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则新闻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Elysees » 2012-10-11 13:08

1,
今早一起来就在微博上看到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开始我还不相信,以为新浪传谣,特地跑yahoo上搜了搜新闻,又到诺贝尔官网上看了看,才确认了这个消息。我赶紧想了想,发现我一本也没看过,印象最深是一本叫《丰乳肥臀》的书(捂脸。。。)

2,
收email看到Apple广告它们的新一代iPod,到网站上一看,整个呆住:这不是跟Nokia Lumia完全一样的设计吗?边角包的颜色,背面的色板,甚至质感。我本来还想,等Nokia Lumia920出来如果温吧稳定我就搞一个,拿出来好歹是个独一无二的模样,这下如果拿了,岂不是要被人以为拿了个iPod?我最讨厌的Apple产品就是iPod了!!
Apple才刚告了三星偷了他们的设计,不会又得陷入被Nokia告的境地吧?
可是,慢,网上且有人玩笑呢,有人说,你要想想,Nokia Lumia象什么?不就像两个iPod Nano叠一块儿成长方形的模样?所以也许是Apple给了Nokia设计的摇篮?
Last edited by Elysees on 2012-10-11 14:3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1 13:59

1)莫言写的红高粱?
2)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mrgreen: Lumia 评价很高啊。我喜欢Lumia 这个名字。
云浆未饮结成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1 14:21

小e上次你问的那个Nemo气球。我发现了。叫做air swimmer. 你一google就能找到。看这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IJINiK9 ... ata_player
云浆未饮结成冰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Elysees » 2012-10-11 14:38

笑嘻嘻 wrote:小e上次你问的那个Nemo气球。我发现了。叫做air swimmer. 你一google就能找到。看这个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IJINiK9 ... ata_player
啊,太感谢笑大了,我都彻底忘了我问过这事儿了,amazon上就有卖,太好了!
说起来Nemo实在是pixar伟大的成功啊,我但凡带着安宝儿去水族馆,有crownfish和小蓝鱼的地方,所有的小孩儿都纷纷叫唤Nemo!Dory!
笑嘻嘻 wrote:1)莫言写的红高粱?
2)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mrgreen: Lumia 评价很高啊。我喜欢Lumia 这个名字。
好像是,我总觉得张艺谋拍过他的什么,原以为是大红灯笼,后来想起妻妾成群是苏童的。
Lumia是好名字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了,Nokia和微软都看这一举。微软不成功未至于死掉只能说失去mobile市场,但Nokia这一举不成就得挂了。
我以前看Harry Potter的时候很迷他们那个wand,忘记看到哪里有wand卖的,说是说声Lumos那个就能亮起来,我老想去搞一个来着。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1 14:50

小e真是个geek
乡音无改鬓毛衰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Elysees » 2012-10-11 16:58

大惊失色道,啊?我怎么geek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putaopi » 2012-10-11 18:52

坚决要顶lumia呵,昨天午饭一桌子人人爱凤,唯有我的是蓝色nokia, 低调朴素,啥都不缺,我很满意。 :mrgreen: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1 19:52

win8系统?我很犹豫下个手机换安住还是用lumina
乡音无改鬓毛衰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putaopi » 2012-10-11 20:04

我的是Lumia800, 用win7。小E说的稳定性是怎么回事?Win7还好了,从来也没有crash之类的事故。关键是比爱凤便宜好多呢,性价比不错。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putaopi » 2012-10-11 20:23

咱们也说说诺贝尔文学奖吧,恶人谷是文学网站吧? :mrgreen: 莫言是个重口味的,自从《丰乳肥臀》之后就再没读过他的书,趁诺奖的热闹需要学习一下了。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Knowing » 2012-10-11 20:52

很久以前看过红高粱,丰乳肥臀,不很喜欢也不讨厌,觉得想象力奇幻意象丰盛但是感觉黏糊糊的,完全不是我那杯茶。现在完全不记得了。谁看过写个读书笔记我再看看?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1 22:47

我也是很久以前看过红高粱 ,其实看过一本小说集。除了红高粱的若干句子,都不记得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豪情 » 2012-10-11 22:54

同一批作家里我大概对他最没有印象.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1 22:55

这篇讲得很中肯。

凤凰网文化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在早前的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

著名学者许子东接受凤凰网文化对话,称莫言作品符合诺贝尔奖"六个幸运号码",获奖有望。他认为,中文作家早已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但因为语言和翻译的问题,一直与奖项失之交臂。以下为对话实录:

《蛙》批判计划生育的角度很可能获诺奖评委赏识

凤凰网文化:您一般每年差不多这会儿您会比较特别的关注一下诺贝尔吗?或者发言啊什么什么的。

许子东:有的我不太熟悉我就不会关心,比较早的时候关心那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是拉美的那个国家,《百年孤独》那个作者,那个作者得奖的时候我们比较关心。之后就是高行健,因为是华人。这次因为传说是,莫言有可能,现在也被关心。

凤凰网文化:您个人对莫言的东西是看过,还是说甚至是喜欢?

许子东:莫言东西我我大部分看过,另外我刚刚还写完一篇论文是关于他最新的长篇小说《蛙》的,去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有一个会议我的发言,发了以后,然后他们认为我很好,然后就录音把它整理了,整理了以后我现在把它改成论文,所以我真的有评论,我也认识他。因为《蛙》是他最新的一个得茅盾文学奖的一个长篇,也是他比较最新的一个作品,他这个作品简单说他跟以前不一样的就是说他一部分写了文革,但另一部分写的是今天的事情。

它跟以前的写文革的区别是,以前写文革的作品都是写文革之前,就是文革是怎么发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但是莫言这部作品,他就是把文革和今天的社会情况做一个并制,做一个联系,其实等于是写文革的后果,这个是他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这篇作品有一个非常瞩目的地方,就是他写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这一条。现在在西方的人看来,写文革已经太多了,但是写计划生育的也是对中国政治批评的一个角度,所以如果他获奖的话,这个也可能其中的一个原因。

莫言的写法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

凤凰网文化:许老师,您觉得其实这是有一点点有意为之吗?就是莫言他了解诺贝尔的一些目光,一些角度,然后他在创作上有一些调整?

许子东:都有的,这样来说吧。诺贝尔奖的评委,懂中文评委叫马悦然,他前两年来我的学校开会的时候,我就当年跟他讲了一下,用开玩笑的口气跟他讲了一下高行健得奖的若干原因,因为有人讲过高行健获奖是中了六合彩,那我就跟他说这个六合彩这六个号码是什么,当然用开玩笑的口气。我说第一个呢一定要写乡土。第二,一定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不能用写实浪漫都不行。第三,一定要写到文革。第四,这个作家一定要意见分,就是跟政府要有一定的距离,像高行健是退党,出国。第五,他要有好的英文或者法文的翻译。第六,他恐怕也要在海外获奖,就是在海外受到评论界的支持。那么这个是他的六个号码。

当然要得奖,除了这六个号码以外还要有一个活动号码,有另外一个幸运号码,那个幸运号码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灵山》,高行健的《灵山》是写大西南。因为中国的作家写乡土一般是写北方的,或者内蒙,或者大西北,但是他是写大西南,马悦然的夫人几十年的共患难的中国夫人是四川人,而且马悦然自己亲自翻译这个《灵山》,都是他夫人在帮助,因此这个是使他增进了对高行健这个小说的感情。所以呢,这个不是高行健求来的,高行健不是为了他而这样写这个作品的。但是的确实际上有这么一个客观的条件。

那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这六个号码加一个幸运号码的话,那莫言如果获奖的话,他大致都符合,比方说他是写乡土,《红高粱》是写乡土的,他是现代主义手法的,他一直是写意识流的。他写文革,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一直到《蛙》都在写文革。他有好的翻译,葛浩文一直把他的书非常有力的翻译到英文世界去,有很好的海外的支持者。他在海外也获奖,美国现在有个专门给中国文学的奖,叫新人文学奖,奥克拉荷马大学的,第一届评奖我就是评委,那一届的得奖者就是莫言。另外莫言的《生死疲劳》也获得了香港的红楼梦奖,30万奖金最高的。莫言也是在海外获奖最多的中国作家。

如果说这六条里面有哪一条是比较弱的呢?就是莫言并不像高行健这样反政府,对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这次的作品又是在很煽情的在批判计划生育政策,一胎政策,也许这个就可以算作一条。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背景下,《蛙》的批判计划生育可能是比较从海外评委来看比较符合获奖的条件。但是他还是缺乏我刚才讲的那个特殊号码。那么这个特殊号码的话,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获奖,假如获奖的话,他也许就包含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所以莫言有可能,哪怕今年不行,我觉得以后若干年还是有可能。



莫言这一代作家都面临统战局面文学被边缘化

凤凰网文化:有一个争论也挺有意思,很多人拿出一个什么事,就是说莫言当年他在讲话上签过名讲话,颇有诟病。

许子东:因为莫言,包括像王安忆,包括像贾平凹这些,现在都是主流作家,其实这些年来他们也都在社会的主流当中,他们从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学的管理方法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再向80年代这样老是批判一些作家,老是用纠正你们的方向。现在的政府的方法是,你们的作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我让你边缘化没人看,但是作家本身呢,我让你进政协,做人大,给你当官,明不明白?所以作家本身又拿到政治经济上的好处,作品写的再尖锐,老百姓也不敢,没关系。所以你这个作品写什么,因为他们发现老百姓其实是不看的,所以你很难怪莫言他们,他们是面临一个统战。你总之怎么办?除非你生活到海外去,否则的话你必须跟政府这样协调。

但是政府管是管在你的社会影响上,比方说这批作家里边写的最不尖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要拍成电影,还要把你什么都磨掉。所以像现在的《兄弟》,像《古炉》,像莫言的《生死疲劳》都是不能拍电影的,要拍成电影都是反动。但是他可以让你出小说,你没人看没关系。其实现在的文学在政治上是被边缘化的,但文学还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社会的批判性,尤其是对中国60年当代史的批判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作家没得诺奖主要是语言问题

凤凰网文化:虽然诺贝尔遗漏过一些重要作家,但是他现在是不是还依然是个文学标准,还是说中国作家其实在争取一个国际认可?

许子东:这没有什么,因为如果只按文学标准的话,中国好多作家都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得诺贝尔奖的,如果从纯文学标准来讲,中国很多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很多作家,或者说中文的很多作家之所以没得奖,原因就是因为它这个奖必须要看英文跟法文,或者是瑞典文。因此由于翻译的原因,这个奖可能没有了。因为我们现在客观上,实际上最重要的奖,不管是科学、文学其他奖,其实都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最重要的奖其实语言上是不公平的。所以语言上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国家,中国这么多好的作家,不要说,就像张爱玲,就像曾经被考虑过的沈从文。或者是像现在,像台湾的白先勇、余光中,这些都是世界一流作家,只是他们的文字没法翻成外文,或者翻成英法文以后就反映不到他这个水准。所以我觉得中国作家得诺贝尔奖不是一个,应该照我说是好几个都可以。完全不存在,那前两年得奖的那些什么诗人,你要说他从纯文学的标准来讲,我也觉得比我们的比方说张爱玲这些作家要好,无论是对世界的关怀还是。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如果期望有一个文学奖就是高不可及,或者说是因为政治原因。他们颁奖委员会可能会考虑政治原因,但是这是他们的事情。

就像我刚才说了,他们考虑高行健可能有政治原因,他们当然希望用此来影响中国文学。但是因为语言的隔阂,他们其实不大懂中国文学。
所有诺贝尔获奖作家的价值取向都是超越民主的

凤凰网文化:确实,然后许老师就像您说的,一个您说这翻译问题,另外您说在那种价值取向上,可能他们的确有一种欧洲历史上的一些基因。

许子东:价值取向我反而觉得没问题,价值取向的话,我觉得他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认同的,基本上得诺贝尔奖作家的价值取向都是文学的价值取向,任何一个,哪怕极弱小,极特别的文学的价值,他必然不是民主国家的,他一定是超越民主国家的。所以在这点上,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取向没有问题,我觉得他的局限在于他们不懂中文日文,他们只看英文法文,所以他能够评出好的欧洲语系的作家,主要是英文法文的作家。但是他要通过翻译,文学通过翻译来评论,这个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您这么一说确实听着还挺悲观,因为亟待翻译水平的提高,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许子东:而且也不但是翻译水平的提高。第一个好的文字是没法翻译的,比方说张爱玲自己用英文写,白先勇的《台北人》,他自己参与把它翻成英文,但是我问过美国文学的教授,他们认为他的英文不好,出来以后效果不好。就是说一个东西在一个语言里非常棒,到另外一个语言他就不一定棒,是这样的,天生就不是一个标准。就是打一个比方,一个男的长的这样子帅,你变成了个女的,他可能这就不是漂亮,如果这个评奖委员会是比较大的,有很多不同语种的专家,这样才能够说它能代表世界,可是它做不到这一点。

凤凰网文化:应该弄的跟联合国一样。

许子东:对,他那个评鉴委员会里边,他就是北欧的几个老头,他们都很诚实,很真诚,他们也尽量想做到好,但是这里面只有一个人懂中文,而这个人在他老婆的帮助下翻了一部作品。你想那就给他得奖吗?就这么回事。现在莫言为什么比较合算?就是因为他在西方有一定的读者群,而且有很强的商业的翻译的机制,因为他有一定的销量,有销量出版社才会请好的翻译家,所以他翻译出来作品可以很好。通过翻译,有些中国不那么样的作品也可以翻的很好,我给你简单举个例子,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在全世界卖了30几个国家的版权,版税收到6000多万,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的书畅销以后,各个出版社找很好的翻译,最后他的法文版,日本版比她现在中文版更漂亮。

凤凰网文化:这部分就是事在人为。

许子东:所以文学这个东西的跨国际性受语种的影响,在这个角度看,作家也不必特别在乎,因为你毕竟是对自己的语言负责。



诺贝尔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历史性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诺奖的这个价值取决于它的公平性还是历史性?

许子东:取决于它的历史性,取决于它相对的客观性,取决于它有很多钱,它就每年在专门做研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不单单是评奖委员会,它等于是全世界的一个科学的,它是一个很巨大的科学机构。它每年给两个人发奖,但是你想它必须要有很多人,让我们了解全世界这一年科学做了哪些发展。所以他们很大程度上,因为科学现在发展主流在英文、法文、德文这些欧洲语系的,所以它不大会遗漏一些东西。另外还有个原因是,我去过诺贝尔发奖的那个市政大厅,就是每年发奖的,除了和平奖是在挪威发,其他的奖都是在瑞典发,瑞典发奖的大厅每年是瑞典国家的一件大事,国王会出来。它这个市政大厅现在是一个观光点,可是那个市政大厅里边的墙上的一幅壁画非常有意思的,它那个壁画里面一面画的是东方,就是中国日本,一面画的是西方,包括美国英国,然后它中间画的是瑞典,它墙上这幅画是很严肃的一幅画,它显示什么?就觉得瑞典是高高在上,是世界的一个中心。

凤凰网文化:链接性的。

许子东:不单是链接性,它是一个高高的,它是一个中心,因为在历史上瑞典是一个大国,瑞典是像英国那样一个大国,瑞典曾经统治俄罗斯,俄罗斯很长之前,在俄罗斯之前,我们不是有航空母舰叫“瓦良格号”吗,瓦良格人就是瑞典人,瓦良格人就是叫Varyag,Varyag就是北欧的这些人,他们曾经统治俄罗斯,统治世界上很多国家。所以瑞典在过去,在历史上它曾经是超级大国,现在它已经没法超级了,它现在已经只有几百万人口。

它现在只有两个东西可以做超级大国,一个是宜家家居,还有个诺基亚,现在诺基亚也不行,但余下来它还有个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当他评这个奖的时候,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对于世界的一份承担,说的不好听也是一份野心,从它的角度。所以它并不是弄来玩玩的,躲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我给你添一个花絮。你想它这么多年,给这么多科学家发奖,我们很少有听到哪些科学家出来抗议说你这个奖发的是个旧的,发的是一个很没有道理。除了和平奖跟文学奖最有争议,其他的科学奖都是每次都很硬的,真不容易啊。你明白没有,连中国科学院评的院士都吵死了。我们国家哪些科学家能够得奖,他能够全世界的人,他能够这么历史上经得起考验,所以你的确得佩服它。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客观,他就是相对客观的。

诺贝尔奖不会影响莫言创作

凤凰网文化:咱们哪怕预测一下,您觉得如果莫言得奖,对他本人的影响,无论是创作还是名利?

许子东:对他本人的影响当然会带来很多好处,。如果说莫言得奖的话,还会大大改善中国政府跟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系,我们中国会使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奖,会提高这个奖在中国民众当中的影响力。

凤凰网文化:也关注中国作家。

许子东:对。莫言是小,跟诺贝尔奖是大,会大大的扩展诺贝尔奖在中国民众当中的影响力,这个是第一个影响。对莫言来说,他的创作高峰期已经过去了。

凤凰网文化:已经过去了?

许子东:这个你很难要一个作家永远处在高峰,像鲁迅,他的高峰期在《呐喊》、《彷徨》的时候,30年代。张爱玲的高峰期是在她早期的《传奇》,她虽然晚年的后来出土的那个小说《小团圆》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张爱玲的高峰期也是在《传奇》。一个作家跟运动员一样,他不是可以越来越向上的,不可能的,作家跟当官不一样,当官越做越大。

凤凰网文化: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可能就是第一部作品然后就结束了。

许子东:作家有两种,一种是第一部就是最好的,The first is best,第二种是写了很多,但是突然出现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一个最好的,但是以后再也超不过这个最好的。那么前面一种,比方像鲁迅、郁达夫、张爱玲、曹禺都是The first is best。鲁迅最好的是《狂人日记》,这种情况就很像一个人恋爱,通常一个人初恋就是一生最好的恋爱,这个就是这种。那另外一种就像沈从文,像老舍,像巴金,他们是写很多,但是中期有一篇最好的。像《骆驼祥子》,或者《边城》这样的,但是后来就慢慢的往下。

莫言基本上还是第二种,他的《红高粱》还不错,他的《丰乳肥臀》是他的高峰。他不容易的是,他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他没有跌宕起伏很严重。这个是莫言挺不容易的,因为他的数量非常大,他写得非常快,但是他还能保持在一定水准。但是你说要超过他以前的作品,我看也比较难了,而且诺贝尔奖不是奖励未来,而是奖励过去的,只要你过去几十年前有一部好作品,他就可以讲你,只要你人还或者他就可以讲。就莫言来说,他可能会给他带来一些好处,但是在创作上影响不会很大,也不会根本上影响他的创作。但对中国文学也还是有点好处,因为我刚才讲中国的文学这些年太边缘化了,由于这个诺贝尔使得传媒在重视一下,进入大众的视野,我觉得这个也是好事,大概就是这样。


诺贝尔极少颁发给市场和艺术两面讨好的作家

凤凰网文化:其实这回入围的也有很多,姑且不说欧美的,我就说说日本的村上春树。

许子东:村上春树他最初给我的感觉是,他完全是个纯文学作家,他好像还有点介乎于纯文学跟大众文学之间的,因为他的小说也挺好读的,比如说他要跟大江健三郎或者川端康成比的话,村上春树的作品比较通俗化,相对来说像《挪威的森林》这样的作品,他也可以畅销。在这一点上他又跟莫言也有点相似,因为莫言的作品也都挺畅销的,这两个作家也是得奖我觉得都不错。

不过有一点,像昆德拉也没得奖,也是类似的这样的作家,因为诺贝尔通常不喜欢给这样两面讨好的作家,通常诺贝尔他喜欢给一些大家不注意,只有在很小的圈子里,大家才知道的,他们很希望扮演一个发现者,他们老想做哥伦布你知道吧,他老想是我发现了这个人,你们都不注意,然后经过我发现以后,从此他改变了文学史等等,但是他们不愿意来追认一个大家都已经都知道,非常红的那种,当然略萨是一个例外,略萨早就有名了,但是有好几个奖他们都是出意外的给一些他们认为非常棒的人。我刚才讲过,真正起作用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个的确是,马尔克斯得奖以后是带来世界文学的改变。但是更多的是欧洲一些文学圈子自娱自乐,当然也不失水准,但是它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你要回到讲莫言,村上春树,从文学奖我觉得差不多,但是从文化来讲,我要是评委的话我就愿意给中国,因为他们希望用帮助意见分子来影响中国,但是其实发现中国的国情效果很差,至少短期效果很差,中国人现在谁是高行健都完全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如果给一个官方许可的作家的话,大大改善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影响力,我要是评委的话我就会从这个角度出发,不是一个文学的理由。

西方作家思考人中国作家思考中国人

凤凰网文化:咱们就是再泛泛一点,大概就是说一下国内的文学环境和日本的文学环境,甚至国际化?

许子东:如果国际化一点当然是日本更加国际化一点,日本的文学的发展,日本现在国内的文化的生态跟美国很相似,所谓相似就是说它有一批作家它是做纯文学的,那么他们就不大考虑市场。另外一些文家就做大众文学,那么他也不太考虑获奖,当然奖也有分开,有不同的奖,有芥川奖,有什么奖,它都分类的。那么这个书在书店里也是把它分开的,读者方向也很分开的。所有这些作家都有个共同特点,他们没有太多的政治的考量,他们对于政治都干预的不太多,他们也不去太多的反省日本的历史,他们也不去太多的批判日本当前的政治,他们批判的就是通俗文学。

所以日本的文学生态跟西方世界是比较接近,跟它整个社会生态,而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特殊的例子,第一中国文学基础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的,别的不要说,你只要现在看看手机短信的发达,微博这些都是文学,在实际上是举世无双的文学的土壤,中国这点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第二,中国的作家不管你有意无意,你一定会介入对中国政治的批判,对中国历史的反思,对中国人前途的思考,换句话说忧国忧民始终是中国作家逃都逃不掉的一个责任,这个是跟日本跟西方很多国家很不一样。西方很多人思考人性,中国更多的人思考的是中国人这个问题。

所以整个大的生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目前的文学我刚才讲了,它是被政府边缘化了,它自己走在一个小众的批判社会的角度,它已经把中国过去的60年的政治的所有的角度它都挖掘了,使它的影响被大众传媒,被各种东西掩盖了。但是中国文学走这条路是怎么错的,我们不必要去学人家的,中国的文学是靠中国人,靠中国人看。所以我觉得在定点上外国人怎么翻译,外面得什么奖,从来应该都是第二位的考虑。

凤凰网文化:咱这边人口基数大,读者加起来也不比欧洲都加一块少。

许子东:不仅是读者数量的问题,最主要是文学对于国家政治可能有的影响力,中国都是会比较大的。

凤凰网文化:但是这种文学反作用到政治,现在看还比较微弱。

许子东:当然,而且现在在被控制,但至少它要慢慢慢慢的就会有,我再举个例子,像《白鹿原》,《白鹿原》如果它本来有十分的批判力,现在拍成电影大概只留下三分了,但是即便它只留下三分的批判力,还要比起那些所谓的大片,张艺谋、陈凯歌拍的那些大片好十倍以上,你明白吗?就是因为它后面有文学,而那些《三枪拍案惊奇》、《无极》,那些是没有文学的。所以大众艺术,包括大众的电视,包括春晚这些东西,因为没有文学,没有这个东西的参与,已经使我们文化堕落的非常厉害。所以文学在我们整个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当中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才好,而不应该继续压榨缩小,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今年得,或者以后得,不管怎么样,中国有几个作家可以得诺贝尔奖,都是好的。这有点像什么?有点像中国有一个好山好水,中国人自己不懂得珍惜,某一天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地方官员就把它拿来当宝贝来看护,好笨呐。像黄山这样的山,还要什么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还要填一块牌子。没办法。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豪情 » 2012-10-11 23:14

我一直不明白白鹿原好在哪里. 小美分析一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1 23:23

太多年前看的,早忘光了。基本上这些小说,包括丰乳肥臀,我看的时候会觉得写得很好,但是没有共鸣,看过就算了。不过檀香刑吓到我了。后来就没看过莫言的东西了。

年纪越大越看不动正经文学作品了。因为这些东西很多都很沉重,很不娱乐。好的文学作品常常难以避免直面惨淡的人生,中年大妈我避之惟恐不及。所以我虽然花痴,看队列之末很难看下去。看到bc参军时说信仰的东西都已消失,没有值得生存下去的东西,太心碎了。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豪情 » 2012-10-12 0:34

这个分析说的挺犀利.
来说个低俗的吧. 我们家现在大家都在看江南风格, 包括各种parody. 小朋友看得很高兴.
除了原作MTV, 我觉得最好看的是美国海军学院拍的. 赤裸裸的广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hHufV9g4k4
当然我承认我喜欢制服.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2 6:30

我没读过莫言,对中国现代文学无了解,没文化不读严肃文学。但是 ...

小美贴的“著名学者许子东”的访谈,让我惊诧莫名,基本上每一段都不同意,一边读下来一边脑子里跳出各种反应:“啥?” ,“扯淡” ,“太扯了”,“什么啊?”, “You must be joking.”,以及“What the fuck are you talking about!”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2 8:22

豪情 wrote:这个分析说的挺犀利.
来说个低俗的吧. 我们家现在大家都在看江南风格, 包括各种parody. 小朋友看得很高兴.
除了原作MTV, 我觉得最好看的是美国海军学院拍的. 赤裸裸的广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hHufV9g4k4
当然我承认我喜欢制服.
江南风上过啥访谈节目,说这个舞蹈的关键是穿得体面,跳得幼齿(dress classy and dance cheesy)这人还挺有趣。
乡音无改鬓毛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2 8:24

豪情 wrote:我一直不明白白鹿原好在哪里. 小美分析一下?
白鹿原跟废都差不多一起出来得吧?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引用该书一句话:还真由了你了?!读后感,大家们统一的就是:革命的流氓拉四摞(卡萨布兰卡之革命者)
乡音无改鬓毛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2 10:51

Jun展开说说?我觉得许子东很多话都说得挺对啊。比如翻译问题。比如中国当代社会文学的边缘化。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3 7:06

这两天忙死了,等我有空来回答小美的问题,因为一说起就会呱啦呱啦一大片。简单地说就是这个著名学者一看就可知这辈子从来没编过故事写过小说,连我这种业余的乱编经验都没有。他说的话大部分我直觉是瞎扯,而且 insulting。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IF NOT
Posts: 838
Joined: 2005-11-10 2:32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IF NOT » 2012-10-13 18:44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中国诗的说法,说诗可以有两种打动别人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某个观念或者形象,一种是通过语言。观念、形象是可以翻译的,语言是不好翻译的,所以西方人喜欢的中国诗是成功的构造了观念、形象,但是不见得是语言很好的诗。我觉得很有道理,认识过几个美国人,喜欢读翻译了的中国诗,听他们讲诗就发现这个问题,他们是通过译文画出的那幅画来体会这首诗,诗句之美完全抛弃(多新鲜哪),连这幅画像不像原画也不太好说,译文多有自行发挥的(大概也是没办法)。若是恰好这首诗是不画画也不谈哲学的,那就没办法感动他们了。我猜中国小说可能也是同样道理吧,所以我对外国人评中国文学奖很有怀疑。

前几天凑巧把《妻妾成群》读了,觉得浪得虚名,文从字顺而已。主人公先是精明事故后来脆弱糊涂,正妻小妾老爷少爷每个人的个性都写的非常程式化,老爷就是但求淫乐全无人性,少爷就是好色懦弱,正妻就是丑而无趣,小妾们必有一个是两面派所以永占上风,一个太多情所以自我毁灭。。。可以拍个控诉旧社会的样板戏。写大家庭妻妾制度的书多了去了,这本实在平庸,感觉作者一点也不了解笔下的这些人物。我不算张爱玲的粉,但是她在倾城之恋里随手几句话,写流苏被包养以后在家里的寂寞:“。。。她怎样消磨这以后的岁月?找徐太太打牌去,看戏?然后姘戏子,抽鸦片,往姨太太们的路上走?她突然站住了,挺着胸,两只手在背后紧紧互扭着。那倒不至于!她不是那种下流的人。她管得住自己。但是……她管得住她自己不发疯么?。。。”前后不过一百字,看得我心里直哆嗦,比苏童写的那一整本要深刻的多。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5 14:29

莫言的写法符合诺贝尔的“六个幸运号码”

凤凰网文化:许老师,您觉得其实这是有一点点有意为之吗?就是莫言他了解诺贝尔的一些目光,一些角度,然后他在创作上有一些调整?

许子东:都有的,这样来说吧。诺贝尔奖的评委,懂中文评委叫马悦然,他前两年来我的学校开会的时候,我就当年跟他讲了一下,用开玩笑的口气跟他讲了一下高行健得奖的若干原因,因为有人讲过高行健获奖是中了六合彩,那我就跟他说这个六合彩这六个号码是什么,当然用开玩笑的口气。我说第一个呢一定要写乡土。第二,一定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不能用写实浪漫都不行。第三,一定要写到文革。第四,这个作家一定要意见分,就是跟政府要有一定的距离,像高行健是退党,出国。第五,他要有好的英文或者法文的翻译。第六,他恐怕也要在海外获奖,就是在海外受到评论界的支持。那么这个是他的六个号码。
讲了半天“我跟诺奖评委讲”,我还以为他从人家评委那里套了什么内部情报呢,结果全是他自己的一二三四五六。不知道马评委听完了之后有什么反应,换了我恐怕会回答:“许先生,你找揍吧?你以为我们发个文学奖就是按照你的 checklist 打勾呢?你是说我们这一帮一辈子读过成千上万本书的老头子加在一起不会读小说,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欣赏口味么?”说来说去,吹得神乎其神,好像这几条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绝密formula,其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发奖或许跟小说写得好不好有点小小的关系呢?或许跟瑞典老头子爱不爱看有关系呢?虽然我自己是不看莫言,也不看中国现代小说,甚至连英文的主流文学都不看,但是,我想,不管评什么奖,只要不是领导下命令内定的奖,评奖人总要考虑一下写得好不好这个标准吧?虽然每个人心里的标准有所不同。

另外,什么叫“写实浪漫都不行”?什么叫“一定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我觉得框框定得这么死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然要得奖,除了这六个号码以外还要有一个活动号码,有另外一个幸运号码,那个幸运号码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灵山》,高行健的《灵山》是写大西南。因为中国的作家写乡土一般是写北方的,或者内蒙,或者大西北,但是他是写大西南,马悦然的夫人几十年的共患难的中国夫人是四川人,而且马悦然自己亲自翻译这个《灵山》,都是他夫人在帮助,因此这个是使他增进了对高行健这个小说的感情。所以呢,这个不是高行健求来的,高行健不是为了他而这样写这个作品的。但是的确实际上有这么一个客观的条件。
如果我是马评委的话,即使听了前面的话不打人,听到这里也要打人了。许先生是说,高行健前两年获奖纯属走后门儿吹枕头风老乡拉关系所以就混上了是吧?
如果说这六条里面有哪一条是比较弱的呢?就是莫言并不像高行健这样反政府,对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这次的作品又是在很煽情的在批判计划生育政策,一胎政策,也许这个就可以算作一条。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背景下,《蛙》的批判计划生育可能是比较从海外评委来看比较符合获奖的条件。
说了半天,扭扭捏捏的,如果我觉得他这是在说(而且记者一开头问话就是一样的意思),莫言为了混上诺奖,特意选了批判政府计划生育的题材来写,果然就讨好了瑞典老头儿们。我这么理解没错吧?

有人自己试过写一篇长篇小说么?有人试过天天写年年写长篇小说一写就是几十年么?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如果唯一的动力是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随便什么题目都可以吭哧吭哧写一两年,编它几十万字儿出来,你倒来试试看?当然我不认识莫言,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写计划生育题材,我看“对妇产科有兴趣”比“一定要拿诺奖”还可靠一些。编故事写小说一点也不容易,否则为什么满大街都是嚷嚷“我要写小说”的人却没几个能写完一本五十万字小说的?如果真有人愿意费那功夫写长篇小说,唯一的理由是赌一把诺贝尔文学奖,那么,照着许先生的六合彩 formula 写出来,成功率恐怕万分之一都不到,不成功还不得去跳楼?

(TBD)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5 19:18

莫言这一代作家都面临统战局面文学被边缘化

凤凰网文化:有一个争论也挺有意思,很多人拿出一个什么事,就是说莫言当年他在讲话上签过名讲话,颇有诟病。

许子东:因为莫言,包括像王安忆,包括像贾平凹这些,现在都是主流作家,其实这些年来他们也都在社会的主流当中,他们从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学的管理方法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再向80年代这样老是批判一些作家,老是用纠正你们的方向。现在的政府的方法是,你们的作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我让你边缘化没人看,但是作家本身呢,我让你进政协,做人大,给你当官,明不明白?所以作家本身又拿到政治经济上的好处,作品写的再尖锐,老百姓也不敢,没关系。所以你这个作品写什么,因为他们发现老百姓其实是不看的,所以你很难怪莫言他们,他们是面临一个统战。你总之怎么办?除非你生活到海外去,否则的话你必须跟政府这样协调

但是政府管是管在你的社会影响上,比方说这批作家里边写的最不尖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要拍成电影,还要把你什么都磨掉。所以像现在的《兄弟》,像《古炉》,像莫言的《生死疲劳》都是不能拍电影的,要拍成电影都是反动。但是他可以让你出小说,你没人看没关系。其实现在的文学在政治上是被边缘化的,但文学还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社会的批判性,尤其是对中国60年当代史的批判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这段话我翻来覆去看了三遍没看明白他要讲什么。红色部分的三句话,拿出来看看就会发现是自相矛盾的。1. 现在的作家批判60年代(不就是WG么),2. 政府不管你怎么写,3. 但是作家必须妥协,因为政府让你进政协人大,4. 但是作家被边缘化了。Does this makes sense to you? 车轱辘话都讲不清。到底中国政府是怎样边缘化仍然有很强的批判性但是妥协和被统战的文学家?老百姓其实是不看的,这也是被政府强迫的么?其实,在海外没有政府干涉的市场上,老百姓就很爱看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了哈?批判社会的严肃文学家还没人发工资养着呢。美国图书市场上52%的销售来自romance类型,最近最畅销的作品是五十层灰。不是说中国政府不插手,但是批判社会批判政策的严肃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政府插手(具体怎么插手也没讲)就不会被边缘化了么?

中国作家没得诺奖主要是语言问题

凤凰网文化:虽然诺贝尔遗漏过一些重要作家,但是他现在是不是还依然是个文学标准,还是说中国作家其实在争取一个国际认可?

许子东:这没有什么,因为如果只按文学标准的话,中国好多作家都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得诺贝尔奖的,如果从纯文学标准来讲,中国很多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很多作家,或者说中文的很多作家之所以没得奖,原因就是因为它这个奖必须要看英文跟法文,或者是瑞典文。因此由于翻译的原因,这个奖可能没有了。因为我们现在客观上,实际上最重要的奖,不管是科学、文学其他奖,其实都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最重要的奖其实语言上是不公平的。所以语言上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国家,中国这么多好的作家,不要说,就像张爱玲,就像曾经被考虑过的沈从文。或者是像现在,像台湾的白先勇、余光中,这些都是世界一流作家,只是他们的文字没法翻成外文,或者翻成英法文以后就反映不到他这个水准。所以我觉得中国作家得诺贝尔奖不是一个,应该照我说是好几个都可以。完全不存在,那前两年得奖的那些什么诗人,你要说他从纯文学的标准来讲,我也觉得比我们的比方说张爱玲这些作家要好,无论是对世界的关怀还是。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如果期望有一个文学奖就是高不可及,或者说是因为政治原因。他们颁奖委员会可能会考虑政治原因,但是这是他们的事情。
上面这一段话里,没有一句我能读明白的意思。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例如我标红的那句,扯上了科学就简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什么“其实都是最重要的”?另外,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是文学里最重要的么?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这么执着地想。其实在英语国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吸引力是奖金特别多。英国有 Man Booker 奖,美国有普利策,National Book Award,PEN/Faulkner,大概许先生都不放在眼里。哦,对了,许先生是阿拉巴马大学的新人奖的评委,失敬失敬。其实这些文学奖的价值最近亦受到很大争议,唱反调的领导者之一是文学界新宠儿 China Mieville,可惜这位帅哥除了名字跟中国毫无关系。

还有,必须有法文、英文、瑞典文三种翻译才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考虑,那也是胡扯,很多德文和西班牙语和波兰捷克等国的作者获奖,日本也早有作家获奖。总是说总是说中文作品没洋人欣赏,因为洋人不懂中文,这种说法长盛不衰,从来没人深究一下事实和逻辑。真的没有好译本吗?为什么没人好好翻译呢?哦,对了,有人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莫言和高行健,一样被他瞧不起,还落了占便宜走后门的口实。因为中国是共产国家么?他提的几个沈从文、张爱玲、白先勇、余光中,大多跟共产毫无关系,谁拦着大家不让人翻译了?怎么有这么多人喜欢翻译日文?因为中文是火星文,深奥神奇无比,别的文字的作品都可以互相翻译沟通,受到非本语者欣赏,就中文不行? I find the endless insistence on Chinese exceptionalism tiresome and unconvincing.

中国文人必须坚信中文之不可译的说法,因为没有其他选择,如果不紧抓着这个理论不放,就必须面对“大部分中文小说没那么特殊没那么好,即使忠实翻译了也吸引不到很多读者”的可能性 --- 我并不是说这是客观事实,而是提出这是各种可能的解释之一。但是大家坚决拒绝考虑,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中文小说很好,好得很,就是好来就是好,欣赏的人不多,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他们是野蛮人,如果能看懂就都会抢着赞美”。

我很反感这种“那前两年那些什么诗人”的轻蔑调调。许先生你懂人家的语言文字么?他连姓甚名谁都不记得,可见作品看也没看过,到底什么文字也不可考。如果他看不懂,又怎能知道“那些什么诗人”的诗比他说的那些中文作家差得多?之前不是说看不懂原文就没资格评判好坏水平么?

(TBC)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6 10:34

jun看得真仔细。谢谢这么详细的分析。不过这篇是访谈,应该是记者整理的,我估计许子东自己都没看过,到处都是非常明显的错别字,不能当论文看的,看个大概意思就好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6 13:00

我就是觉得这位许大叔言语中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瑞典老头,高行健,莫言,其他获奖者,一圈儿挨个儿 insult 了一遍,让我觉得很反感。

其他段落不分析了,总是都是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暗箭伤人的套路。只拎出这一段奇葩的观点:
作家有两种,一种是第一部就是最好的,The first is best,第二种是写了很多,但是突然出现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一个最好的,但是以后再也超不过这个最好的。那么前面一种,比方像鲁迅、郁达夫、张爱玲、曹禺都是The first is best。鲁迅最好的是《狂人日记》,这种情况就很像一个人恋爱,通常一个人初恋就是一生最好的恋爱,这个就是这种。那另外一种就像沈从文,像老舍,像巴金,他们是写很多,但是中期有一篇最好的。像《骆驼祥子》,或者《边城》这样的,但是后来就慢慢的往下。
初恋是一生最好的恋爱? :lol: :lol: 第一部是最好的? :lol: :lol: 狂人日记是鲁迅最好的作品? :lol: :lol: :lol: 好吧,喜欢什么这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我自己也有很多很奇葩的口味,不过这种说法我觉得真是...非常奇葩,当然他的意思实际上是要讲莫言的高峰期已经完了,以后写不出好东西了。

随便抓个作家,我可以打赌,没有一个人能预测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是好是坏,写出来才知道。照着大叔的说法,少年成名的诸位都可以改行干别的去了。我们都很清楚为什么张爱玲、曹禺、老舍、巴金为什么后来没有写出“最好的”(哪怕是按照许大叔的好坏标准),跟他们自身能力和艺术水平有个P关系。实际上大部分的作者在正常情况下都是越写越好,无他,手熟耳,金庸,莎士比亚,都是晚期作品比早期作品强多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幻儿 » 2012-10-16 15:45

许子东关于得诺奖的几点分析以及中文作品洋人欣赏不了的论调,我也很反感,反感的还不是这些论调本身,一两个人发表些奇谈怪论很正常,反感的是这样的言论最符合国人的心理,最有市场。现在大家凡事都喜欢走捷径,解释事情喜欢阴谋论,你告诉他想得奖就要老老实实每天埋头写作,他是不信的,你给他说一二三四五,这么干,就能得奖,他就爱听,觉得你很有水平。按照一二三四五干了以后还是不得奖,那就是洋人欣赏不了,绝不是我们写的还不够好。

其实这次我很诧异莫言得奖居然也有这么多怪话。高行健那次我还可以理解,毕竟很多人对他不熟。可莫言的作品多,质量稳定,国内国外也得过不少奖项,绝对可以算是中国当代作家里的一流人物。这样的人得了诺奖,大家还是不肯说一句“还是踏踏实实写东西是正经”,还在总结什么一二三四五,仿佛莫言是专门投机取巧来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Knowing » 2012-10-16 16:05

吹牛不上税,好像他读过多少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韩语印度语原著似的。其实大概连英文法文原著都没看过几本。
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奖项里最有地位的,跟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奖在那些学科里的崇高地位不能比。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6 16:21

我的理解许不是说符合一二三四五就能得奖,我的理解他是说写得好然后还要符合一二三四五才能得奖。而且我觉得他说的也不完全错啊。你看看现实中什么样的中文书或者华裔作者写什么样的题材能在海外走红?计划生育题材这个,我觉得许的意思也并不是说莫言为了得奖写这个题材,而是觉得这个题材正好迎合了某种需要。

莫言这次得奖引起争议倒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而是国内一帮公知觉得他太主流了,和政府太一条心了。他的主要“罪状”中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有带队德国书展因为戴晴去了就退展,还有作协还是哪里搞了个啥活动要一帮知名作家每人抄一段毛的延安文艺讲话他乖乖抄了。很多非议莫言的人根本连人家的书也没看过就跟着瞎起哄。真让人啼笑皆非啊。

不管是啥作品,如果不懂作品本身语言的话,只看译本,哪怕是很好的译本,也一定会有lost in translation。同样是翻译作品,从德文翻成英文,和从中文翻成英文,后者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质的差别,肯定会有更多的东西lost in translation. 和日本比的话,日本脱亚入欧,和欧美文化的亲和力本来就比中国强。不只是文学,欧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很久以来都比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大得多,日本文学有比较好的翻译也很正常吧?

另外呢,我觉得诺奖也没有那么神圣。就算灵山本身的确够资格获诺奖,难道就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客观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文无第一,本来诺贝尔文学奖谁该得谁不该得就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单从文学上讲,难道村上春树的文学成就一定不如莫言?得诺奖的作家写得好那是肯定的了。但是反过来,写得好就能得诺奖我个人认为并不成立。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6 16:26

我也很不喜欢许子东的论调,原因是太熟悉了。就是一路考试生涯中的"打竞赛"的方法。这下终于有个中国人得奖了,这就是题库里的第一\三套真题,照着分析一下,下面大家就知道怎么考试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7 21:41

另外呢,我觉得诺奖也没有那么神圣。就算灵山本身的确够资格获诺奖,难道就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客观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文无第一,本来诺贝尔文学奖谁该得谁不该得就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单从文学上讲,难道村上春树的文学成就一定不如莫言?得诺奖的作家写得好那是肯定的了。但是反过来,写得好就能得诺奖我个人认为并不成立。
“写得好就能得诺奖”不仅不能成立,而且绝对肯定不能成立,我想爱看文学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包括瑞典那帮老头子自己。文学奖到底有什么用?跟谁有关系?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讨论,值得讨论,不酸地坦然地实事求是地敞开讨论。只是,我刚想张嘴讨论就意识到,其实没什么可讨论的,因为现实真的很简单很直接。文学这玩意儿哪有什么清楚明白的高低之分?这个奖那个奖哪儿能分出谁写得比谁好?各人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赞这个讨厌那个,哪有什么固定标准?好赖自在人心,谁还会根据瑞典一帮别的事儿不干成天读遍天下书的老头子的个人观点而修改自己心中的尺子?

前阵子 George R R Martin 的冰火之歌第五部再次落选雨果奖长篇小说项,至今五本书每一本都被提名,每一本都落选,兄弟我听了这消息,脱口骂一句“屎”,回头该干啥干啥,何曾减半分我对 GRRM 叔的崇拜?不过证明我的口味与多数sci fi/fantasy 圈内书迷/编辑/作者们的趣味略有差别耳,难道要证明他们错了我是对的,或者反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7 22:51

对啊,我就是觉得不管什么文学奖,光靠老老实实写作,光靠写得好都是不够的。这个太没有客观标准了。别说是天知道靠不靠谱的各种评奖委员会,就算是文学史上有定论的伟大作品,作为读者来说,读不下去一样读不下去。

不过我很同意jun说的没有人会为获奖写作。为了稿费写的很多,但是写手和作家我个人觉得区别还是很大的。起点的很多红写手,不管稿费赚了多少,不需要诺奖评委的水平,就知道他们码的那就是字,和文学不沾边。如果作品真到了能角逐诺奖的级别,能获什么奖不大可能会是他们写作的动力。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8 6:49

dropby wrote:对啊,我就是觉得不管什么文学奖,光靠老老实实写作,光靠写得好都是不够的。
如果目的是“搞到诺贝尔文学奖”,光靠写得好固然不够,需要运气,但是“走后门”,“批判政府”,或者“激发诺奖评委干涉某国政治的热心”就是加分因素,我看是扯蛋。所以我还是认为许子东说的那些是扯蛋,而且是恶意的扯蛋,因为他一字不提莫言写得好不好,甚至暗示很多获奖者都不是因为写得好而获奖。例如说,因为马悦然自己是妻管严,所以他翻译了高行健的一本书,所以他就得奖了,这就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思路。可能性更大的是马悦然看了高行健的书,特别喜欢,觉得太棒了,所以就拿去翻译给其他瑞典读者看。总说中国文学家好得很呀么好得很(但是举的例子都是死人),比得奖那些好多了(但是被他瞧不上的诗人连名字都不记得),只是因为没人翻译所以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只有莫言,有人翻译成英文法文了,所以就占到便宜了。我认为这个说法也是扯蛋。有人翻译高行健莫言,是因为有人喜欢好伐?没人翻译的那些玩意儿,说不定是没人喜欢好伐?哦,对了,没人喜欢,那一定是因为洋人欣赏不了,而不是写得不好。拜托,现在这都什么年月了,还把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扮成被帝国主义忘记的角落,遍地都是无人识货的珠宝。我随便翻开一本短篇科幻/侦探小说集都能随手撞上Neil Gaiman, 八奇嘎露皮之类英文作家开篇就写:“丽江的老张...”或者“成都的小王...”如何如何,而且识中文的洋人并不罕见。这年月还老唱这调子就太没有说服力了。

中国文人就是喜欢主次因果颠倒地看事情,为了自己脆弱的面子编造自我催眠的理由。

另一个话题:根据我小范围无系统的观察:没有人完全不为钱而写(即使GRRM这种现在不缺钱的作家,早期也需要卖文谋生),也没有人完全为钱而写。

另一个话题:什么是文学、严肃文学、艺术级文学,什么不是,我觉得界限很模糊,至少目前有很大争议,这里面的话题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8 10:47

作家也要生活,除了中国作协养着的那些,当然写的时候也要考虑能不能卖得出去。但是写的时候就是奔着某个奖去,那不太可能。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8 10:56

题外话一句:最近某个洋作家(忘记是谁了,反正不是我粉的人就不去记他)表示羡慕作协这种制度,希望西方也有类似的制度,养着严肃文学的作家们。

现实中也有各种 charitable grants 和 fellowships 资助补贴正在写书尚未卖钱的作家,不过数量不多而且竞争激烈。

我个人作为一个不看严肃文学只看商业娱乐小说的读者表示不支持作协制度,而是支持为卖钱写小说的态度。 :lol: :lo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8 12:00

我现在堕落到基本只看不管按什么标准划分都不能算文学的小白文了。稍微有点文化的书和小说和电影电视都是跟在你们后面看的。而且大多数时候都还没跟上。

作协这个制度绝对是扯蛋啊。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幻儿 » 2012-10-18 13:22

诺贝尔文学奖在英语国家没那么重要,大约因为英语国家有普利策啊,布克啊之类,被提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还有人拿它开玩笑,据说今年《五十度灰》的作者就被提名了,赌盘上还有赔率。。。 :worthy:
但诺奖在中国几乎是神圣的,跟举办奥运会和进WTO一样,被看作是大国崛起的标志之一。它要不重要,也不会时不时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了。截至2008年,它伤害过4次了。 :mrgreen:

无意中看到鲁迅拒绝提名的信: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看来当时中国文学圈认为有实力竞争的是鲁迅和梁启超,据说次年有胡适,后来还陆续传过巴金,钱钟书,沈从文,北岛,杨炼和莫言。

这里有一个莫言2005年时的讲话视频,挺有意思。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6TLZXV3Y4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8 14:06

说起鲁迅,前几天看牙医,躺在椅子上听牙钻的声音,不知怎么忽然就想起“藤野先生”里的一段,藤野教授对鲁迅说:你这解剖图画错了,把血管放这里固然好看,但是错了,要照着实际的样子画。(大意如此)

这段是啥意思,记得某个评论文章说,表明鲁迅天性是艺术家,不适合学医。这么多年我也没深想,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是记得,或许因为我自己也学过解剖。现在又想起突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稍微改改就可以显得好看,而真实的人生没那么好看,虽然没那么好看,但这是真的。教授的话他到底还是听进去了,又或者他本来就是那样的。噗,真可笑,居然这把年纪才想通鲁迅的意思。 :lol:

然后今天把“藤野先生”的全文翻出来,发现其他段落全都忘记了,重看还真有趣啊真有趣,而且跟上面讨论的话题未必没有关联,只不过假设着“超过60分必然是作弊”的人是自己不写小说,只顾白话的同胞耳。

http://www.thn21.com/teach/10882.html

看下来感觉是好多冷幽默。He is so fucking sarcastic and hilarious! :lol: He might well be one of the funniest (and saddest) writers I've ever read.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2-10-18 14:2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8 14:17

哇,这篇文章,我其实就记得他一开头说清国留学生标致了。这回看,写的真好啊。他自己少年气盛的样子也活灵活现的。鲁迅写的随笔,和非骂人时文都挺有看头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8 14:51

Jun wrote:这段是啥意思,记得某个评论文章说,表明鲁迅天性是艺术家,不适合学医。这么多年我也没深想,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是记得,或许因为我自己也学过解剖。现在又想起突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稍微改改就可以显得好看,而真实的人生没那么好看,虽然没那么好看,但这是真的。教授的话他到底还是听进去了,又或者他本来就是那样的。
他本来就是那样的,敢于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在我心中始终有非常不同的地位,超过钱钟书,张爱玲等等一切其他作家。年纪越大,先生在我心目中越发高山仰止。虽然我从国内大老远背来一套精装版的鲁迅全集基本都是在书架上蒙灰。

前几年中学语文教材不是大幅减少鲁迅文章来着?光看文字,光看文学好了,鲁迅的文章难道不是最美丽的中文?我觉得应该做的不是减少,而是选择不同的文章。狂人日记当年我自己是看不懂的,现在的小朋友更加看不懂了。

我侄女最不耐烦学鲁迅的文章。她还喜欢日本动漫,看不上宫崎俊。我觉得这个时代对鲁迅有太多他会非常厌烦的误读。不过时代变迁,还喜欢李白杜甫的小朋友又会有多少呢?我这样的,大概都是老古董口味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8 14:52

tiffany wrote:哇,这篇文章,我其实就记得他一开头说清国留学生标致了。这回看,写的真好啊。他自己少年气盛的样子也活灵活现的。鲁迅写的随笔,和非骂人时文都挺有看头的。
骂人时文也好看啊。谁骂人能比他骂得痛快犀利啊。

我高考的时候放松自己的方式就是考完一门回家拿一本鲁迅的杂文看。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tiffany » 2012-10-18 14:58

好看是好看,但是时效太强,不知道他在说啥。
乡音无改鬓毛衰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幻儿 » 2012-10-18 15:35

dropby wrote:我侄女最不耐烦学鲁迅的文章。
我小时候也不喜欢鲁迅。生吞活人的《狂人日记》,血淋淋的《药》(好些人觉得恶心的莫言的《檀香刑》,就是受了血馒头的启发),唠叨的祥林嫂,折了腿最后大约的确是死了的孔乙己,陌生的闰土破落的〈故乡〉,还有那些费解的杂文和诗,而且每一篇都是重中之重,老师教的时候打烂了揉碎了那么研究,还要背熟标准答案(比如为什么“大约”和"的确"不矛盾? ),本来不讨厌的这么学了以后也厌烦了。。。。总之我那时候烦得不得了。 :gros_yeux_tristes:
接受鲁迅,是因为看了〈伤逝〉和〈两地书〉-- 青春期的时候,有爱情还不用备考的书比较容易接受 :f21: 有了这些打底,再看教科书里的鲁迅文章,也有了新的理解。后来阅历渐长,也越喜欢。
也许你侄女将来也会理解和喜欢的。 :mrgreen: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dropby » 2012-10-18 15:57

抗议说,莫言写的东西,本来就挺恶心的,从红高梁写活剥人皮开始。这种对感官刺激无下限的追求,我不觉得和鲁迅先生有啥关系。

据说中学生学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中学生不喜欢鲁迅显然是普遍现象,叹气说。

我侄女就不指望了。欢乐我更加不指望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Jun » 2012-10-18 17:51

其实我觉得中学里不教鲁迅文章更好。长大以后发现了还可以毫无偏见成见地看看。如果刻意防止群众看见乃至喜欢某些作品,在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并且灌输歪曲的意义并且考试,那是相当高明的手法呢。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qinger » 2012-10-18 23:36

什么东西一放到中学语文课本里就变得无趣了。
我很小就偷偷翻看我爸的红楼梦,可是语文课上学林黛玉进贾府那段时,觉得简直整本红楼梦都面目可憎了。
鲁迅文章也是被老师掰开了揉碎了给毁了。还是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体会到鲁迅作品的好来。我还特别喜欢他写的那些诗。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9 0:45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出考卷的人也难啊。文科很容易被跟意识形态扯上关系。我倒是觉得很感激课文中的鲁迅,当年看到"看到手就想到胳膊•••"这些劣根性的描写,还是很有触动的。还有鲁迅文中人物对话经常被我们用来骂人玩,象"吴妈,我要跟你困觉"的宣言。同期丁玲也写得好,课文里就选段心理描写,谁还会记得呢。鲁迅起码就着课文混了个脸熟。
云浆未饮结成冰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Elysees » 2012-10-19 0:55

顺着Jun的链接去又看了一次藤野先生,奇怪,已经很多年没看了,可是每一句都很熟悉。好像中学语文是不是还要求背诵这篇来着?
鲁迅被收在课本里的散文都很不错啊,或者说,他的散文都很不错,大部分都适宜入课本。
还有几篇我印象比较深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6 ... 32295.html
现在回头看到这句不住有些想笑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还有故乡,可我老记得题目应该是闰土,闰土跟着鲁迅,也算咱中国人里耳熟能详的名人
http://www.thn21.com/teach/8110.html

说起来的话,鲁迅和许广平,到底是结婚了还是没结呢?我后来看两地书,很有点儿被震住的感觉,跟以前课本里得来的形象颇有差啊。当然,也是他自己说的,怜子如何不丈夫嘛。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今日两则新闻

Post by 笑嘻嘻 » 2012-10-19 4:42

我印象里没。
云浆未饮结成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