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书报告 (April 2009) (全文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近期读书报告 (April 2009) (全文完)

Post by Jun » 2009-04-24 13:43

1. Out Stealing Horses
by Per Petterson (Norwegian)
translated by Anne Born

Image

上中学的时候,我曾经疯狂地迷上过挪威作家 Hamsun 的中篇小说 Pan (牧羊神),看了很多遍,被奇异地吸引。

这本 Out Stealing Horses 是现代挪威作家 Petterson 的作品,是一个读书会的推荐。本来我很怀疑会不会看不下去,这种 "boy coming of age" 的题材实在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而我又一向对"award-winning novels"产生花粉热反应。但是一翻开这本书就放不下了,呼啦呼啦地,三四天即看完,而且贪婪地咀嚼吞咽 Petterson/Born 的文字 --- 平实,直白,简短,没有一个艰涩的“高级词”,没有一个多余的形容词,但是有种奇异的魔力,把读者吸进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

这个时间是1948 年夏天,男主角 Trond 还是一个15岁的半大小子,原本是城里孩子,被爸爸带到乡下的某村,度过了成年之前最后一个季节。小说的框架是1999年,世纪末,老年 Trond 离开了城里的生活,独自一个人躲到偏远的乡下某村隐居起来。也许是暗喻他的人生季节,这时严冬快要来临。半个世纪之前的那个暑假,跟爸爸砍树卖木头,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他爸爸送他上火车回家后,丢下了一家三口,一母一子一女,再也没有回到奥斯陆的家。

刚看了前两章的时候,突然意识到,Petterson 的文笔真是罕见。So plain, it is almost stark. 用词极平实,句子极短,情绪极平稳,没有一句需要读者打顿,回头重读一遍才明白,也没有一个奇诡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比喻形容象征意像 blah blah blah。 如果是个英语作家,大概抵御不了卖弄又长又跩的词汇的诱惑,逼读者去翻字典;藕断丝连地喂你整段整页的长句,少不了幻想自己是 Melville;用色彩形容味觉,用气味形容声音,用声音形容长相,整个感官错乱把你颠倒个头昏目眩。读完此书之后,又有类似的感受 -- 这本小说可真短,两百多页,换了个美国作家肯定把同样题材给你整出块大砖头来。

不,这是一部典型的北欧作品。虽然我对北欧文学完全没有研究,只看过他们的侦探小说,骑鹅旅行记,和 Hamsun,但是从中感受到一种共通的“硬”感 --- 惜墨如金,隐忍质朴,废话全无。绝不会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也不会为了证明自己有多 brilliant 而多写一个字,多用一个形容词。但是平实不等于直白,淡漠简单的表面之下是汹涌激荡的感情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头万绪,越咂巴味道越丰厚,虽然隔层雾看得模模糊糊,但能直觉到远处隐约的青山重重叠叠无穷无尽。

上面说过,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男孩子成年之前最后一个夏天的故事,全书主要是用白描手法记录他在乡下林子里独自瞎逛,跟邻居孩子偷骑附近农场的马,跟爸爸砍树,用情窦初开的眼光望着成年美女,如此而已。因为故事是从一个尚未涉世的男孩子眼中看来,所有成年人的秘密和纠结都模模糊糊的,他似懂非懂。没有什么巨大的戏剧冲突,天未塌,地未陷,所有的伤心、痛苦、绝望、挣扎,都留在书外的空白中。

在结构上,看似简单的一段回忆(1948)一段现实(1999)交错,我得看到几乎一半的时候才明白暗中的脉络安排颇近似侦探小说,作者不声不响地种下一根根线索,一个个悬念有节奏地边麦边解开再埋再解开,不时地抖一个包袱,再抖一个包袱,虽然口吻极其平淡,却绝无冷场,四两拨千斤,让我这个读者欲罢不能,直追不放。

白描的细节非常独特细腻,把人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 二战后不久的挪威农村,体力劳动,跟现代完全不同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作者花很多笔墨形容工作、行动、以及被 Hamsun 形容过的令人着魔的森林和自然景象,一早就曾震撼过我这个城里孩子,现在仍然把我的心抓得紧紧的。

拍电影和演戏的圈子里有一个传统智慧,restraint,如果用得恰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张无表情的面部特写胜过泪流满面。给读者一点点信息,剩下的让他们无限发挥想象。如果做得恰到好处,我特别吃这一套。 Per Petterson 最让我惊叹的是拿捏这个分寸的精准,给读者足够的材料和线索,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同时留下大量的空间供你推测想象和同情。同时,我更惊叹他的心够狠,砍掉多少汁水淋漓,可以赚读者眼泪赢得他们仰慕的情节和戏剧矛盾和人物描述,大刀一挥,尽在不言中,而且绝对终于当事人男主角在特定年纪的特定视角和心理局限,绝不越俎代庖,开作者自己的“上帝”之口,绝不让自己的野心和虚荣心 contaminate 叙述的纯粹性。

看的时候欲罢不能,看完之后萦绕心头,怎么也忘不掉,象读侦探小说一样回味蛛丝马迹,在想象中拼凑出比两百多页的小说庞大很多很多倍的一幅巨画,是男主角的人生,也包含很多其他人物的人生,和他们身处的世界。


2. Of Human Bondage
by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Image

我的读后感跟白博的很相似,感觉这本小说就是毛姆总结自己的人生后论证几个结论:
1. 没有上帝。
2. 人生毫无意义。
3. 1+2= 解放了。
4. 人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意志。There is no free will.

实际上毛姆真的不适合写长篇。跟结构极庞大极炫的狄更斯相比,他的长篇就是一团一团的,一段一段的,系列剧而不是连续剧,其他长篇如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也都是 episodic 的情节,很少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布局。所以他适合写短篇或者舞台剧本。人性的枷锁搞的那么老长,其实各阶段的故事都界限分明,讲完一个再一个,中学就是中学,德国就是德国,法国就是法国,伦敦就是伦敦,情节上很少同时讲好几条线索。特别是法国学画的那一段,很多人物速写,篇幅也不长,好像大团里的小团。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作品里最受到正统文学界推崇的作品,一般被认为唯一的一部“还可以登大雅之堂”之作。有时候我怀疑它最受重视的原因是它是毛姆小说里最不好看最无娱乐性的一部。我认为它不好看的原因不是毛姆努力要当个严肃艺术家,而是他要用最冷酷的手笔分析自己,分析自己的(到当时的)人生历史。在其他关于别人的故事里,他可以任意操纵,博读者一笑,特别是舞台剧,要抖包袱,让观众立刻开怀大笑。但这是一部彻底的写给自己的小说,无需考虑娱乐读者,他观察自己特别的冷酷无情,刻意避免酸馒头的倾向,用医生诊断的眼光,务必给自己开出下辈子该怎么办药方来。(当然,人算不如天算,他当时下的决心,后来统统颠覆。)

在我所看到的文学评论里(肯定很不全面), Mildred Rogers 是大家注意的焦点,一个引发出叙述者 Philip 的“性本贱”特质的人物,很轰动。叙述爱情的疯狂和失去理智是常见现象,但是如此冷酷如此外科手术般地描写 the object of obsession 如何如何庸俗、无耻、恶心、可鄙又可怜,倒也少见(说不定金庸写朱九真姑娘也是受到 Mildred 启发),而对“受害者”、又是代表作者本人的视角,写得更加贱,简直让读者无从代入,更没有让男观众憎恨“狐媚子”、自怨自怜的余地。倒象是作者憎恶自己多于憎恶自己喜欢的对象,拿把刀把自己开膛破肚,把一件一件内脏拿出来细细审视,毫不留情地分析和批判。这是一本冷酷凶狠的书,绝不取悦任何读者,绝不迎合任何读者的感情需要,绝不给你一个代入和喜欢的角色立足。

在白博的贴里,Helen 提到有评论猜想 Mildred 其实是男生来的,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书中描绘 Mildred 很瘦,贫血,几乎没有胸部,的确很可疑。另外还有一些很弯的迹象,例如书中所有的女人都被描写得颇难看,而且文字间对她们没有一点肉欲,笔触充满厌恶之情。倒是很多的男性角色被深情的笔触进行描写---并不是美化他们,而是充满感情地形容,例如描写勾引 Mildred 背叛 Philip 的那个朋友,被写得愚蠢但是散发魅力。稍微注意一下书中描写人物的 pattern,就能感受到作者被哪一边吸引。

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毛姆天然喜欢 intellectual 和社会地位都低于他的漂亮小男生,自己喜欢做熊叔叔。他的男秘书 Gerald Haxton 的性格跟 Mildred 很象,虽然毛姆跟他相遇恋爱是在出版人性枷锁之后,但是他的趣味一直没有改变:粗俗,无耻,没文化,street smart,爱钱而依赖他,喜欢热闹,性格外向。有人目睹 Haxton 临死的时候在半昏迷状态中对着毛姆大骂拿钱困住自己一辈子,痛诉自己多么厌恶憎恨他。跟 Mildred 完全一样。性格决定命运,他就好这一口,忍不住喜欢这类人,既痛且快,在自虐和复仇中维持着爱憎混合的关系。

与其说 Mildred 是他的某个小情人的写照,我的解释是, Mildred 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男也好女也好,而是代表他对自己的天性嗜好的审视,特别是被男色吸引这个可怕的爱好。全书拼命证明论点:生命无意义,道德规范无意义,善恶无报应。看起来有点抽象,但是如果假设他的意图是证明给自己,如果社会道德是狗屁,那么自己违反道德规范也彻底无所谓,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开出一条经过严密逻辑论证的白条。当然,费这么老大力气给自己写一张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说明毛姆还是内心激烈斗争过的,这也不奇怪,他本来就是那种费心掩藏自己的“缺陷”,维持安全的表面现象的那种人。书里描写他尽力隐藏自己的跛足并感到无比羞耻,被所有评论都解释为口吃,其实我坚信他指的是另一种自卑和异常:他喜欢男人的秘密。即使后来长年跟 Haxton 出双入对,晚年(都20世纪中旬了)在加州居住,养着小蜜,身边就是大摇大摆公开跟男友晃荡的 Christopher Isherwood,他仍然掩耳盗铃地撑起“我不是弯男”的假象。

最后几章颇有点诡异, Philip 继承叔父的财产,逃脱赤贫命运之后,忽然成了无欲的圣人,到贫民窟给穷人看病,下乡过上极度健康的生活,然后娶了个身心极其健康但是他对之根本没感情的女孩子,打算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我相信他写这段是真诚的,在那个时刻,他是真想收心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并且在虚构世界中给自己安排好下半辈子的人生道路。结果呢?哈哈,我们都知道是什么结果。任何决心都扭不过人的天性。不过这一点他自己也略有预感,所以小说的另一个结论是,free will is an illusion,人没有自由意志,我们不过是被自己天性和本能控制的玩偶,所有的“选择”都是必然现象。



3. The Bass Verdict (audio)
by Michael Connelly

Image

这是被我大大推崇的 The Lincoln Lawyer 的续集,围绕男主角洛杉矶辩护律师 Mickey Haller 的案件展开故事情节,并且把 Connelly 的另一个系列中的主角 Harry Bosch 也给牵扯了进来。这一本感觉没有 Lincoln Lawyer 那么惊艳,不过仍然满好看(听)的。--- 又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的故事!

这次 Haller 又接手一个有钱有势的大亨顾客,被控谋杀太太和太太的情人的影城大亨。如果我现在仍住在洛杉矶,肯定能够识别里面很多影射现实的细节,但是现在比较熟悉的是 Blackwater, Halliburton 之类的话题,只能认出影射 OJ Simpson, Robert Blake 这些闹腾得厉害的案件。

里面吸引人的段落是热腾腾闹哄哄乱糟糟的法庭细节,作者从长期记者生涯里吸取营养,提供大量的技术细节和现实状态。同时还保持一定的悬疑状态,经常抖俩包袱什么的。动作成分不太多 --- 毕竟律师的故事不同于侦探,尸体数目也比较有限,但是我挺喜欢这些细节的真实感。

4. Little Dorrit
by Charles Dickens

Image

Currently reading the novel along with the BBC TV series.

一个金融界大亨,政治经济门路极广大,由他经手的投资连续多年只赚不赔,是牛市中的楚翘,人人又羡慕又嫉妒的经济天才。大家都忙不迭地送钱给他,请他投资,赚取每年 20% 的收入。他可不是谁的钱都收哦,必须要过一定的门槛,或者跟他有亲密的门路才可以分一杯羹,大家都哀求他拿自己的钱去保管。

直到有一天,the house of cards 轰然倒塌,大亨暴毙,大家发现一分钱也不剩,凡是沾上投机的人都被卷了进去,血本无归,多少曾经风光的富人家跌入穷困生活甚至一文不名。

这个大亨叫 M ... 嘻嘻,不是 Madoff,而是 Merdle。一百多年前的小说桥段,好像从今日报纸上撕下来的头条。

CAVA 君说看 Andrew Davies 的改编名著看腻了,我明白她的意思。其实有很多人对 Davies 的改编手法有非议,嫌他旧瓶装新酒,把古典名著搞得太现代了,这也是真的。在这一版的 Little Dorrit 电视剧里(二十年前 BBC 有拍过),书中的成分也有一些被现代化了。还好,大方向没怎么损失,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改得有理。 Charles Dickens 写伦敦有时不小心会流落到有点 sensationalistic 的口吻,一方面浓墨重彩,生活市井气贼重,一方面又偶尔有点耸人听闻 --- 或许在当时是现实主义,现代人看了就觉得骇人。笔下的人物也是介乎色彩斑斓性格独特和奇形怪状 grotesque 之间,特别是一些配角和反角。

虽然是杂志上的连载小说,风行大街小巷,他的小说并不烂俗,虽然文学界对他一直有那么点儿另眼相看,跟金庸武侠小说的名气差不多。在悲欢离合,悬疑曲折的情节下面,真有不少有趣的风格和深入的心理层次。他的某些小说有一个主导的 imagery,一个贯穿全书各人的形象符号。在 Our Mutual Friend 里,这个贯穿的形象是泰晤士河,肮脏阴暗,藏污纳垢。在 Little Dorrit 里,这个 motif 是监狱,即使未曾被关在 Marshalsea 债务监狱的人也未必没有被监禁,例如 Mrs. Clennam,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而被困在轮椅中,困在岌岌可危的老房子里十二年不能出门。书中的人物并且各自困在各自的心理监狱之中,例如 William Dorrit (老爸)即使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跑到意大利,还仍然困在心里的监狱中,一直没有出来。

(恐怕需要另外讨论 Dickens,很多想法。他被误解得太多了。主要问题是第一外面太多的定论,让人先入为主;第二太长,必须耐心慢慢挖掘其中的好。Dickens 的小说,特别是后期的,真的好眩呀!我怀疑他有躁郁症。)

没耐心读原著的可以看一看这一版的电视剧 (DVD 今日在美国发行, 可以一气看完),改编得很到位。其中的各位演员的表演都极其准确精彩,几乎没有唱错一个音符,毕竟是英国演员呀,即使是演女主角的小姑娘都那么老到,拿捏准确无误,多一分便掉入过分酸馒头或者纯洁圣女的俗套,不似真人;少一分又太青涩太软弱,让现代女观众不耐烦。男主角是新版“傲慢与偏见”中的大喜先生,特别优点是嗓音的音质很妙,颇有周星驰之风。唯一的问题是太年轻了,跟书中描写的男主角差别太大了一点。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9-04-29 19:54, edited 15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4-24 15:52

Little Dorrit我看过两集,第一集过后每集才30分钟,抻太长了,没坚持下去。好象戏剧冲突头绪不少的样子。男主角的家真维多利亚地阴森。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4 16:12

狄更斯的小说就喜欢铺开老大一张网,个个弄得跟天龙八部似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4-24 16:35

可是我还真挺好他这口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4-24 16:45

Jun wrote:狄更斯的小说就喜欢铺开老大一张网,个个弄得跟天龙八部似的。
连载小说,不这样很难写吧。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9-04-24 18:20

很期待Jun写《人性枷锁》。这是第一次读,还是重读呢?我个人倒是更喜欢毛姆的短篇。

前一阵子看到狄更斯《双城记》的预告片,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映。那是他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了。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9-04-24 18:35

狄更斯的小说就喜欢铺开老大一张网,个个弄得跟天龙八部似的。
Le Carre也是这样,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看得我头晕眼花,老得翻到人物关系表看看这人是谁。

七百页的人性的枷锁一拿起来就放下,从没鼓起勇气翻开过。

特别要报告的是,继我买了farewell my lovely和the little sister后,某铁公鸡也被你忽悠得买了guns germs and steel。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4 18:39

葡萄皮喜欢自我牺牲的 Syndey Carton 吧?

哇,太好了。这边的O型人说服了你们。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lucoco
Posts: 628
Joined: 2006-02-05 1:21

Post by lucoco » 2009-04-24 18:41

“LittleDorrit"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追看,pbs每周日晚上有1集,这个周日应该结束。 :oops: 追看到现在还是弄得很清楚个中人物的关系, 看最后一集能不能让我真相大白。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9-04-24 20:00

Jun wrote:葡萄皮喜欢自我牺牲的 Syndey Carton 吧?
被你说中了!浪子回头的侠肝义胆,最令人无限神伤。不过,那是我少女时代......即很久之前的趣味。现在要是重读,不知道会怎么样。刚才查了一下,没找到新电影,倒是找到了一部新的musical,可能是我搞错了。

Barb在读Smiley三部曲?我就是不喜欢中间那部,没有看完,可是头一本和最后一本都太太太好看了。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4-25 2:53

刚去图书馆预订了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

到Little Dorrit的BBC网站上瞧一瞧人物关系图,里面的人物可真多,一大半都没在前两集出现:http://www.bbc.co.uk/littledorrit/characterandcast/

看"Gollum" Andy Serkis真人演戏挺新鲜的,不过有演得过度的痕迹。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9-04-25 3:35

我就是不喜欢中间那部,没有看完,可是头一本和最后一本都太太太好看了。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是中间的一部?头一本和后一本是哪个啊,我抓耳挠腮的问。

我看过的le carre有:
1. 电话疑云 Call for the Dead (这本感觉一般,但是le carre的第一本小说)
2.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3. 柏林谍影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这本不是Smiley,是讲Smiley的一个手下,很好看,是La Carre的成名作)

还有电影儿The Constant Gardener,不喜欢,主要是不喜欢Ralph Fiennes,不知道小说怎么样。

还买了两本儿待看:
1. 神秘朝圣者 The Secret Pilgrim
2. 夜间经理 The Night Manager

但就是没买到Smiley's People。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4-25 3:43

The Karla Trilogy:
1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3 Smiley's People

krycek
Posts: 36
Joined: 2006-01-21 22:32

Post by krycek » 2009-04-25 6:35

lecarre的书以86年A Perfect Spy 为限,之后的都不怎么好看 ,大概是没生活基础了,
The Little Drummer Girl也不错

krycek
Posts: 36
Joined: 2006-01-21 22:32

Post by krycek » 2009-04-25 6:39

Smiley's People网上有电子版的

buzz
Posts: 560
Joined: 2008-09-06 15:53

Post by buzz » 2009-04-25 8:45

barb wrote:某铁公鸡也被你忽悠得买了guns germs and steel。
这本书写得很好看, jared diamond经常写着写着,就抛出一大堆问题, 这就让耐心不高的读者一直能保持兴趣。这点我很喜欢。

另一:说个细节,我手头这本是03版, 和我以前看过的99年版本, 除了内容的增补外,在书背面加了条来自首富bill gates的评论, 而且放在第一位,NATURE杂志的评论被放在最后。我心想, Jared diamond这老头虽然在象牙塔里混,却也是个妙人, 懂得抱人粗腿。

另二:我的读后感之一是文明程度想要高,就得会种田养猪。 田种得多,猪喂得肥壮,可吃的食物多了,文明就能进步,所以我对米歇儿在白宫开荒种田,养会抓鱼的狗就很有好感, 不愧是哈佛毕业的有文化的有责任感的精英。 :-P

buzz
Posts: 560
Joined: 2008-09-06 15:53

Post by buzz » 2009-04-25 8:48

一个金融界大亨,政治经济门路极广大,由他经手的投资连续多年只赚不赔,是牛市中的楚翘,人人又羡慕又嫉妒的经济天才。大家都忙不迭地送钱给他,请他投资,赚取每年 20% 的收入。他可不是谁的钱都收哦,必须要过一定的门槛,或者跟他有亲密的门路才可以分一杯羹,大家都哀求他拿自己的钱去保管。

直到有一天,the house of cards 轰然倒塌,大亨暴毙,大家发现一分钱也不剩,凡是沾上投机的人都被卷了进去,血本无归,多少曾经风光的富人家跌入穷困生活甚至一文不名。

这个大亨叫 M ... 嘻嘻,不是 Madoff,而是 Merdle。一百多年前的小说桥段,好像从今日报纸上撕下来的头条。
太不可思议。。。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5 9:02

文明程度想要高,就得会种田养猪。 田种得多,猪喂得肥壮,可吃的食物多了,文明就能进步
其实很简单啊,种田养猪效率高了,就可以省下人力,不用在种田上面,而是用在,嗯,编程序啦,写小说啦,倒腾货币啦,爬到别人头上维持社会秩序啦。。。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4-25 9:34

buzz wrote:不愧是哈佛毕业的有文化的有责任感的精英。
听得直打哆嗦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9-04-25 16:54

"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是中间那部,我有点儿看不下去。 我看过的Le Carre里面,好看程度排名如下:

1.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2.The Spy Came from the Cold
3. Smiley's People
4. The Constant Gardener


以前看过一个不知道是谁做的排名,上个世纪百名悬疑小说里, 1.2.3都有入围,排名还挺靠前的。

我很喜欢The Constant Gardener的电影,特别是里面很多非洲的音乐,买了原声CD来听。小说内容自然比电影多很多,结尾也没有电影那么光明。记得读完时还颇感慨,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sharp,作者不容易。

洛洛
Posts: 2564
Joined: 2003-12-05 12:35

Post by 洛洛 » 2009-04-25 18:14

Jun wrote:
文明程度想要高,就得会种田养猪。 田种得多,猪喂得肥壮,可吃的食物多了,文明就能进步
其实很简单啊,种田养猪效率高了,就可以省下人力,不用在种田上面,而是用在,嗯,编程序啦,写小说啦,倒腾货币啦,爬到别人头上维持社会秩序啦。。。
对啊,我最近看的《the naked economist》也提到这个。想象史匹兹堡和tigerwoods都跑去种地了,世界该多沉闷哪。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9-04-25 18:24

其实很简单啊,种田养猪效率高了,就可以省下人力,不用在种田上面,而是用在,嗯,编程序啦,写小说啦,倒腾货币啦,爬到别人头上维持社会秩序啦。。。
我想起一次问瑞典同事瑞典除了肉丸儿还有啥传统食品,年轻的一个说,没啦,除了瑞典改编版pasta,不知道为啥。老的一个说,我知道,因为我们瑞典人直到几百(到底是几百我忘了)年前还是纯农民,一直吭哧吭哧地和自然搏斗,能吃得上最简单的东西像煮土豆什么的就不错了,不像你们中国人早种好了田,腾出时间来用脑子,发明好吃的菜享受生活什么的。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9-04-25 18:27

葡萄皮和krycek没觉得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酸的馒头?我怎么觉得它很弯。虽然我一直喜欢酸馒头调调儿。

我的读后感:
http://barb.cathayan.org/item/525

没看书的同学们千万别进,有剧透的嫌疑。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9-04-25 19:13

barb wrote:
其实很简单啊,种田养猪效率高了,就可以省下人力,不用在种田上面,而是用在,嗯,编程序啦,写小说啦,倒腾货币啦,爬到别人头上维持社会秩序啦。。。
我想起一次问瑞典同事瑞典除了肉丸儿还有啥传统食品,年轻的一个说,没啦,除了瑞典改编版pasta,不知道为啥。老的一个说,我知道,因为我们瑞典人直到几百(到底是几百我忘了)年前还是纯农民,一直吭哧吭哧地和自然搏斗,能吃得上最简单的东西像煮土豆什么的就不错了,不像你们中国人早种好了田,腾出时间来用脑子,发明好吃的菜享受生活什么的。
几百年前大家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生活都挺糙的。中国精致点的生活细节也都是分离出来的士大夫阶层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发明的。农民本身生活也就是那么简单。比如小团圆里说乡下人鸡蛋只知道蒸来吃,别的做法根本不懂。瑞典人大概没发现世界上还有“剥削”这个好东西。
前几天jon stewart 听保守派说美国要社会主义成瑞典了,派了个记者去调查瑞典有多可怕,很搞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Pvc0r_sIc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5 19:59

Baconnaise! :mrgree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5 21:50

Dickens的小说听你这么一说还蛮可怕的,居然是当时的popular作品,英国人就是口味重……

人性的枷锁挺好读的,我觉得几乎不费力气,不过这是因为我爱偷窥人家的内心,偏偏毛姆的内心又让我很有共鸣。

krycek
Posts: 36
Joined: 2006-01-21 22:32

Post by krycek » 2009-04-25 22:54

lecarre的小说哪本不是主角不停的碎碎念,虽然我也喜欢
看过lecarre的一个纪录片,他自己说有次上头让他去送封信什么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把他给激动坏了,
我就想真是文学男青年啊,他,还有greene,能写出色的间谍小说,却不会是好的间谍
可以看看philby的自传,挺有意思的

buzz
Posts: 560
Joined: 2008-09-06 15:53

Post by buzz » 2009-04-26 2:26

:mrgreen: 这个瑞典段子太搞笑了。 Stockholm syndrome这个节目名字也取得很妙。不错,做得很聪明。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4-26 23:25

Knowing wrote:几百年前大家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生活都挺糙的。中国精致点的生活细节也都是分离出来的士大夫阶层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发明的。农民本身生活也就是那么简单。比如小团圆里说乡下人鸡蛋只知道蒸来吃,别的做法根本不懂。
我觉得不一定,看地区,富裕的时代富裕的地区农民也吃得好些。中国人“食不厌精”的民族心理不是这几百年才出现的。而且中国地方大,很多地方的地方农民的吃法在城市化之后也不在改变,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江浙地方安徽来打工的农村年轻人多,我在美容院跟那里员工熟了,详细打听过安徽农村吃什么,肉类做法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另一个我听过比较多的是甘肃天水,从前被称为塞外江南,也是一顿没听过的东西。
云浆未饮结成冰

buzz
Posts: 560
Joined: 2008-09-06 15:53

Post by buzz » 2009-04-27 0:48

是啊,不光是中国, 象risotto, cassoulet这些菜也都是非常典型的意大利,法国农民菜。做锅地道的cassoulet很麻烦,并不简单。做risotto要做到过米粒颗颗弹牙,饭汁黏稠恰到好处也不太容易。小团圆里说乡下人只知道蒸来吃,多半是因为要省油。并不是不懂。炒个鸡蛋又不需要什么高难技术。张爱玲出身富贵,哪知乡下人疾苦,在画饼充饥里又自述小时候嘴刁得能吃出鸡汤的药味,她的评论得打个折扣。况且蒸鸡蛋不粗糙,我就满喜欢日本料理的茶碗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9-04-27 1:13

农业社会才该吃得好吧, 美国澳大利亚这种没多少农业传统, 很早就大工业农业的, 只以填饱肚子为己任的, 才吃的不好. 渔业畜牧业社会吃的也不好.

贫富区别是真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8 11:11

复习了一下白博的读后感。发现时间混了一点,人性的枷锁发表于1915年,月亮和六便士发表于 1919 年。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因为我认为 Of Human Bondage 是他的自我呕吐,吐完了以后就再也不需要了,以后可以安心写别人的故事。另一个很有趣的时间是,毛姆于1917年同 Syrie Wellcome 结婚,说明人性枷锁这本书的结尾在当时还是诚实的。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疑似弯男的作家好象很喜欢勾引别人的太太,大概开始觉得安全方便,后来惹一身骚。除了毛姆以外还有 DH Lawrence 和 Raymond Chandler。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vivi
Posts: 1310
Joined: 2004-02-18 12:48
Contact:

Post by vivi » 2009-04-28 11:13

我承认我到最后还是没能看完这本书 :oops:
又没头脑又不高兴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4-28 11:14

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弯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8 11:18

Yes. 8)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8 11:53

难道这个坑已经平了吗?

上帝不存在――所以不用害怕下地狱了,爱干啥干啥吧
人生没意义――所以没有生存竞争压力了,爱干啥干啥吧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9-04-28 11:56

火星狗 wrote:人生没意义――所以没有生存竞争压力了,爱干啥干啥吧
我抬杠说人生没有意义这个形而上的论断不是饥肠辘辘这个形而下的现实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所以还是得工作糊口。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8 12:00

同意,活着就是胜利,死了就lose了,所以工作糊口是很重要的,不过客观的讲工作糊口不是很tough的task,是人类的欲望太多了点,超过自己能handle的就痛苦了,不能怪工作。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8 12:15

关于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写完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9-04-28 22:07

我倒记得他写那个跟菲利普date的女作家,有点儿肉乎乎的,清醒可爱----从一个直女的角度来看。
乡音无改鬓毛衰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9-04-29 6:04

雷蒙钱德勒是弯的!难怪呀难怪。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9 8:58

我觉得,我个人觉得,对我来说,《人性的枷锁》比《面纱》和《月亮和六便士》都好读,最后一部我至今还剩个尾巴没看。我看《人性的枷锁》就……那个……蛮代入的,虽然只是部分personality的重叠,但是可以挖掘到这种深度,我觉得好满足啊。读《人人性的枷锁》很能满足我self-center和内省的倾向, :mrgreen: 另外两部就更像坐在窗户边上看街上走过的人,我是更爱看自己的“肚脐眼”的人,或者看那些和自己有着相像的“肚脐眼”的人。当然如果是和毛姆叔叔personality没共鸣的人,这本书可以说是烦死人,从头到尾唠唠叨叨,完全是毛姆叔叔在展览自己的肚脐眼。

我觉得这本书下手不算狠,远没到带着self-loathing解剖自己的程度,毛姆叔叔对自己还是挺温情脉脉的,只不过不肯为了虚幻的好感觉自我欺骗而已。爱上Mildred而无法自拔算是很气急败坏了,但是仍旧给我一种――怎么说呢?没到对自己的bad feeling self-indulgent的程度,没到desperate的程度,即使在被最负面的情绪煎熬的时候,理性仍旧稳稳当当的在那里,而不像别的作家,直接掉到了情绪的深渊。我觉得毛姆叔叔身上那种天人交战到天主教式的SM的程度相对其它天主教信仰的作家来说淡的多,简单点讲,基本上不是个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不过当然,这也是很主观的感觉。看他絮絮叨叨的说自己的缺点,不是窥探到别人内心深处的月亮背面的恐惧和害怕,而是(对我来说)忍俊不禁的――原来你也这样啊。看《人性的枷锁》的时候,我自始自终没有被作者送入depression的境界,当年可是被Waugh狠狠地摆了一道啊。看这本书的感觉,像是走在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旁边,越走下去,世界越清晰,心里也越不害怕,越感到坦然。当然骗人的结尾不算。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9-04-29 9:12

《人性的枷锁》我是读了两遍,第一遍读得很痛苦,和他其它的小说感觉完全不同。没有我喜欢的英国小说里叙述者置身事外的悠闲神气。第二遍时,还看出点儿乐趣来,在巴黎学画时,那些热爱艺术而才华不足的学生们,写得千姿百态。

毛姆的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我喜欢《刀锋》里的苏珊,曾跟Larry同居过一段时间的模特,特别独立有生机。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9 9:30

说到底,毛姆不是一个文艺男,虽然他是弯的,但是性情上接近行医者。剖析自己跟剖析别人用的是同一把刀,天然厌恶感情丰沛的自怜,也不愿意用小说满足自己的饭特稀。不是没有感情,而是厌恶和避免美化自己一厢情愿的感伤主义。

所以他多次冷酷地批判浪漫化穷困和苦难的倾向。说到这个话题,倒跟狄更斯有点关系,毛姆想必十分憎厌那种"高尚的穷人"的调调儿。他很明白自己不是那种能够捱穷的人,穷日子里有够多的丑恶,他不想加以美化。他很愿意扮"正常",混迹于上流社会,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是在装假,在写完人性的枷锁以后,肯定又回到了让他伤脑筋的 Mildred 身边,干脆就决定放弃挣扎,为所欲为算了。

我觉得他在写人性的枷锁时还是很想改变自己的,但是写完以后,大概就明白了人性无法被意志改变,还是放纵好了。他有很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绝不会象王尔德那样出头逞英雄,但又通过无神论和人生无意义的理论替自己解脱了一切"应该"的责任,伪装就伪装好了,实用主义,自私自利,并没有良心不安,只要人生有 cakes and ale。

既然张大眼睛拒绝道德审判自己,他是一个公平的人,也同时拒绝道德审判别人,虽然并不妨碍他讥笑某些人。既然在人生中做了一些伪装,在小说里就特别不想伪装,一切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是大肠杆菌就是大肠杆菌,是癌症就是癌症。当然,医生也是有同情心的人,女人里也有被他欣赏的性格,但是很明显他对她们没有任何私人感情,好女人坏女人,都是显微镜下的动物,观察的 objects。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9-04-29 9:41,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9-04-29 9:34

这么说起来,张爱玲的《小团圆》也是她的《人性枷锁》呢,那种看自己的冷静劲儿一脉相承。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9 9:44

干嘛老用那么严苛的字眼形容毛姆叔叔咩?我看完毛姆叔叔的自我展览,最大的感觉是――原来一个真正的人是这个样子的,带着他的各种各样的感觉,虽然很多感觉据说是不能端到台面上的,不过诚实的写下来一看,很可怕吗?会毁掉自己和别人吗?很未必。毛姆是个异端吗?我只觉得,他的心里的twist,比很多人少得多的多。每个人的人生都得和一些东西搏斗吧?我想。我觉得毛姆叔叔的道路比较有效(我好想用正确这个词啊)而不bloody。

你不觉得毛姆叔叔的伪装有点小喜剧吗?没有深自压抑的过一辈子,没有讳莫如深让后世的读者很迷惑,也没有在心灵的密室里面拿鞭子抽自己平息guilty,虽然欲盖弥彰有点像小猫那啥啥,但是毛姆叔叔这一辈子很充分的享受了肉欲的快乐,也没有损害他觉得很重要的社会生活。

我看得时候,也清晰的觉得,毛姆叔叔身上male的实用主义的气息,比female不soft多了,不过female也不过是被后天educated的吧,我也有点想放大自己身上的实用主义倾向,不再当文艺青年,呜呜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9-04-29 9:51

说起来这本书给我的印象远远不如月亮和六便士深,基本上的情节都不记得了。他的fight不是我的fight.....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4-29 9:56

就是酱子,我正好和毛姆叔叔share共同的敌人,所以看到他大获全胜,好爽啊。

月亮和六便士的男主角在我看来就是个外星人,大概是我的地球太小了一点。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4-29 10:37

深自压抑自虐的人,想必从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所以才终生瞎折腾。反正没有 free will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必然。不过毛姆很喜欢戳穿自欺欺人的假面,当我看得很爽。

我更喜欢读月亮和六便士和他在人性枷锁之后的所有小说,感觉他过了自己这个槛儿之后就彻底自由了。他本来就是天然对别人好奇的性格,虽然也分析自己,但是分析起别人来绝对兴高采烈津津有味,即使在这一部关于自己的小说里,也经常一不小心就挖到别人的心里去了。一团一团的,描写各色人等,并不把自己/Philip的感情插入其中,都很好看,包括他不爱的女人,例如无才而pathetic的 Fanny, Norah, Sally 等等,都很有性格。即使是愚蠢又背叛朋友的那个男同学,或者志大才疏的朋友,他仍然温情地 affectionately 指出他们的虚弱,并不鄙视。他鄙视的是他叔叔那种人,自以为道德高尚,蠢而固执。

我最喜欢毛姆的地方是,作为作者,他不怎么操纵读者的感情,硬要"买通"读者去喜欢他喜欢的人物(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讨厌他讨厌的人物,借此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即使是花心大少也得扭成人见人爱的情圣。他把这些人的特征赤裸裸地剥给你看,你自己决定是否合乎你的口味,大部分时候都是五味陈杂。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