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9:23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第一次看到《雅舍谈吃》,我还是个小学生。那时家里一个相熟的阿姨从国外进修回来,带了好几本繁体竖版的书,都是台湾出的。其中有两本,我看过后的印象最为深刻。一本是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女士的回忆录《赵家杂记》,扉页上有作者亲笔赠言。我常想:这个老太太该多有趣儿啊。另外一本就是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估计是杨女士强烈推荐的。大概我那会儿还没修炼成吃货,看过了觉得“真能写!”也就放下了。

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了《雅舍谈吃》,这才是认真地阅读。每天吃了午饭,回到宿舍午休,我躺在自己的上铺,悠闲地翻几页才肯睡去。有一次,书从上铺掉到下铺,我下铺的姑娘奇怪地问我:这不刚吃完饭么,你怎么还有胃口看吃?我笑,把书塞给她看。这一看,她也喜欢了。这本书我续借了好多次,全宿舍传阅。

出国的时候,舍不得留下、要带在手边的书太多。《雅舍谈吃》居然没有入选,还是有些遗憾。但是与其带一个人的专集,不如带《名家谈吃》之类的合集。还好后来在这边图书馆也借到了。借一次是十周,只要没有别的读者预定,还可以无限续借。这么图书馆的《雅舍谈吃》就一直放在我手边。同样的还有一套汪曾祺全集。这些图书馆的书,跟着我好几年,来来回回地看,翻到哪一页都可以往下看。

近些年,在这边的家也算安顿下来,不甘心借书,又开始致力于经营自己的“藏书”了。网上购物变得平常,国内更是有免费送货、“货到付款”的方便。因此每次回家休假之前的一大任务是开书单。恨不得人还没到家,已经买了几百块的书在等着我了。新版的《雅舍谈吃》无论如何要买一本回来。看着一排书架上,有关饮馔美食的,能开出专题,心里喜欢。

有人问我:这么多年,反复看一本书,熟得都能背了,动不动就引典,再看不腻烦么?我诚心诚意的回答是:真的不腻,因为每次看,都有不同的发现。比如最近,再一次读《雅舍谈吃》,有三处看出些“功夫在吃外”的意思来了。

比如《核桃腰》一篇,从往年河南饭庄厚德福的名菜核桃腰说起,谈到“以我个人经验,福州馆子的炒腰花最擅胜场。”。而“抗战期间,偶在某一位作家的岳丈郑老先生家吃饭,郑先生是福州人,司法界的前辈,雅喜烹调,他的郇厨所制腰花,做得出神入化,至善至美,一饭至今而不能忘。”“某一作家”这么奇怪的指代,看得心里打个突。

仔细琢磨了,才有点明白这个隐晦的说法是为了什么。“某一作家”应该是指曹禺。“岳丈”就是曹禺前妻郑秀的爸爸,郑烈先生。郑烈祖籍福州,同盟会元老,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全国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抗战期间,梁实秋在郑父那里吃到了美味的腰花,而曹禺和郑秀这一对清华园里定下盟约的佳侣之间,却出现了裂痕,学生辈的方瑞介入其中。一直到解放前夕,郑秀的父亲郑烈先生准备带着女儿和两个外孙女从南京去台湾,郑秀在飞机场等不来分居甚久的丈夫曹禺,当场领着女儿们下了飞机,从此跟老父一诀成永别。郑烈先生后来在台北专事律师。郑秀终于在组织和亲友的“帮助”下,跟曹禺离婚,自己拉扯大两个女儿。而曹禺与方瑞再婚,也生了两个女儿。梁实秋八十年代写到郑老先生,用曲笔带了一下内中隐情。

又比如《爆双脆》一篇,讲北方山东馆的名菜“所谓双脆,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旺火爆炒……鸡胗和肚子都要先用刀划横竖痕,越细越好,目的是使油容易渗透而热力迅速侵入,因为这道菜纯粹是靠火候。……爆炒勾汁,来不及用铲子翻动,必须端起锅来把锅里的东西抛向半空中打个滚儿在落下来,液体固体一起掂起,连掂三五下子,熟了。”这让我想起高阳的民初历史小说《八大胡同》,里面有一处说到饭庄“出条子”的姑娘们(恩客写条子让妓女去饭庄陪座),“为了表示不能久坐,往往点最快最少事的菜,吃好了就走,通常总是炸肫肝。”席上主人善解人意,先点这个炸肫肝来试探姑娘的态度。姑娘改口说点个枣泥盒子,“这样点心,和面起酥,现烤上桌,很要一些功夫”,这是她愿意奉陪、曲意伺候的意思。

不过,高阳笔下这顿饭,细看不十分妥帖,“野翰林”写高兴了,不拘小节也是常事。首先,饭庄是“西河沿斌升楼”,如果是采用的真实地点,那么这个地方还真的存在。肖复兴写道,西河沿“东口第一家是华北楼,这是一家老餐馆,华北楼是后来改的名字。《燕都丛考》中说:斌升楼食肆原名龙源楼,清穆宗微行,尝饮宴于是。”从名字,看不出这家清朝同治年间就有的斌升楼是什么菜系,反正不在老北京八大楼之内(东兴楼、致美楼、泰丰楼、鸿庆楼、鸿兴楼、萃华楼、新丰楼、安福楼)。席上提及的四个菜点是炸肫肝、枣泥盒子、糟溜鱼片和桂花栗子。首先,肫(音:谆zhun1声)肝这说法就很不北京,北京话应该是按梁实秋的写法,胗(音:真zhen1声)肝。炸胗肝和糟溜鱼片这两个菜,倒是符合山东馆子的风格。不过,枣泥盒子是否鲁菜就含糊了。而栗子“真正杭州来的,煮着吃”,这恐怕就跟鲁菜完全两岔儿了。

手里这本新版《雅舍谈吃》,还有些“集外文”。《饮酒》一篇,近结尾处很有点意思。梁实秋回忆起早年在青岛大学任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人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於是呼朋聚饮,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 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 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帐日后要算。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个金戒指,上面镌有‘ 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我就到北京去了。”这一段,不动声色地把胡适为人处事的手法、对待朋友的态度都写活了。

我免不了好奇,查查带一位女史的八仙都是谁。能查到的几位,除了梁实秋自己,比较知名的还有杨振声(校长,文学家)、赵太侔(戏剧学家)、闻一多(文学家、画家,梁实秋清华、留美双重同学),女史则是闻一多拉来的方令孺(女,文学家)。

梁实秋写文章怀念好友闻一多,谈到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做中文系主任,把妻儿送回老家,并写了一首情诗《奇迹》,“实际是一多在这个时候在情感上吹起了一点涟漪,情形并不太严重,因为在情感刚刚生出一个蓓蕾的时候就把它掐死了,但是在内心里当然是有一番折腾,写出诗来仍然是那样的回肠荡气。”有人考据,这涟漪是方令孺,也有人认为其实是赵太侔的妻子俞珊女士。

胡适去青岛看朋友,徐志摩也去过,据说就是去给心里泛起涟漪的闻一多敲警钟的。徐志摩没有提怎么给闻一多做思想工作,倒是不厚道地给一向瞧不上俞珊的陆小曼写信说:“星期四下午又见杨今甫(即杨振声),听了不少关于俞珊的话。好一位小姐,差些一个大学都被她闹散了。梁实秋也有不少丑态。”这又把梁实秋给拉进了泥坑。不过,梁实秋晚年的续弦妻子韩菁清证实,梁实秋比较几个美女,最推崇的是俞珊,弥留的时候还念叨过俞珊的名字。

一本有关吃的小书,看多了看出其它有趣,也真是乐事一桩。
Last edited by silkworm on 2009-09-01 21:07, edited 1 time in total.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1 9:30

网上没什么俞珊的照片,这张也不知道是不是。
Image

当时的文人不但喜欢八卦,还喜欢互相管闲事,胡适就蛮积极的。

徐诗人自己没有倾慕俞珊吗?我有点不信。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9:31

哇,我太佩服大家们了 :worthy: :worthy: :worthy: :worthy:
乡音无改鬓毛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9:36

CAVA,这是-----江青!!!

俞珊的照片,我就见过一个小小的剧照。看不真切。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1 9:42

:action077: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9:46

我看到了,有个网页把江青这张跟赵太侔摆一起,说是俞珊。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CAVA » 2009-09-01 10:00

现在买书是方便多了,不象对待从前看的书那么珍惜。而且每年出版的书数量庞大,滥竽充数的多,因此能值得一看再看的,还真不多。

上星期听《美食家》的有声书,读得很不好,朱自冶念成了朱自治不说,完全失去了陆文夫文字里的轻快俏皮之处。这部小说当时令我耳目一新,如果放在现在出版,估计红不起来。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0:08

江青年青时还挺漂亮嘛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0:33

初中暑假跟妈妈去坐船玩儿,从重庆到上海,同舱有个女的一直晕船,我早上起来就看见她趴在船舷上吐,晚上上床之前看一眼,她还趴那里。 :worthy: 我跟我妈说,那个一直吐的女的长得还不错。我妈说,江青年轻时就长那样儿。所以我虽然从来没见过年轻的江青,却对她“年轻时的长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跟那照片有点象,但是一直吐的女人更秀气。

这两年买中文书都是通过当当,每次要回国之前都买一堆囤着,在国内的时候天天熬夜看,可以囫囵看掉几本,临走再带几本。还有很多翻也没翻都堆在那里,以至于后来买书,有很多书都不清楚是不是已经买了还没看....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0:38

笑歪了,不过这张算是江青最好看的一张照片了吧?
弥留的时候还念叨过俞珊的名字
啧啧

我最近在寻摸着买ereader,屯纸书还是有种被身外之物拖累的感觉。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0:44

在此期间,赵太侔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院长时的学生李云鹤,结束了第一次婚姻来到青岛,通过赵太侔的关系在青岛大学充当图书馆借书处管理员。李云鹤虽然只比俞珊小六七岁,却一口一个师母叫得很甜,从而赢得赵太侔、俞珊夫妇的欢心,进而与大自己3岁的俞启威恋爱同居。
原来两个人还真能拉到一起去。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0:45

恩话是这么说但目前还是纸书看着舒服。而且我一直梦想拥有满墙的书...所以一直有意无意在攒....很恶趣味但是没办法,就是想有

sikong
Posts: 265
Joined: 2005-10-22 0:51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kong » 2009-09-01 10:50

俞启威后来改名黄静,娶了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妹妹范瑾(高挑的美女),有三个儿子,俞正声行三。
肥,是一种美德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0:53

黄静这个名字可熟悉多了。

搜俞珊照片出来一大半是江青,难怪。

我前一阵起兴买了一堆书,不过还是觉得,想反反复复的看所以有必要保存一本的书并不是那么多。
Last edited by 火星狗 on 2009-09-01 10:56, edited 1 time in total.

sikong
Posts: 265
Joined: 2005-10-22 0:51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kong » 2009-09-01 10:55

看曹禺的《北京人》非常生气,那里面分明是把愫方设计成郑秀,写的人家阴奸损坏,恨老婆也不带这么ws的吧!
肥,是一种美德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0:59

都是占有欲啊。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09-09-01 13:2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1:00

美食家要是能用苏州普通话来念就好了,关键时刻还要撇两句正宗苏白。不过居然还有这种东西啊,我要去checkcheck。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1:03

后来在这边图书馆也借到了。借一次是十周,只要没有别的读者预定,还可以无限续借
:let_me_die: :let_me_die: :let_me_die: 你们图书馆这么好。我们这里每次二十天,有人预约不能续,没人预约也只能续两次。好多新书是在快速阅读单子上,只能借一周。他们读书真快。除非是度假没事干,我一周怎么也读不完一本英文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11:21

这是大学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没这么宽松。
话说每次我借书,图书管理员会说一句什么时候到期,我都特惭愧---全是可以借十周的非专业闲书。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1:24

我心虚地问一句,你们看英文书能象看中文书一样吗?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1:27

我基本上不看英文书……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1:28

不啊,读英文书慢很多,一般得要看一个月。如果听书快一些。我还在想,有什么办法能提高阅读速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11:35

我英文书看得慢多了。但是跟书也有关,有的书看了撂下,撂下又看,而有些书就可以一直看下去。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1:43

我曾经强迫过自己看一些英文书,很快就放弃了。后来又强迫过自己看德文书,大部分也都放弃了...就是在翻译很烂的情况下我也一般选择看翻译书,节省时间...但是有时候被烂翻译逼得抓狂,只能再备一本原文书当索引 :let_me_die: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1:49

热泪盈眶的说,同志同志,不过再烂的翻译(除非用google在线直接翻出来的)我都能镇定自若的看下去,总比英文容易咩……

sikong
Posts: 265
Joined: 2005-10-22 0:51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kong » 2009-09-01 11:59

说到翻译,那天国内一个同学给我发了段奇文,里面有个“邮局工业时代”,倒是没猜多久就明白是post industrial
肥,是一种美德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2:01

我觉得你得强迫自己看完几本,就会流畅起来的。找些容易的开始,别一上来就读红楼梦级别的啊。
搁下一阵也会忘。记得中学的时候老师强迫读简化版的奥斯汀,简爱之类,已经看的挺顺的。后来上大学英语水平比同学高很多,也有点看不上大学里的老师,当然主要还是其它课程太重了,基本就没花时间在英文上,过了几年完全退步了,有一次拿起china daily 一个句子要读好几遍,想不明白,退化到得在脑字里翻成中文才明白。当时非常懊悔。不过幸好也差不多到了考托考G练阅读的时候,用了好一阵功夫抢救, 才恢复到直接看英文脑子里是英文的状态。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12:05

Knowing wrote:不啊,读英文书慢很多,一般得要看一个月。如果听书快一些。我还在想,有什么办法能提高阅读速度。
两字真言:多看 :mrgreen:
你们图书馆怎么那么苛刻?步鲁伦公共图书馆就是可以无限续借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2:06

除非是专业没办法,不然干嘛要强迫自己啊?我觉得,要么要有爱,要么要有悬疑感,我唯三看完的英文小说是Maurice和两本Dan Brown,如果喜欢侦探小说的话,试试外文侦探小说吧。 :laughting015: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2:08

没那么多中文看啊。旧书还有翻译,冷门点的新小说呢,杂志呢?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2:13

你们讨论新小说的时候,我就只能在“好羡慕我也想插一脚”和“看英文真麻烦”中间二选一了。新闻将就一下文学城的,我倒是每天追一个英文专栏,倒没觉得厌烦过,看来是第一要兴趣,有了兴趣再多看就好了。

中文,嗯,天涯上就能打发很多时间了,害羞的说。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12:16

CAVA wrote:上星期听《美食家》的有声书,读得很不好,朱自冶念成了朱自治不说,完全失去了陆文夫文字里的轻快俏皮之处。。
哈哈,我家先生在网上down有声书来听。我看见还有金瓶梅有声书 :shock: ,弄来听了一耳朵,油腔滑调地念淫词小曲儿,很搞笑。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12:17

看原版书好比看原版电影儿,音响效果不一样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火星狗 » 2009-09-01 12:24

我特别喜欢看日本原版电影电视,以前从netflix上租日本片儿看,我宁愿开着字幕听他们讲日文也不要听他们讲英文。哎,我当年真该考虑学日语的。

elend
Posts: 91
Joined: 2004-03-20 19:58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elend » 2009-09-01 12:46

Knowing wrote:都是占有欲啊。
有人要书么?我最近清东西,地下室里整套的亦舒,很多很多高阳,有人要赶紧说一声我就给寄过去,没人要我就扔了啊。
我要我要,刚搬了家有了间书房,正往书架上填东西呢。

笑嘻嘻
Posts: 2331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1 12:55

看蚕博写的读后感比看原书好看,都是消化吸收过的还能融会贯通地跟其他资料联系起来,蚕博以后也别光给一个链接让我们自己去看了,看也看不到你这个水准。

那个英文书,我的要求不一样,我就喜欢慢读。慢读才有足够享受,有味道。我通常找一本慢读的书跟其他能快读或者快速享受的搭配。绝大多数的书,尤其是流行的书,并不适合慢读,只一目十行地读就够了,最典型就是 Dan Brown 的书,我相信大家一个星期之内,都能读完一本 Dan Brown。但是快读的书不能给我慢读的书的满足感,只能满足好奇心,脑子被塞得满满的,但是心灵得不到满足。那天我还跟小k 形容,快读的书就像小 k 吃汉堡的感觉。我喜欢找经过时间考验的书作为慢读的书,在其中再找自己喜欢的文笔,通常每天看15分钟到半个小时,一字一句慢慢享受,看完心满意足。还经常发生转回头把前面某段再看一遍的情况。关键在于不着急,看多长时间都没关系。然后我就发现,我慢读的书越慢,快读的书就能越快。(有点像大学里的精读和泛读。)当然了我的要求是从来不跟别人比,自己跟自己的历史比就行了。慢读书,能够发掘作者习惯用词,习惯了这个人的习惯用词,能够对字词有很多感觉,由字词发展出跟同时代的一些东西的联想。大概就是在慢读过程中产生的联想能让我感到满足。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9-09-01 13:00,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2:57

恩,说到翻译差,前段时间我在看一本叫做“瓦格纳家族”的书,大概是从德文翻译过来的,很差。其它很多很绝妙的翻译我都忘了,但是有一处太绝了,讲瓦格纳家的大屋“激静之宅Wahnfried”,文中翻译为万福里德之屋的,“窗户上垂挂着蓝色的天鹅绒沙发” :worthy: 瓦格纳一家人再疯狂,也还没到这地步吧...也不知道原文是什么

强迫自己读外文书,就是因为没有中文书啊,又喜欢看纸书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3:50

搞的老子谗死了.转个醋溜鱼。梁不是杭州人,但是写的很靠谱。醋溜鱼的精华全写出来了。草鱼不是名贵的鱼,但是要决在于新鲜和不能太大。旧时不光是楼外楼,临湖馆子都把鱼装竹娄里吊在湖里养--江南最讲究鱼新鲜。解放后没有了,我经常听长辈抱怨。当然改革开放后又多了玻璃鱼缸。
那醋汁要姜,但不能加糖的,不然掩盖了新鲜鱼肉天然的淡淡甜味。事实上,如果加糖会被食客谴责店家不诚实,想用调味掩盖什么。汁要稍微勾个芡,点缀姜末,不多不少均匀的薄薄的一层附着在鱼身上,不能太酸. 醋溜鱼是很清淡的菜,太多糖醋酱油,接近红烧,就不对了

《雅舍谈吃》——梁实秋
醋 溜 鱼

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翕随笔》:西湖醋溜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近则工料简氵啬,直不见其佳处。然名留刀匕,四远皆知。番禺方像枰孝廉恒泰‘西湖词’云:小泊湖边五柳居, 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鱼会],河鲤河鲂总不如。梁晋竹是清道光时人,距今不到二百年,他已感叹当时的西湖醋溜鱼之徒有虚名。宋五嫂的手艺,吾固不得而知,但是七十年前侍先君游杭,在楼外楼尝到的醋溜鱼,仍惊叹其鲜美,嗣后每过西湖辄登楼一膏馋吻。楼在湖边,凭窗可见巨篓系小舟,蒌中畜鱼待烹,固不必举网得鱼。普通选用青鱼,即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醋溜鱼当然是汁里加醋,但不宜加多,可以加少许酱油,亦不能多加。汁不要多,也不要浓,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姜末,不可加葱丝,更绝对不可加糖。如此方能保持现杀活鱼之原味。   
现时一般餐厅,多标榜西湖醋溜鱼,与原来风味相去甚远。往往是浓汁满溢,大量加糖,无复清淡之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silkworm » 2009-09-01 14:08

梁实秋他妈妈是杭州人,舅舅家住杭州,他们兄弟姐妹跟着妈妈回杭州探亲,去吃过。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4:11

knowing手边也是有书的?真好

楼外楼难道不是一直用篓子养?现在似乎也是?我记得当时还听人讲是要饿养,这样肉才紧,所以筐起来不让乱游乱吃。不过我也多年没去过杭州了。记得当时的菜单上,醋鱼还有更贵的鱼可供选择,门口筐起来的草鱼是最便宜的。我们自然拣最便宜的吃,吃的就是它么。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4:23

本地人认为菜馆里这些更名贵的鱼是敲外地游客竹杠的,嘲笑为"介个箩儿"(这个盒子,盒子是冤大头的意思)。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4:34

但是本地人也会去吃楼外楼的对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Knowing » 2009-09-01 14:38

不常去。。。虚弱的说。。。它地点好。。。我觉得菜不错,但是本地人认为太贵了。杭州人很实惠的,总觉得出去吃饭是浪费.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messer » 2009-09-01 15:00

啊你是杭州人?我记得以前有个贴讲杭州的,但是那时侯我还没把大家谁是谁搞清楚...我很喜欢楼外楼的东坡肉,当然了,我总的来说就很喜欢吃东坡肉...

putaopi
Posts: 4032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putaopi » 2009-09-01 18:42

那张照片上的姑娘---不管是谁,真是青春漂亮。 蚕写的东西特别耐看,信息量大,我得看两遍才好。:-) 说到读书,当然是中文书读起来舒服,但是我们这种环境里,好看英文书更容易找到。也没办法了。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19:58

我来附和一下儿阿大和葡萄皮的读后感,其实老实说,这种类型的书我老人家不是很感兴趣,蚕博看了给总结一个估计就是我唯一知道该书好看地方的途径了。

然后我来遥远的应和一个阿大关于书的看法。对于我来说,中文书英文书都爱看那种可以看很多很多遍的。我老自吹自擂说我看书速度是很快的,这个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再次得意洋洋的说,我小学很低年级的时候就自己看书了,一本儿小布头儿历险记翻来复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我的阅读习惯是赶紧把书看完,知道故事情节----我是个急性子,cannot take the suspense,看完了叹口气,再从头开始在看一遍;要是很喜欢的书,就从头开始再看一遍。看过最多遍的书当数红楼梦;跟红楼梦不相上下的乃是呼啸山庄,家里一本中译本有个地方估计是印刷错误还是什么,那句话是Hithcliff回忆凯瑟琳刚死的那几天的某日晚上,句子是:风刮得阴冷如冬。这句话在这个版本里就占了整整一行,印成“风刮得 阴冷如冬”, 我现在还记得每次念到那个句子的时候都长吸一口气,甚至觉得这个印法是故意加强这个句子的效果的。后来看原版小说以后,感觉中文译本的力量跟英文原版的力量完全不同,虽然都很有力量。很多原版的感觉翻译本都失掉了,甚至不是翻译的意思,而是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和节奏感完全不同,好比阿泰斗的马普小姐系列,我觉得她很多个故事里讲述者讲小话儿的口气和那种挺干的英国幽默基本上不可能翻译过来,这是为啥我觉得书尽量看原版。
乡音无改鬓毛衰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tiffany » 2009-09-01 20:27

恩,对了,最近再看一个写手的小说,这个小娘真能写,写得真好。一点是她的小说标题用了很多诗句,让我很遗憾我对英文诗没有审美。
乡音无改鬓毛衰

aloe
Posts: 168
Joined: 2006-02-07 3:27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aloe » 2009-09-01 20:29

看书能看出这么多的层次和信息,相比我这种看了n遍就知道“好看”的实在太汗颜了 :worthy:

笑嘻嘻
Posts: 2331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1 21:02

原来你也是这么读的!知音啊!我老在说“我现在在看《月亮和六便士》”就是这么读的。刚开始先热身,因为不熟悉毛姆,头三章先老老实实一字一句看了,终于他抒完了情,开始进入情节了,我大概也看明白他的风格了这时候,胃口就完全被情节吊起来,有天就按捺不住一个晚上一目十行给跳着看完了,议论部分全部跳过,反正他的写法是每章就一个时间段的一件事情,我就着急着“到底谁死了,谁还活着?赶紧的。”看完了意犹未尽上网把谷里能找到的读后感全给看了一遍。然后我就踏实了,可以再回头慢慢一字一句看他夹叙夹议,这次就是纯享受了。我还有个臭毛病是第二遍(也仅限于第二遍)看到最投入的部分会看的时候经常嘴里念念有词地无声地读,自己在心里听个声儿,最多半个小时一定累了。而且可以随时扔下找别的快读书看着玩。基本细节都是第二遍记下的。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9-09-01 21:0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笑嘻嘻
Posts: 2331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温故而知新---重读《雅舍谈吃》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9-01 21:02

哪个小娘写的?我好奇地问。
云浆未饮结成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