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ers 读后感(抗)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豪情 » 2010-06-22 11:28

终于把这本书弄来看了.
我不爱这家伙的写法, 废话太多, 而且是无趣的废话. 越读越快, 读了三章, 后面只看标题就放下了, 等有力气再看.
心中疑惑不已. 他想说什么? 难道不都是尽人皆知的东西? 有道理吗? 有什么实践意义?

第一个故事是说新英格兰有个意大利移民小镇, 那里的人特别健康长寿.研究的人提出三个假说, 都推翻了. 一是饮食, 但是他们饮食完全美国化了. 二是地理, 但附近的小镇没那么健康. 三是基因, 但是他们意大利原籍亲属并没有特别健康. 最后他们的结论是, 他们喜欢三代同堂, 社区组织多, 每个人有足够的精神支持. 我耐着性子看完长篇大论, 啪地贴了个伪科学的标签. 难道在意大利原籍就没有"三代同堂, 社区组织多, 每个人有足够的精神支持". 为什么不能是基因社会文化不变, 加饮食地理变化的组合. 而且这个前言, 和主题有啥关系嘛. 他说关系是这个故事证明, OUTLIERS是社会文化环境的结果, 不是天生或者个人奋斗的结果. 我觉得论点到结论跳得太大, 证据不足.

第二个故事是说加拿大的冰球精英选拔培养故事. 说因为从小很就开始选拔, 而且是以CALENDAR YEAR分组选拔, 月份大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有很大优势, 于是得到最好培养, 进一步和月份小的拉开距离. 即使成年后月份差距已经无足轻重, 但是月份小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对, 就是这个起跑线理论. 他认为, 不仅是冰球, 许多从小选拔淘汰的运动项目, 甚至K-12教育系统也如此.这个冰球运动员生日名单确实很惊人. 一月生的过了一半. 但是, 这只是决赛两个队的名单, 样本太小了. 我想看全部统计, 而且要不止一年的. 我不要看长篇大论的叙述和故事, 我要看数据.如果把这个结论推到教育系统就很惊人了, 那么父母们是否应该设法让孩子成为班上最大的孩子呢? 话再说回来, 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让他们成为OUTLIERS吗? 我的目标不是, 读这本书不是浪费力气? 他说这是一个讲成功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 不是风云人物才叫成功, 健康快乐, 受尊重, 于人于己有益就可以算成功.  拿寥寥无几的极少数成功人物来反向归纳, 得出因果关系是很荒唐的. 

第三个故事是从小学钢琴的故事.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0-06-22 21:39,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Th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幻儿 » 2010-06-22 16:17

嗯,我也觉得这本书还有这个作家太overrated。Outliers就是把趣闻轶事串在一起表达一个命题:你需要运气和努力才能成功。 :worthy:
或许因为中国人一直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觉得这个观点太obvious,但是相对于 “American Dream” 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传统来说,它还挺有价值? :roll: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Th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豪情 » 2010-06-22 16:39

也许其实我就是懒, 最好有本育儿指南, 照做了就完成任务了. :let_me_die:
我看那个冰球故事里的分析, 非常之困惑. 他建议加拿大选拔不该按年, 而按季度, 才能真正LEVEL THE GROUND. 但是, 那会是什么样的选拔效率? 根本不实际嘛. 而且为什么选拔一定要绝对的公平? 冰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 一个孩子的自身能力重要, 他一直参加的队也重要. 组织一个团队比一大堆个人英雄有意义多了.
对, 我们中国长大的人, 对这种选拔制度不能更熟悉了. 上千年的科举不就干这个嘛. 倒是美国喜欢搞NO CHILD LEFT BEHIND.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Jun » 2010-06-22 16:54

记得当时好像还是我推荐这本书给小豪的,看来推荐错了。真抱歉,当时不应该多嘴,结果还耽误了小豪看自己选的书。 :p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Th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豪情 » 2010-06-22 17:37

JUN没错, 推荐的人很多. 其他的书也是别人推荐的, 很可能更不合我的口味. 这本书不知怎的, 大概碰到了我的哪个BUTTON. 这个AMAZON 的REVIEW差不多就是我的想法.
his book lacked any real substance. Gladwell's points were unoriginal and based on just a few carefully selected "studies". He did not explor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and referenced mere opinions of random writers in order to support his claims. He spent several pages trying to make the same point over and over again in different ways, and it got very tiresome. If you have any scientific training, this book will teach you nothing new but will definitely insult your intelligence!
有人较真去查了冰球队员名单.
I just checked for the hell of it the birthdays of both hockey teams Canada and US, who just finished the Vancouver Olympics. Mr. Gladwell remarks regarding this topic is utterly false. One does NOT have to be born in Jan. or Feb. to succeed in hockey. The star Sydney Crosby was born on Aug.7th, Brooks Orpik Sept.26th, Ryan Miller July 17th, Marc Andre Fleury Nov.28th, and a famous " oldie " Mario Lemieux Oct.5th.........And the list goes on.......
Did Mr. Cladwell think we wouldn't check?
有意识地系统性地选择证据来证明自己论点, 对我而言, 非常降低可信度. 而且论点没有新意, 读了不觉得有INSPIRATION. 也没有可执行性.
书名叫OUTLIERS也很奇怪. 很多人批评他错用这个统计概念. 他用来指风云人物. 我把伪科学的标签再贴一遍..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qinger » 2010-06-22 23:04

这本书还在我的打算读的书单子上,这么看来不用读了。
不过再怎么样总比读小白文强吧。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Knowing » 2010-06-23 2:45

写Empirical research通俗科普书的时候, 作者即使做了很多扎实的调查,也常常会忽略不用在书里,因为没读者感兴趣,都写上去可看行就差了。不过这种记者出身可能没受过系统理科训练,本来就不注意。受过严格训练的学者来写又容易罗唆,动不动搞成学术论文类型。
我在看off the books, 作者就是Sudhir Venkatesh, 在freaknomics 和superfreaknomics 经常客串研究毒贩妓女的那个社会学博士,他写的书就不好看!忒罗唆,老插注解,背景,紧张的disclaimer ,搞的我很不耐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豪情 » 2010-06-23 8:52

qinger wrote:这本书还在我的打算读的书单子上,这么看来不用读了。
不过再怎么样总比读小白文强吧。
我不打算读下去了, 你把我这本拿去好了. 也许我完全是偏见. 我想听你的读后感.
这不是本科普书. 不是把社科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给大众听. 这是本作者自己尝试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报告, 也就是说, 民科. 通俗科普读物的读者不需要看他的研究过程, 但他最好有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BACKUP他的理论. 也就是说, 经过社科专业人士PEER REVIEW甚至验证的结果. 社科和理工科研究方法肯定有区别, 毕竟系统复杂程度不一样.但不是走捷径的借口. 当然, 主流研究成果出来得太慢, 民科也好, 巫术也好, 接受了总有点安慰希望不是? :mrgreen:
或者, 如果他就是简单讲几个故事, 角度新奇一点,有独到的见解, 也行. 小白文我也看的很乐. 但这书本身太沉冗重复, 花太多力气写民科研究过程, 可读性不高. 做茶余饭后谈资, 观点又不够新奇惊人.
这书肯定不能用作育儿指南或者成功指导, 因为他就没打算从这个角度分析, 更多是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 而且他overinterpret自己本来就不严密的数据, 当真的话也满危险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tiffany » 2010-06-23 9:25

我当年看完了写读后感总结说这本书的要点就是要生对时代。还有他说那个中国人因为种稻子所以勤劳勇敢,用在了学习上也很搞。他倒不说某朝皇帝发明了科举考试制度之后仰天大笑说从此天下人才都归我了;宋太祖那个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比啥农作物都能鞭策广大学子头悬梁锥刺骨 :mrgreen:

不过我觉得他有一个point还是有道理的,他讲那个智商超级高的天才故事,说家庭影响对娃儿的成长是相当大的,要是该天才知道如何对付学校系统,应该能混个大学毕业。这个真是,知道学校系统跟不知道真是不一样。我娘有个同学的孩子在我们学校念书,毕业以后要成绩单,我娘就手帮他去找;结果学生处办事人员就没有好脸色---各大学校的学生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晚娘后爹脸,古今中外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跟我娘说了句啥话,把我娘给惹毛了。我娘扭头出去就找学生处处长去了,该办事人员立刻就老实了。我娘回家还说怎么这样啊!我还劝她说:那你还认得学生处处长呢!要是就是普通学生,学生家长,不就是还的好好陪着笑忍着气?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豪情 » 2010-06-23 10:20

听起来有道理. 我还没读到那里. 头几个故事他已经丢掉了CREDITIBILITY, 我都读不下去了. 如果你去看AMAZON给一星的书评, 多数故事都有内行出来指出事实错误或者选择性选取证据和解释.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 一听中国故事就迅速能指出更可靠的解释.
而且要知道学校系统, 难道不也是尽人皆知的事么. 至少家长都知道. 能做到多少是另一回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tiffany » 2010-06-23 10:30

主要讲的还是出身阶层对人生命运很有影响,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那个新的地方在于美国一直强调个人奋斗努力成功啥的,他的说法就是个人奋斗的话没有具体的背景也奋斗不出来。---跟那个blind side里黑孩子似的,要不是被捡到了,然后该家对体育橄榄球啥的知道的很清楚,他也不会在橄榄球上出头。
乡音无改鬓毛衰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Re: Outliers 读后感(抗)

Post by 汝南 » 2010-06-27 1:35

我也觉得这本书评价过高了。作者其实是找到了读者群。一般都是aspiring 中产会去看这本书,升不上去了可以怪出生怪时世,还想升就敦促自己多多努力,怎么样都会觉得有道理。
Let it be light.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