所以时时警惕自己。
最好是大前提一致,然后不同之处点燃小火花,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3 12:45

是,我正想说水至清而无鱼。从你的宽容说里,还可以引申出:朋友的朋友不一定要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敌人不必急于认作自己的敌人。

lindamm
Posts: 236
Joined: 2004-05-20 22:03

Post by lindamm » 2008-01-23 18:38

感谢大家的建议 :love019:

决定去参加读书会,跳舞班什莫的,一个新来的同事说她是Susan Komen 的Breast Cancer Foundation某个chapter的chair,可以去参加她们的志愿活动 :p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8-01-23 20:35

Jun说这些说真的都很有道理,贴的不少博我也都看了。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说真的大部分能看下去这些而且真的觉得有道理又愿意实施的,心理本身也比较健康。愿意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因素。
我接触的朋友里面,真正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就有拒绝接受帮助的。我这边说得口干舌燥,他往往一句话概之“道理我都懂,但我这人性格就这样”云云。或者劝他去看医生,会反击道,“为什么你对我说话像对一个病人。”,或者直接说,“我觉得医生没有用,我对你说说就可以了。”遇上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有精疲力尽的感觉。朋友之间能干预的非常有限,而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相互理解又非常困难,大约就像我不理解他的行为思想,他也不见得理解我的挫败感。
闲下来想像心理医生的生活,专业倾听那么多人的misery,想必非常难过。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4 20:00

是的是的,讲道理是一种generalized approach,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属于hits and misses。过两天我写一篇 the limits of psychiatric interventions.

不过呢,付出了努力,就要相信,世界因此而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现在看不到明显的回报。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8-01-25 1:43

师父,请教一下网上的交往算不算社交交往呢?
你肯定知道我说的是那些极少出门和朋友见面聊天喝茶的geek们,譬如说泡在linux论坛或和人在Gtalk技术交流……我一度担心过,但看起来又完全不像有抑郁倾向(比我乐观多了)――有的人似乎觉得这么着比跟朋友见面聊闲天儿要舒服自在,是否就该随他去?

红尘有缘
Posts: 296
Joined: 2004-03-24 3:56

Post by 红尘有缘 » 2008-01-25 3:19

Elysees wrote:Jun说这些说真的都很有道理,贴的不少博我也都看了。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说真的大部分能看下去这些而且真的觉得有道理又愿意实施的,心理本身也比较健康。愿意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因素。
我接触的朋友里面,真正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就有拒绝接受帮助的。我这边说得口干舌燥,他往往一句话概之“道理我都懂,但我这人性格就这样”云云。或者劝他去看医生,会反击道,“为什么你对我说话像对一个病人。”,或者直接说,“我觉得医生没有用,我对你说说就可以了。”遇上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有精疲力尽的感觉。朋友之间能干预的非常有限,而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相互理解又非常困难,大约就像我不理解他的行为思想,他也不见得理解我的挫败感。
闲下来想像心理医生的生活,专业倾听那么多人的misery,想必非常难过。
我觉得作为朋友的基本一点,应该是彼此尊重

象小E你这位朋友,你既然知道她这样,所以也没必要改变她.她想变的时候自然就会变

朋友,最大的功能之一应该是提供company,大家不固定的见见面,吃吃逛逛,放松自己 :f28: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8-01-25 12:42

这个尊重不尊重的问题一直让我很苦恼,虽然Jun也一直开导我说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朋友能做的有限。
可是如果一个人说我在筹划自杀,你难道应该尊重他就让他去自杀?怎么判断他确实是因为病理原因在这么说,还是只是因为厌世觉得生无可恋?(这种情况是不是就该尊重了呢?)
Jun说过在美国的情况是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有自杀倾向可以报警强制住院三天观察(这个又算不算不尊重呢?),在中国呢?怎么办?通知他的父母会不会就很不道德?还是应该就静观其变?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1-25 15:29

他一直跟你说就是在寻找帮助。你别管他说什么,就把自己那套生命宝贵啊曙光在前头啊应该寻求医生帮助啊的车轱辘话反复说,这事情跟买东西讲价儿一样,不需要真正有效有逻辑的理由,谁抗着说的长嘴不累就谁占上风,千万别泄气,在反复交谈的过程中,他就得到了一定的帮助。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5 15:40

barb wrote:师父,请教一下网上的交往算不算社交交往呢?
你肯定知道我说的是那些极少出门和朋友见面聊天喝茶的geek们,譬如说泡在linux论坛或和人在Gtalk技术交流……我一度担心过,但看起来又完全不像有抑郁倾向(比我乐观多了)――有的人似乎觉得这么着比跟朋友见面聊闲天儿要舒服自在,是否就该随他去?
我觉得不算太糟糕,他有个亲亲好老婆,也是很重要的人际关系。 8)

网上交往当然也算交往,也是好事啊。是否能代替面对面的交往,专家们现在意见不一。我觉得是不够全面的,但也只是个人意见。

男人是比女人孤独,很多人抵触社交,而且很多人根本不觉得没有朋友是个问题,挺自得其乐的。和平时期或许不觉得,遇到困难时期,临时抱佛脚,就少了缓冲的余地。

不过这些事儿得自发自愿,别人只能提醒,别指望改变。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1-25 17:02

Knowing wrote:他一直跟你说就是在寻找帮助。你别管他说什么,就把自己那套生命宝贵啊曙光在前头啊应该寻求医生帮助啊的车轱辘话反复说,这事情跟买东西讲价儿一样,不需要真正有效有逻辑的理由,谁抗着说的长嘴不累就谁占上风,千万别泄气,在反复交谈的过程中,他就得到了一定的帮助。
同意。有人听他说话,跟他有interaction就是很大的帮助。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1-25 17:04

barb wrote: 你肯定知道我说的是那些极少出门和朋友见面聊天喝茶的geek们,譬如说泡在linux论坛或和人在Gtalk技术交流……
听起来是很social 的type啦。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1-25 17:07

见面聊天喝茶是女人才干的事儿。你可以鼓励他出门踢足球打篮球,或者跟他一起跟别的夫妇玩羽毛球乒乓球。交流不一定非得是说话。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8-01-25 18:29

嗯,还有打Uno牌,打游戏机,集体pot luck,这个喝茶聊天听起来确实不适合男生.其实不一定次次都要使劲鼓励出门,可以自发请朋友来家里串儿,一来两往的,就互相请着玩儿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stracciatella
Posts: 265
Joined: 2007-12-14 16:32

Post by stracciatella » 2008-01-25 20:28

JUN这篇看得我心有戚戚然,写得真好.

出国后朋友不见了一截,在国外不容易交到贴心的朋友.朋友的交流需要许多咖啡时间才能建立,我常常扭不过那时间,就败下阵来.

性格喜欢闷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比如做研究,每天话都说不上几句,保护身体健康,跑步散步等一天24小时就不见.

如果忧郁症上门肯定我是第一个. :cry:

(大家不要拍我,让我哭哭.)

关于SUPORT SYSTEM, 我和一西人信教的朋友(物理学的博士,他的专业研究领域出色外,对哲学和宗教也有研究)讨论过.他强烈评击我,"经过长期苦苦挣扎建立的自强自爱自立不诉苦"的性格不人性化,他认为再坚强的人需要支持的网络.他们教堂每星期晚上的"HOME GROUP"活动,团员的秘密都留在哪里.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1-25 20:42

我觉得大家们对朋友的要求也不要太高么。没必要一说朋友就得是知心密友。在楼道里碰到能闲扯几句的,也算朋友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5 21:11

对呀,就象白博说的那样,不要被文艺小说给糊弄了,恋爱非要石破天惊,交朋友非要掏心掏肺。内向型的人可以抄袭一下外向型的人的习惯,结交一些跟自己不完全一样,不一定要able to complete each other's sentence,即使是性格不同,只要价值观比较一致,也可以有些淡如水的交情嘛。普通朋友也值得交。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echsupport
Posts: 845
Joined: 2003-11-22 13:17

Post by techsupport » 2008-01-30 15:40

IF NOT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上午8:15 标题:

--------------------------------------------------------------------------------

我觉得我的问题恰好就在于没法保持君子之交。今晚的同学聚会又没去,和自己斗争了好久,劝自己去吧去社交一下,但是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好像一交谈就必须撞出灵魂火花,否则就懒得开口,世上哪有那么多火花可撞呢!




barb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上午9:15 标题:

--------------------------------------------------------------------------------

本来看了Jun说的还觉得没事,被knowing和小E一说又觉得有事 :

引用:
见面聊天喝茶是女人才干的事儿。你可以鼓励他出门踢足球打篮球,或者跟他一起跟别的夫妇玩羽毛球乒乓球。交流不一定非得是说话。


引用:
嗯,还有打Uno牌,打游戏机,集体pot luck,这个喝茶聊天听起来确实不适合男生.其实不一定次次都要使劲鼓励出门,可以自发请朋友来家里串儿,一来两往的,就互相请着玩儿了.


问题在于此人从不踢球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他唯一喜欢的运动是跑步(很明显,因为可以自己呆着);也绝不打牌玩儿集体游戏。我说他极少出门和朋友见面,还算是留有余地……基本上,一年两到三次同学聚会,都是因为有人回国召集的;两次参加民间技术会(开源软件之类);然后就再也没有自发出门和人见面的时候了。偶尔两三次有人来家,两回是别人自己要求上门找他,一回是我邀请回来的。

我还拉着他参加过一次腐败,他无聊得半路就退席了。幸好在家没有沉默是金,不过如果我成了唯一那只篮子,得有多大的责任心啊……

我观察了一下,他目前主要的交流一是学校的BBS和技术论坛,二是上网看新闻(工作需要),三是blog(表达),四是同事(纯属公事)。然后就是一两次我拉他参加我们带家属的team building,他也不理人家的老公,最多抱着人家的孩子(他的特异功能是孩子和动物都爱往他身上凑)看花看草溜达。

我是典型天秤,无友不欢,常常因为要外出和女友见面不回家吃饭感到内疚,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补偿回来的机会。该geek是我认识的唯一貌似geek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典型的,以及geek这一类生物能否自然、长期地保持心理健康?

我目前倒没发现问题(反倒是geek开导我的多),不过多少有点心虚,因为太“非主流”了。该同志却认为我有焦虑症。我真想搞清楚到底是人各有活法,该顺其自然,还是应提高警惕,影响影响他?

不好意思啊说了这么大一篇儿,又跑到personal上,不过我确实为这个问题庸人自扰了不是一天两天





barb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上午9:25 标题:

--------------------------------------------------------------------------------

引用:
很多人抵触社交,而且很多人根本不觉得没有朋友是个问题


问题就在这儿:这究竟是不是个问题呢……

还是说人各有天性,只要选一款适合他的就行,不管common sense?





CAVA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上午9:40 标题:

--------------------------------------------------------------------------------

我倒觉得barb没有必要太忧虑,Jun不是说了嘛,人也不是机器,没有完全合适的条条框框。你继续持鼓励态度吧,有活动就拉他参加(可别强迫啊,呵呵)。叫三次总会去一次的。

男家属参加女生的腐败而如鱼得水的,恐怕比较稀有





Jun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上午10:07 标题:

--------------------------------------------------------------------------------

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办法:1. 多参加一些夫妻型的聚会,跟其他夫妻一起聚会,而不是全女生,会比较有话可聊;2. 亲亲好老婆给他生个女儿玩玩,爸爸抱着孩子或推着儿童车出门,陌生人都会上来搭茬儿。

既然没有抑郁的问题,就不需要太担心了,家庭内关系已经很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的确你就是唯一的篮子,在目前情况下。

记住:劝人改变是没有用的!改变是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有一定的对自己现状不满而思变的动力才行。给别人提建议,试图帮助别人,都要适可而止,不仅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理界限上,要划清底线。要做好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的思想准备,如果对方不接受,你要尊重他们,back off,并接受对方的选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选择。“我是为你好”也不是理由,要接受和尊重另一个成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和随之而来的结果,彻底和完美的生存方式是不值得追求的,这也是很多self-help书籍的问题。道理是对的,不需要太急切地改变自己。不要给别人,也不要给自己,压力。

除非对方有生命危险,那么。。。很难讲什么做法是对的。按照各地法律规定,美国多数州的确可以强制一个人住院72小时---when he is a danger to self or others。
_________________
谷内第一没文化。





Elysees
时间: 2008-1-26 周六, 下午1:11 标题:

--------------------------------------------------------------------------------

Jun 写道:
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办法:1. 多参加一些夫妻型的聚会,跟其他夫妻一起聚会,而不是全女生,会比较有话可聊;2. 亲亲好老婆给他生个女儿玩玩,爸爸抱着孩子或推着儿童车出门,陌生人都会上来搭茬儿。




第一条我很同意,全女生的腐败(尤其如果是文学世界那样黑话很多的)极少有男生能enjoy吧。
第二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这是善良的笑啊,因为绝对没意料到Jun会出这种主意)


引用:
记住:劝人改变是没有用的!改变是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有一定的对自己现状不满而思变的动力才行。给别人提建议,试图帮助别人,都要适可而止,不仅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理界限上,要划清底线。要做好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的思想准备,如果对方不接受,你要尊重他们,back off,并接受对方的选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选择。“我是为你好”也不是理由,要接受和尊重另一个成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和随之而来的结果,彻底和完美的生存方式是不值得追求的,这也是很多self-help书籍的问题。道理是对的,不需要太急切地改变自己。不要给别人,也不要给自己,压力。


Jun这段说得真好,我要好好检讨自己,我一定是有强迫症。
_________________
Soyons raisonnable, exigeons l'impossible.





IF NOT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上午2:58 标题:

--------------------------------------------------------------------------------

barb, 我一个好友的先生比你家这个还厉害,人家也过的悠然自得。他是一英语人士,住在中国却一句中文不学,不工作不学习,月月年年的呆在郊外的家中,打游戏看电视遛狗。我这好友朋友众多,时不时在家中开party,他微笑着坐一边看着我们用中文大呼小叫,也并不参与。

我时不时的担忧他这算不算病态。





barb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7:11 标题:

--------------------------------------------------------------------------------

这年头做一只篮子也真不易……师父开的偏方还真够偏!

这句说的太好了:
引用:
要接受和尊重另一个成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和随之而来的结果

事实上我不光忧虑geek,还狠忧虑过一段我妹,她老人家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一度难以理解,还常常和我妈一起“为她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每次都在电话上不欢而散。geek就说我,人家都这么大了,还在你根本不了解的环境里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凭什么人家要听你的……
引用: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理界限上,要划清底线。要做好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的思想准备,如果对方不接受,你要尊重他们,back off,并接受对方的选择,哪怕你不同意他的选择。

虽然知易行难,不过看来必须这么做。

If,你这好友的先生过的正是geek的理想生活――他多想搬到大森林里的一小片空地上不用考虑社交地住着,如果能“不工作打游戏看电视遛狗”的话 不过你看放在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里,这种生活方式多少会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安,“反常”是一种不小的压力。

lessons learned: 我要避免忧虑,学习做一只大肚能容的篮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geek不出门儿,随他去8)。正好跟Jun的另一篇Imperfectionism联系起来。





Knowing
时间: 2008-1-27 周日, 下午7:31 标题:

--------------------------------------------------------------------------------

既然你是唯一的篮子,一定要把篮子作好啊。
_________________
Deeply Superficial





barb
时间: 2008-1-28 周一, 上午1:12 标题:

--------------------------------------------------------------------------------

那我得问问他有没有retention program以降低attrition risk





stracciatella
时间: 2008-1-28 周一, 下午3:35 标题:

--------------------------------------------------------------------------------

楼上的情况,我爸我妈非常类似.我爸爸完全不社交的,几乎没有朋友.他不上别人的门,别人同事偶尔关心下他.我妈妈喜欢往外走,喜欢人喜欢热闹的人生.

结果我得他俩的遗产,性格非常孤僻.可以热情洋溢,可以沉默寡言.

我爸爸在家也不闷,喜欢种花看电视.我妈就出门找其它人唠叨去,各得其所.

所以也不需要太担心.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30 16:02

Many thanks to the techsupport! :heartpump: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echsupport
Posts: 845
Joined: 2003-11-22 13:17

Post by techsupport » 2008-01-30 16:06

Not finish yet. There are some posts I saved them only on my home machine. So those posts need to wait until tonight.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