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集 -- 韩良忆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伦敦市集 -- 韩良忆

Post by Knowing » 2011-11-03 3:4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449290

柏若市集Borough Market──如果有间小厨房

前面说过,我心目中的理想市集,就是那种一看就让我想下厨烧菜的市集,而柏若正是这样的市集。

柏若是伦敦最古老的果菜批发市场,从中世纪起,果菜批发商就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沙瑟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旁边做买卖,市集在一七五六年迁至现址,如今算来已屹立两百五十多年了。

尽管柏若批发市场受到企业化经营的大型超市影响,市况已不如以往,但是每周一至周五清晨两点到八点,仍可见到零售商或餐饮业者前来采买办货,不过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往往无缘一睹交易实况,因为批发市集最热闹的时段是在拂晓之前,大夥儿这个时候还在被窝里呢。

一般人所熟悉的柏若市集,是从一九九八年起才开始对散客开放的零售食品市场。批发市场只买卖果菜,零售市场则是从蔬果丶面包丶乳酪丶生肉丶鲜鱼乃至调味品丶熟食丶饮料等,包罗万象,什麽都有。柏若零售市场开放後,它标榜「精食」丶讲究食材水准的作风,立即赢得好评,很快就博得愈来愈珍爱美食之乐的伦敦中产阶级青睐;再加上这几年电视名厨杰米.奥利佛一再带动丶鼓吹,柏若更加声名大噪。如今只要是自认对美食还算有兴趣的人,来到伦敦就一定来此一游,柏若市集一年的访客人数多达四百八十万。

我是在柏若食品市集开放两年多後,才首度闻风而来,对它一见锺情。这儿食材之多样化丶之精美丶之新鲜,简直令我目眩神迷,当下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是在伦敦有个小厨房,那该有多好!」

那一回,我们下榻旅馆,大部分令我心仪的食材,我只能望而兴叹。後来两度再访伦敦,都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借住在朋友家里,也不好意思抢人家的厨房,遂又只是在市集上买了些现成食品和乾货带回荷兰。今年初又到伦敦,我事前便跟约柏声明,这一回铁定要租住公寓,房子小没关系,厨房设备可不能差,我要直奔柏若买个痛快,好好过一下在伦敦厨房烹饪的瘾。

柏若是那种能够给厨师很多灵感的市集,你看菇摊上那十几种不同的蕈菇,有台湾人熟悉的蚝菇丶秀珍菇丶金菇丶生香菇,也有台湾市面较少见的牛肝菇和羊肚菌等。我一见到这些被月桂叶丶百里香丶迷迭香所环绕簇拥的菇类,脑中便很快地描画出一大盘热呼呼的野菇义大利面的景象,面上还洒了现磨的义大利乾酪,这道菜虽非英国菜,而偏向义大利风味,可是要在这市集上张罗到适当的材料,简直易如反掌。就在三丶五分钟前,我便看到不只一家卖手工义大利面的摊子,还有橄榄油摊,甚至有一摊就只卖义大利帕马乾酪,一个个如车轮的乾酪堆在摊上,看你要多少就现切多少给你。

再走几步路,肉铺里有各式英式生鲜香肠,也有北非口味的薄菏羊肉香肠。想吃别种肉也没问题,你可以对肉贩说明你想吃煎牛排还是炖鸡,他或她便会推荐你买最合适的材料。这会儿我已经有菇面了,要不要来块迷迭香猪排当主菜呢?

然而不远处,西班牙食品专卖店鲜切的Jambon Iberico Pata Negra(伊比利黑猪肉火腿)看来油润鲜美,这我也想吃。别的摊子上有英国传统猪肉派丶法国鸭肝酱丶中东小麦香菜沙拉,都很好吃的样子;而野味铺大锅里直冒热气的炖肉不知是什麽,但看来颇令人垂涎。哎呀,隔壁鱼铺有苏格兰有机熏鲑鱼,象牙白脂将玫瑰色鱼肉衬托得更加诱人,表面闪着晶莹的油光,我看也不必加酸豆或洋葱末了,只消在鱼肉上挤点柠檬汁,就很美味了。

柏若市集就像美食联合国,凡是有点想像力的厨师,不管厨艺是专业水准,还是业馀水准,甚至是个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手,在这足足有一百六十多家摊商的市集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食材,为自己和心爱的人烹制出一桌国籍容或不明,却很对味的好菜,怪不得柏若市集会一连两年获《标准晚报》评选为伦敦最佳市集。

跟以前的我一样,在伦敦没有厨房的馋人,且稍慢难过,市集上也有各式各样即可食用的现成食品,从前菜的橄榄丶乾香肠和英式熏鱼,主食的烤肋排或烤鸡,配菜的沙拉或烤蔬菜,到可当甜点的土耳其千层酥丶法式水果塔,琳琅满目,乾脆就这里买一块,哪儿秤一盒,带回下榻的旅馆或到教堂旁席地野餐吧。哦,对了,如果你想尝试各种听都没听过的英国乳酪,本店在柯芬园一带的Neal’s Yard Dairy在市集边上有分店,售有多种在自家窖内熟成的英国乳酪,购买前可以试吃,逐「臭」之夫也许会跟我们一样,本来只想买一块英国最着名的Stilton蓝纹乳酪,可这也试吃一点,那也试吃一点,结果一口气就买下五种不同的乳酪。

想坐下来吃一顿的话,市集内有简餐店,六丶七英镑便可饱食一顿,吃完了去茶吧点杯茶或市集边着名的Monmouth喝咖啡。坐在靠窗的座位,还可居高临下,观察市集的众生相。

波托贝罗市集Portobello Road Market──骨董+二手货+蔬果菜肉

碰上周六,如果想慢慢地逛,把波托贝罗市集从头到尾「走透透」,你至少得挪出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因为每到这一天,自Chepstow Villas到Goldborne Road之间的波托贝罗路上摆满了摊子,整个市集有近一公里长。

市集大致可分为三部分,靠南侧这一端离「诺丁罕丘门」(Notting Hill Gate)地铁站不远,是骨董市集,这里平时就有许多骨董店。周六市集日时,街面上也摆了骨董摊,从纯银首饰丶咕咕钟丶玩具兵丶油画到老式刮胡刀,看得我眼花撩乱,却迟疑着不敢下手,就怕自己眼光不利,买到以假乱真的赝品。

市集靠北侧是跳蚤市场,这里离Ladbroke Grove地铁站较近,有些摊子卖有的没的旧货,还有很多二手衣摊,有些衣物旧到我忍不住要怀疑它们是三手甚至四丶五手货,还有些旧货破到我想像不出买回家後可以派上什麽用场。

中段部分较像一般市场,有贩卖日常生活用品的摊位,也有卖全新的成衣丶帽子和配件的服饰摊,有些摊子出售不知名年轻设计师设计的衣物或手工饰品,时髦且价钱不贵,爱打扮的人可以来此寻找便宜又独特的服饰,考验自己的眼光和品味。而更能吸引我这馋人目光的,当然是Coville Terrace和Lancaster Road之间的菜市了。

跳蚤市场和骨董市集都仅限周末营业,菜市则是除周日外天天营业,不过平时的市集规模较小,只有摆在街道东侧的数家流动果菜摊和固定店面的鱼店丶肉铺丶面包店等。记得十几年前首度造访市集附近的「厨师书店」(Books for Cooks)时,途经菜市曾驻足了一会儿,那时规模还更小,主顾多半是附近居民,就几个卖生鲜农产和鱼丶肉的摊子,印象中还有一摊还是两摊卖现煎德国香肠。

茱丽亚.萝勃兹主演的电影《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在千禧年前夕推出後,由於波托贝罗市集是片中重要场景,在影片魔力的催化下,这市集如今已名列伦敦最出名也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之一,整体规模更大,连菜市都变得十分热闹。电影上映後三年多,我到伦敦访友,周六两人相偕到厨师书店,经过波托贝罗市集的菜市时,被那人潮汹涌的景象小小吓了一跳。除了果菜摊和德国香肠摊,还多了许多卖欧陆面包的摊子丶地中海风味十足的橄榄摊丶非洲素食摊丶泰国小吃摊等,围在摊前等候购买食物的,往往是游客,不过菜摊前的顾客似乎仍以本地人居多。

果菜摊的货色丶价钱,种类虽比不上柏若市集那麽繁多,但应付日常饮食绝对足够。价钱则跟苏活的街市一样,走「亲民」路线,凡是盛装在不锈钢或塑胶盆内的果菜丶李子也好,辣椒也好,香蕉也好,一盆一律一英镑,散装的蔬果价格也颇公道。

最近这个冬季又一个周六近午时分,我站在波托贝罗路上,眼前有个现做现卖西班牙鸡肉海鲜饭(Paella)的摊子。天气很冷,阳光却骗人似的灿烂,摊上两个年轻人在摄氏六度左右的低温中,卷起袖子,卖力拌炒着身前平底大铁锅里的米饭。人群川流不息地从我身旁走过,我耳边不时飘来一两句日语丶义语丶法语丶俄语,偶尔也有台湾腔或大陆腔的国语和一些完全陌生的语言,当然啦,还有英语,不过不见得是英国腔,而是美国腔丶澳洲腔乃至印度腔的英语。

贝利克街市集Berwick Street Market──便宜拣好康
如果你是英国流行摇滚乐团「绿洲」(Oasis)的忠实粉丝,可能听说过Berwick Street,因为这条位在伦敦苏活区(Soho)的小街,正是「绿洲」巅峰时期专辑《(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封面拍摄的地点。如果「绿洲」只会令你联想到芭乐汁或柳橙汁,那麽这个地名对你或许代表另一个意义:在物价高昂的伦敦市中心,一个可以买到便宜水果和蔬菜的小小街市。

苏活的果菜市集自一八四○年代起便屹立於贝利克街,晚近以来,由於都市更新之故,菜市规模缩小许多,如今仅馀几个果菜摊丶一个花摊和一个面包摊。除周日外,每天早上九点左右直到傍晚六丶七点,依然为苏活的居民丶上班族和附近小型餐馆的业者,供应新鲜又平价的蔬果。

这儿的东西有多便宜呢?向晚减价时刻,摊贩把盛在不锈钢盆中的货色排在摊子最前方,一盆只要一英镑,里头可不光是本就不贵的洋葱丶番茄哦,往往还有并未枯萎丶仍然新鲜的高价果菜。有一回,我立在摊前,端详这五颜六色的减价农产,心想要不要也买上一盆呢。还在犹豫时,卖菜的大叔把盛着一大捆绿芦笋的不锈钢盆放下,说时迟那时快,横里突然伸出一只手,一把抄起钢碗。我转头一瞧,是位踩着高跟鞋的白领女士,此姝真是眼明手快,令人佩服,超市里一把芦笋要价三丶四英镑哩。

这一摊的大叔和他在这菜市上的同行多半讲得一口Cockney腔的英语,我那两只连标准英国腔都听不太惯的耳朵,听到这口音浓烈丶部分用字也不同的东伦敦方言,更是备受考验,有时实在搞不清楚大叔到底在讲啥。有些字我还懂,好比说一个quid就是一英镑,可是「十个鲍伯」(ten bob)是多少,可就难倒我了,索性把小钞和铜板摊在掌心,请大叔自己动手拿。喔,原来是五十便士,半英镑啦。

我朝北走到市集最末的面包摊,这家的面包极好,有义大利式的拖鞋面包丶佛卡夏扁面包,也有法式乡村面包。我们尤其爱吃老面发的圆球面包,外壳脆硬,内里紥实,微酸耐嚼。这一摊每周六打烊,还好本店就在波托贝罗路上,可以去那儿补货,顺便逛逛周六的大市集。

苏活是伦敦市中心着名的「食色」区,华人移民和留学生来这附近的唐人街大啖中国菜,游客来这里看小电影丶春宫秀或尝试各种异国食物。坦白讲,苏活其实相当观光化,部分区域甚至有点庸俗。幸好还有贝利克街市,它不但让旅人多少能体会到伦敦常民生活的片段,更得以捕捉到古老伦敦的吉光片羽──这同样的语言丶同样的气味,在狄更斯的时代便已存在……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伦敦市集 -- 韩良忆

Post by CAVA » 2011-11-03 5:33

这几个市集在英国来说很不错了,可是真真还是不能跟法国意大利的比呢。

我最近下了决心要去北海道的函馆逛鱼市场!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