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s in America 交作业 (今天是真写完了)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Angels in America 交作业 (今天是真写完了)

Post by Jun » 2005-03-14 18:57

架不住barb讨债,我没有系统地写起来先。

写得很烂,词不达意,没有barb的文字那么美,凑合着看吧。

1. 我很难想象翻译能够传神。不管我对剧情有无异议,文字对话写得是很好的。经常有神来之笔。如
Louis: Look, the sky is purple.
Berlize: Purple? What kind of gay man are you? It's MAUVE.
那段Berlize描述天堂的独白,写得也很精彩,表演得也精彩。
最后一章,天堂里天使委员会那段里,对比Emma Thompson和Justin Kirk念台词的表演风格的天壤之别,简直是教科书式的英美话剧表演体系比较。(注意我并不一定贬低美式表演。) Thompson象在演莎士比亚剧。

2. 我终究是个死硬的现实主义派。我不太明白,那些梦幻神话的成份在剧中的功能和意义。答案是,它们的功能就是它们本身,而不是推动剧情的工具。Style is the substance. Fine. 就算如此吧。反正这些段落对我没起太大作用,没有也可以,反而更简洁。但是我是那种情节第一,人物挂帅的主义的信徒,所以也没办法。

3。整体感觉,这部戏内容很切题,就是个饭特西(注意:我用这个词并没有贬义),尤其是同性恋者一厢情愿的fantasy。何出此言?

作为受压迫阶级,在长期被歧视和侮辱后,很自然地会有同化的倾向,幻想压迫自己的阶级被同化成跟自己一样,或者自己被同化成统治阶级。这是人性所致,毫不奇怪。这个故事里面特地写两个属于对立的统治阶级(conservative, Republican, even religious) 的人物实际上是自己队伍里的一员,原来并不那么高高在上,占尽上风,反而内心挣扎痛苦,这样不是能让人心里安慰一点么?

甚至于,象Roy Cohn 这样又臭又硬,不择手段的恶人,居然也在临死前受良心谴责,看见Ethel Rosenberg的鬼魂(这桥段倒很中国),这不是饭特西又是什么呢?

我的心肠已经随年纪硬起来,故而对人的良知和悔过能力信心不大。

4。论人物一,Joe。Mormon Republican lawyer closet-case homosexual. 极端矛盾莫过于此。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的,我就认识一个支持共和党的男同性恋,而他的partner是左派。甚至听说过类似的组织 -- young Republican gay men.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内心斗争下了很多笔墨,但是我最终还是觉得没有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描写说服,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隔着的,一个细小的声音问: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真的会是这样吗?其实Meryl Streep演的摩门母亲,也有同样的可信度的问题,甚至更严重。她听说儿子是同性恋后的态度和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或许这是个根本的难题:How do you really understand your enemy? And if you do, would that diminish your hate for him and your will to fight him?

更可能的,或许是我自己的盲点。住在DC附近时,颇遇见过几个政治保守派。我永远不能明白这些人的思想和逻辑,而他们还都是正常的聪明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我最恨两面派hypocrisy, 站在道德高台上教训别人的错误罪过,自己箱子里藏了一大框臭史。Joe正是我最烦的这种人,一提到Reagan就两眼放光,口口声声:This is still the best place on earth. We are FREE. 在家里把妻子冷冻起来,不给她应得的爱和温暖,却对人说,我娶她是想救她,Harper 总是犯错误。这个人物的表面的一层,倒是相当真实的,我也见过,所以认得出。

今天突然灵光一现,想来 Joe跟The Quiet American里面的Pyle是同一类人,典型的美国保守派爱国青年,老了就变成Karl Rove, Donald Rumsfeld, Dick Chaney这种恐怖分子。这种人或许有其值得同情的一面,可惜老子的同情心储备有限,没有给他们留一份。

5。Prior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类似于整个剧里的超自然成份,我弄不太清楚他的实际作用是什么。他本身没什么矛盾冲突或思想发展(戏剧里强调的character arc),他的冲突完全是外界环境的。他所代表的是跟爱滋病斗争的过程,但是这个人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心的“过程”。

我比较欣赏的是Prior 在梦里化女装扮Gloria Swanson在日落大道里的戏那段。后面的大段大段独白,跟天使搏斗,跟祖先鬼魂的戏,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要说移民传家史,就属Anglo Saxon这一族最没劲了。

6. Louis是全剧里我最理解的一个人物。明明是热爱法律和正义的,张口闭口就是decisions, rulings, guidelines,但是选择当个小职员混日子。He loves humanity, but cannot stand to the sight of his lover's blood and sh*t. He seeks justification in the scripture for his selfishness, and then is tormented and paralyzed by guilt. He is a passionate libral and resents black people. He spews out endless facts and opinions about world affairs, yet is blind to the lives and details of people around him. He is a selfish coward, a spoiled cry-baby who instinctively runs from pain and suffering at the first pin-prick. He is a lazy humanitarian who is so deeply stuck in his idealism that he can't be bothered to throw out the trash. 眼高手低,典型的以善小而不为,所以真正考验一来就化成一滩稀泥,连对爱人的道歉都是我我我。

从我这边看来,Louis是剧中最真实可信的一个。 这样的纸上谈兵的左派人道主义者我见得太多了,而且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我不行了,把脑子里的英文翻成中文太慢也太难看了。)

7。Al Pacino. Al Pacino's craft and personality are almost always too strong. So strong that they dominate and overwhelm the characters he plays. This can be good or bad. In this case it's more good than bad. 这个人物可以非常juicy的,可惜雷声大雨点小,多是自吹自擂,行动上象只可怜的纸老虎。当然,我的出发点是小说的原则:show me, don't tell me. 未必适用于戏剧。Pacino的风格总是拿个大锤子狠命敲观众的头,虽然不是我偏爱的类型,也只好摇头佩服。

8。Berlize and Jeffery Wright.

作者还是逃不掉stereotypes,自私的Louis被派个犹太人血统,而大地母亲一样的角色一定是个黑人(只不过这里有两个大地母亲,另一个是胳膊上刺青的护士)。他是全剧的良心,照顾安慰迷失的羔羊,又是旁观的评论员,戳穿自欺欺人的谎言,and delivers the best lines in the play.

Jeffery Wright 的表演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的类型,跟Al Pacino 正成对比,一冷一热,一弛一张。

(我这次真是甩膀子混杂中英文了。 :-P )

9。全剧里写得最好的部份,我这个死硬现实主义派认为,是作者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部份,也就是三个男同性恋(Prior, Louis, Berlize)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戏最有真实感和说服力,最轻松自如,也最多宝贵的细节,例如Berlize骂Louis: You are always ambivalent.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ambivalent. 例如Prior和Louis吵架的戏。

10。几个女性人物都写得一般般,比较抽象化,说服力不强。Harper稍微好一点,但是花的笔墨太多了,尤其是幻想的部份,我还是觉得长而无用。 As a sexually frustrated, pill-popping housewife, this type is not particularly novel. 过去已经被妇解运动描述过许多遍了。而且她和Joe之间的冲突,我也觉得缺乏真实感,没让我完全地照单全受。更象想象出来的夫妻关系。Meryl Streep的母亲一角也写得非常薄弱。

11。Joe McCarthy真的是同性恋么?我还是觉得提这个说法,不管是真是假,都削弱了主题的力量。争取平等和权力要靠斗争,而不是幻想依靠敌人内部的“自己人”。或许,这部戏是九十年代初写的,那时Bill Clinton刚进白宫,政治左派前景光明,大家以为是社会进步的时候了,所以充满乐观情绪。而十几年后的今天,美国又倒退到剧中1985年的社会和政治大环境,右派统治一切。更让人觉得妥协是没有出路的,弱势群体,不论是谁,只有不停地斗争才能争取到平等和权力。

最后推荐几部或多或少有点联系的影片:

Carrington (starring Emma Thompson, Jonathan Price): 她爱上他,精神和肉体;他也爱她,但只是精神,肉体上他只喜欢男人。根据真事改编。

The Band Played on (starring Matthew Modine): 也是根据真事改编。关于八十年代初爱滋病的研究和消息的传播上的丑闻。因为爱滋被认为是同性恋的病,所以开始没有引起公共卫生的重视和宣传。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Sergio Leone, starring Robert DeNiro and James Woods): 意大利移民史,兄弟义气,是吴宇森最崇拜的片子之一。类似教父第二集。

后记

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的反应感受大不相同,barb认为是因为我对美国的背景比较了解,或许是,但是如果我过去五年没有在DC住,而是留在LA,恐怕不会对政治这么敏感,思想也会大大不同。人和人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是历史,哪怕经历上有一点看似无关的不同,也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想法。We are the product of our gen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our individual history. 在一个alternative universe里,就算只有一步走偏,我或许就会是另一个人。

God bless people who dream. Good bless people who are passionate. I envy you whose passion burns bright like fire rising into the night sky, even if I have but eyes of stone left.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5-03-15 19:59, edited 18 times in tota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4 19:22

我敲着讨债的大锣没有理智地嚎叫:more, more! :-o

同时在上班时间偷偷摸摸地敲《CD流浪记》给你们看:wink: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5-03-14 20:09

先冲上来感谢barb敲CD流浪记――从此以后就看到我双眼放着红光跟着barb的身影转动眼珠~~~咔咔,好像追错地儿了......

再来跟Jun,这个系列我还没看,不过很认同那句
作为受压迫阶级,在长期被歧视和侮辱后,很自然地会有同化的倾向,幻想压迫自己的阶级被同化成跟自己一样,或者自己被同化成统治阶级。这是人性所致,毫不奇怪。
(先歪着脑袋想想,为什么Jun说的话都那么好呢,为什么我就说不出来那么有道理有深度的话呢.......光会酸溜溜的抒情没有用的,小E,拍拍自己的大脑袋....)

电影/电视剧,只要是非记录片,多多少少都带了一点儿反特西的色彩,像Clint Eastwood的人毕竟不多――所以他的手法总是让人一震似的,看多了就觉得无非是把生活中的失败和无耐重现到银幕上......跑远了,跑回来,最近同性恋题材大量的流行起来,以前不能宣之于口的很多话可以公开的说出来表现出来(俺又跑一下题,最近看到一篇写老柴的,里面很含蓄的说老柴一生感情颇为曲折,终生未婚――昏啊,我不就是被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引导的嘛,所以Jun说老柴是gay的时候俺差点儿摔倒......),一些比较共有的同志反特西在各种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公众的认同,例如出柜以后来自周围人的支持,看QAF第3季最后一集的时候,情节说到市长大选,双方选票僵持。最后同志区的选票最终决定了对他们采取开放态度的候选人的当选。――这一段不可避免的让我想到去年大选。

至于浪子回头,铁石心肠最终融化,恶人悔改,倒跟同志不同志没有关系,人类共有的反特西。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Re: Angels in America 交作业中

Post by silkworm » 2005-03-14 20:13

我来“重在馋和”。

Jun wrote:1. 我很难想象翻译能够传神。不管我对剧情有无异议,文字对话写得是很好的。经常有神来之笔。
同意。我甚至觉得即便听得动英文对白,还需要有背景知识解说才能完全理解。我反正是稀里糊涂,凑合理解,一边拿我的半瓶子醋,猛给我先生灌,难得肯被灌。
Jun wrote:Louis: Look, the sky is purple.
Berlize: What kind of gay man are you? It's MAUVE.
这段把我乐坏。
Jun wrote:2. 我终究是个死硬的现实主义派。我不太明白,那些梦幻神话的成份在剧中的功能和意义。当然,答案是,它们的功能就是它们本身,而不是推动剧情的工具。
据说原来舞台剧里,这些梦幻神话,尤其是天使从天花板里爆炸出来的场景,在现场的震撼力巨强,可是在片子里效果一般。我猜大概象小E说的,和歌剧魅影里的情形类似。

Jun wrote:4。论人物一,Joe。Mormon Republican lawyer closet-case homosexual. 极端矛盾莫过于此。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的,我就认识一个支持共和党的男同性恋,而他的partner是左派。甚至听说过类似的组织 -- young Republican gay men.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内心斗争下了很多笔墨,但是我最终还是觉得没有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描写说服,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隔着的,一个细小的声音问: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真的会是这样吗?
回想一下片尾,几个人在公园女神像下重聚,单没有Joe。Harper走了不算,Roy死了也不算。Joe的妈妈都在的。
Jun wrote:5。Prior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类似于整个剧里的超自然成份,我弄不太清楚他的实际作用是什么。他本身没什么矛盾冲突或思想发展(戏剧里强调的character arc),他的冲突完全是外界环境的。他所代表的是跟爱滋病斗争的过程,但是这个人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心的“过程”。
我觉得他是由受害者(疾病和感情和天使)逐渐演变的过程。

Jun wrote:6. Louis是全剧里我最理解的一个人物。……这样的纸上谈兵的左派人道主义者我见得太多了,
我觉得这个人物特别丰满。我亲身和这样一个同事相处过,感同身受。
作者揭保守右派们的皮,也不忘抽自由左派的筋。也因为左派互抽,更加深刻。
Jun wrote:7。Al Pacino. Why not "Roy Cohn"? …… 这个人物可以非常juicy的……Pacino的风格总是拿个大锤子狠命敲观众的头,虽然不是我偏爱的类型,也只好摇头佩服。
说得忒准确了,Al Pacino的场次看完,我脑袋嗡嗡响。查到有部片子叫Citizen Cohn,回头要找来瞧瞧。
Jun wrote:Jeffery Wright 的表演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的类型,跟Al Pacino 正成对比,一冷一热,一弛一张。
他们俩的戏最好看。我倒不觉得非要来个黑人做救赎者---没特意觉得他是黑是白。顺便问问你们,我的理解是否正确:Berlize 对Prior是有份感情的。
Jun wrote:9。全剧里写得最好的部份,我这个死硬现实主义派认为,是作者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部份,也就是三个男同性恋(Prior, Louis, Berlize)互相之间的关系。例如Berlize骂Louis
Berlize骂Louis,还算着调。Prior和Joe骂Louis,全是徒劳,感情害死人。
Jun wrote:10。几个女性人物都写得一般般,比较抽象化,说服力不强。Harper稍微好一点,但是花的笔墨太多了,尤其是幻想的部份,我还是觉得长而无用。
同意。幻想的部份在片子开始部分,差点让我放弃。

Jun wrote: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Sergio Leone, starring Robert DeNiro and James Woods): 意大利移民史,兄弟义气,是吴宇森最崇拜的片子之一。类似教父第二集。
哎,我一直很好奇,这部片子在美国好像影响力很一般。但是在国内,很被一个圈子推崇。我知道姜文就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完全照搬了一个少年观舞的场次。
Last edited by silkworm on 2005-03-14 22:31,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4 20:32

师父,你知道为什么我老跳着脚催你了吧,你说的这些,恰回答了看这个剧集时我所不明白的部分……我非常缺乏对美国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尤其是现实环境里的经历,接触到活生生的人和环境那种,因而只能更多地从情感的角度去片面地看感情。而且我本来是渴望升华到理性派的感情派么:oops:

蚕的一句句讨论我也爱看,而且我也想一句句说,不过后来想想,我更乐意听你们说。

另外就是,听师父说完,我更想看威廉・曼彻斯特那本《光荣与梦想》了。我家pig非常喜欢美国这个国家,这是他顶推崇的一本书(当然一向也是带着批判的,和师父一样的理性派),可是因为我的那些把他气坏了的怪梦,我不敢让他看这个电视:wink: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14 21:01

为什么?那跟同性恋没关系吧?

我倒并不怎么喜欢美国,不过也许是因为身在其中吧。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5-03-14 21:07

Jun最喜欢哪里?现在是不是新西兰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5-03-14 21:12

Barb我倒觉着你先生会爱看这个片子,虽然通篇不离Homosexual内容。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14 21:19

嗷,我会错意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5 0:44

Jun wrote:The Band Played on (starring Matthew Modine): 也是根据真事改编。关于八十年代初爱滋病的研究和消息的传播上的丑闻。因为爱滋被认为是同性恋的病,所以开始没有引起公共卫生的重视和宣传。


这个我看过,挺喜欢,感觉上挺像得艾滋病那个同性恋导演德里克・加曼的故事。里头好象还有美法两国到底是先谁发现艾滋病之争。

蚕,我给某pig介绍了一下这个剧集,它说,对这个东西(指同性恋)不接受、不抗议、不理会 :?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5-03-15 11:32

借到了片子。不过读了你们的影评介绍,预测又是一个我看不懂,或看了没共鸣的作品。象<<春光乍泄>> :-P
虽然没有gay best friend,我还是在生活中接触过我应有的那份同性恋们,现实和艺术作品里的从来不能吻合,于是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参照系去理解他们的故事和感情,心理上又和他们拉开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更没有帮助。
这部戏内容很切题,就是个饭特西(注意:我用这个词并没有贬义),尤其是同性恋者一厢情愿的fantasy。
是,看同性恋电影是常有这个感受。
他所代表的是跟爱滋病斗争的过程,但是这个人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心的“过程”。
没有人觉得厌倦么?一说同性恋,就离不开爱滋病,这是不是成见?

////////////////////////////
看了<<Shattered Glass>>,本来是冲着帅哥去的,可是他在里面一点儿也不帅,但演得真好,不只是一张漂亮脸蛋,更让人喜欢了。
另外<<Nicholas Nicholby>>的男主角是我新发现的水蛇腰美男子。 8)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15 12:13

那么HELEN你倒说说你对SHATTERED GLASS的观后感。

关于提爱滋病,我认为是这样的。Angels in America这部剧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写的,所以不少地方有点OUTDATED,那时候爱滋病的确是GAY COMMUNITY里最焦虑的事情。那时候根本没有药,而且宣传和公共卫生措施也跟不上,所以颇有人心惶惶的普遍感觉。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5 18:47

Jun wrote:Angels in America这部剧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写的,所以不少地方有点OUTDATED,那时候爱滋病的确是GAY COMMUNITY里最焦虑的事情。那时候根本没有药,而且宣传和公共卫生措施也跟不上,所以颇有人心惶惶的普遍感觉。
是啊,前两天看我的偶像迈克在九十年代初写的一篇文章偶尔提到,他的一个朋友(疑为前男友)舌头上突然长了小斑点,恐惧得跟什么似的,等了几天终于得到化验结果说没事,惶惶然才稍解。

恐怕那时不少男同性恋自己心里也隐隐地受到“天谴论”的影响。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6 8:42

Jun wrote:God bless people who dream. Good bless people who are passionate. I envy you whose passion burns bright like fire rising into the night sky, even if I have but eyes of stone left.
师父,偶认为这个是互相隔岸观火来着,只好拿自己有的换自己没的,成其美事一桩,所谓“擦出火花”来也罢:-D 只要先擦破的不是衣服就好:wink:
偶认为这情景很适合播放张国荣的那个歌儿,“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oops:
Jun wrote:人和人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是历史,哪怕经历上有一点看似无关的不同,也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想法。We are the product of our gen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our individual history. 在一个alternative universe里,就算只有一步走偏,我或许就会是另一个人。
:heartpump:

我是你的“宿命论”的彻头彻尾的拥护者!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5-03-16 11:23

Jun wrote:在一个alternative universe里,就算只有一步走偏,我或许就会是另一个人。
从这句话看,Jun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很大啊... :-P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5-03-17 19:58

同性恋……爱滋是什么时候波及国内的?东宫西宫是90年代初拍的罢,地域还在厕所上打圈。

barb,俺改个改标点符号 :oops:
Last edited by 密斯张三 on 2005-03-18 2:4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7 20:21

这个也不叫波及8,古已有之。

窃以为东宫西宫那个不叫同性恋,而叫易装癖或受虐狂……

王小波和李银河80年代时做了同性恋研究,写成一本《他们的世界》,写得很好,调查完善,有很多有趣的个案,澄清了很多一般人的误会(比如,那时很多人以为同性恋就是娘娘腔),我们宿舍都是王小波的扇子(还有一个特厌恶同性恋的),结果几乎人手一本。其中有一位“游侠”J的经历,简直走遍大江南北,被以“红拂夜奔”那种笔法写出来(当然,不是杜撰是记录),看得人又想笑又诧异……又理解。难怪很多同性恋相信艾滋病是对他们的天谴――他们的(性)生活形式使他们太容易感染了,你说那是“不自重”也行,但事实上,大多数同性恋者不会像有些电影儿里那样“专情”,所以王尔德是不“典型”的同性恋,波西才是,所以在《费城》那个电影儿里,安迪在法庭上,当着他的BF,很痛苦地承认他也有在色情影院搭上别人的经历――作为他这么样一个优秀的律师――是让人觉得需要有莫大勇气的。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5-03-18 2:43

啊,是我写错 :oops: 我想说的是,国内好像很少这样对爱滋的集体关注,至少洪水猛兽论/天谴论/末世情结缺缺?时间的滞后也意味着缓冲,爱滋在国内更容易被和滥交而不是同性性行为画等号。一样是妖魔化, 彼此标签,谁更粗暴些呢 :?

朱天文荒人手记,好像是94年作。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5-03-18 2:47

说到误会,还有更吓人的。前一阵学校bbs上又东拉西扯起来(实在不能叫做讨论)结果一个小弟跳出来说,既然gay是像女人的男人,les是像男人的女人,把这两送做堆不就万事大吉了么 :roll:

这让俺对大学教育越来越失去信心 :lo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8 3:39

傻笑下……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5-03-18 9:45

我昨天去Hollywood Video,看到有Angels in America出租,俺站那儿犹豫半天,拿起来,放下去,又拿起来,又放下去。最后还是放下去了,租了温布尔顿回去笑嘻嘻一个晚上。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DeBeers
Posts: 1644
Joined: 2003-12-05 9:56
Contact:

Post by DeBeers » 2005-03-18 11:04

angels in america 我们这边图书馆就有,那天看了这个帖子我立马网上订了 :lol:
钻石恒久远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5-03-18 12:13

密斯张三 wrote:这让俺对大学教育越来越失去信心 :lol:
3小姐,你指望大学教这些么? :wink: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8 17:12

Elysees wrote:俺站那儿犹豫半天,拿起来,放下去,又拿起来,又放下去。最后还是放下去了,租了温布尔顿回去笑嘻嘻一个晚上。
小E,记得你也喜欢温布尔顿那个男主角Paul Bettany的。我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他的采访,觉得这人说话很逗。说是《君子》封他为英国25个最有趣的男人之一,而这是情圣休格兰特都没得到的“殊荣”,他答道:“我接触后才明白爱情喜剧其实非常难演,因为做得像休・格兰特那样好确实不容易,而现在我得到和他相似的头衔,完全是因为这是我的演技,因为在生活中,我可不是这方面的好手啊!”:lol:
DeBeers wrote:angels in america 我们这边图书馆就有,那天看了这个帖子我立马网上订了
白金看完了也写一篇儿?Knowing不是说,多几个人写,她就看吗:-)

DeBeers
Posts: 1644
Joined: 2003-12-05 9:56
Contact:

Post by DeBeers » 2005-03-18 20:36

认错人啦,barb :lol:
问题是我没有时间看,又还回去了 :lol:
现在看个电影太难了。我上周末好容易把双双哄睡了,支了熨衣板烫衣服,顺便放《费城》想重温一遍,刚把片头过完,双双就哭上了,只好停了工作和娱乐接着去哄,她睡着了我再一次按播放键,没过2分钟她就又醒了,这次哄着了不敢看电视了,总算把衣服烫完了。领导说,双双就是不想我看电视。上次录的奥斯卡的fashion police我分了7-8段才看完,平均一次看5-10分钟 :evil:
钻石恒久远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18 21:02

真对不住DeBeers :oops:
我本来知道白金是tiffany,可是一见你们珠光宝气的样子,就冲昏了头脑:chicken001:

icefire
Posts: 983
Joined: 2004-01-17 13:40

Post by icefire » 2005-03-19 14:54

说道拜金和debeers,我上次在纽约大街上看到了真身:-)。tiffany我是知道有店的,debeers居然也有,我真是孤陋寡闻了呵呵。可惜时间太晚已经关门,未得拜谒。:-) 不过在MET里看到tiffany的花瓶和窗玻璃,真是惊艳哪,当时心说原来tiffany不止是卖戒指啊。

DeBeers
Posts: 1644
Joined: 2003-12-05 9:56
Contact:

Post by DeBeers » 2005-03-19 15:25

really, debeers has a store in NYC? :lol:
钻石恒久远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5-03-24 12:08

瞎写些感想。大概因为1)是八十年代的故事2)是同性恋故事3)很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争,我没有什么情绪代人,整体感觉很隔膜。但是整个故事的框架和基调真的是非常美国啊,从开头的同性恋们以各种形状和颜色出现(so affirmative action, so equal opportunity), 到结尾的右派坏蛋不是死了就是自动消失了,而左派好人们欢喜地团圆,相亲相爱在一起,有理解有和解有原谅有救赎,充满了希望。爱又一次征服一切。 :lol:
Joe:不论真实感如何,这个人物被处理得最成功,一层层被剥光。同意jun提出的他将来就是一个Rumsfield的假说。想来他信仰什么样的主义并不是最重要,关键是他怎么对待他的主义,怎么对待和他主义不同的人。Joe非常冷血和算计,从他选择Harper结婚看得出来。Harper有精神毛病,经常当众出丑,Joe躲在这个醒目的靶子后面扮演安静无奈倒霉的devoted husband角色,正合适隐藏他自己的一柜子垃圾。原来他早就算计好了。所以他一定要Harper和他一起去华盛顿,一直恳求Harper不要离开他,其实他需要Harper胜过Harper需要他,没了Harper这个挡箭牌,他是彻底暴露,赤裸裸无处藏身。
Prior:非常不理解这个人物。白天检查身体在女护士面前脱光了衣服,晚上就做wet dream梦见同一张面孔的白衣天使,他算是哪门子的gay啊?我看不懂同性恋作品,是为一例。 :shock: 去天堂一节也让我糊涂,一副self-righteous的凛然态度,他为什么要对上帝愤怒,为什么相信有上帝存在,相信他的倒霉是上帝的作为,或者更根本的,他为什么会把上帝当一回事儿?这又是哪门子的左派自由主义人士? :roll:
Harper:看她的邋遢样,简直不能相信她是把Valium当糖片吞的,有了这么坏的PR,谁还肯吃Valium? :-P Mrs McGreeve是现成的嫁给gay的例子,还记得她陪丈夫出来开记者招待会的样子吗?手拉手春风满面笑容可掬,发式化妆衣服都无懈可击。如果有人说:“你丈夫是gay”,Harper会说:“我知道,但是我不在乎。此刻我心里充满了宁静和快乐,你就是告诉我更坏的消息,我也不会难过。我根本没有难过的能力。这药片真神奇,你好歹也试试?” :-P 这才是吃了药呢。 :wink:
Louis:前面部份很可信,后面回到Prior身边而且再没逃跑过,就很奇怪了。他对病人症状的反感几乎是生理性的,很难让我相信他会因为内疚或思想觉悟的提高自动克服生理性的反感。
Mother Pitt:其它都好,就是和儿子Joe的关系很奇怪。想象她应该是揪了Joe的耳朵力图把他扳直,儿子胆敢有一个罪恶的字眼说出来立刻肥皂水漱口的那种母亲。而且知道了Prior和儿子之间二度分离的性关系后,她完全没有担心儿子会染上爱滋病?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24 12:47

Helen, 我要跳出来维护一下Louis (因为我老觉得自己就是他)。他并没搬回去跟Prior住,因为Prior在医院里对他说:我也爱你,但是你别想搬回来。其实我根本不认为Louis会跟Prior继续恋爱下去,结尾处他跑回来道歉认错,根本是出于内疚和自责,而不是因为还爱对方。作者太过光明乐观啦。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5-03-24 13:17

Mrs McGreeve是现成的嫁给gay的例子,还记得她陪丈夫出来开记者招待会的样子吗?手拉手春风满面笑容可掬,发式化妆衣服都无懈可击。
那是做个三十分钟记者招待会,哪能天天那样儿?吃药也没那么灵吧。
我知道有人一直是衣柜人,结婚十多年,孩子生了两个,离婚以后太太极度抑郁,一直吃药,都三年了,甚么也不能做。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5-03-24 13:45

Jun wrote:Helen, 我要跳出来维护一下Louis (因为我老觉得自己就是他)。他并没搬回去跟Prior住,因为Prior在医院里对他说:我也爱你,但是你别想搬回来。其实我根本不认为Louis会跟Prior继续恋爱下去,结尾处他跑回来道歉认错,根本是出于内疚和自责,而不是因为还爱对方。作者太过光明乐观啦。
我攻击Louis 了么? :-P 没回去还可信一点。那么是我看错了,可是结尾处他们挤挤挨挨搂搂抱抱lovey-dovey的样子。。。所以再一次说这东西我看不懂。 :oops:

knowing呀,电影里的妻子根本就一直是没灵过的样子,哪怕是三秒钟。吃前和吃后没有行为情绪上的分别,那还吃什么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24 18:14

还有比那更离谱的呢。我听说过一个gay 和一个 lesbian结婚的,全世界都知道,只除了他们的父母。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24 19:01

看了几个同性恋电影儿,倒觉得很多故事不是想说同性恋,而是借助同性恋这个工具讲故事――唯其不容于主流社会,才让很多冲突有了借口和环境,更容易发挥戏剧性,以前的人把爱情和社会环境的冲突快写完了没什么空间了,后面的人实在挠头,又不愿意或没办法蹈着人家的车印子发泄自己的情感(现代的情感复杂但不一定深刻),一?突然发现了同性恋这根稻草,那还不争着用它。不少导演是借着弱势题材起家的吧。要不我也不理解为什么突然出现那么多同性恋电影儿耽美小说什么的,可能确实有越来越多的gay出柜了,但我不相信实际人数现在就比旧社会多。

真是同性恋的导演拍的同性恋电影儿,像西希寇拉、德里克加曼什么的就不是这样儿的。不过接受师父的建议,要停止这种好奇心不扒拉来看啦:wink: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3-24 19:53

我说文艺界同性恋多,不少开玩笑的。普通人群里的统计,一般数字是男同性恋占10%,但是在搞艺术的圈子里肯定比那多好几倍。James Dean就是,而且在好莱乌出卖过自己的身体往上爬。Psycho里演Norman Bates的也是,还结过婚,他老婆还终生崇拜他。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24 20:49

师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怀疑这些电影儿是非同性恋拍不出别的来只好拍同性恋,我也相信有很多演员、导演都是实打实的同性恋,但是我老觉得他们拍的同性恋电影儿不是真的同性恋,而是戏剧化了的(妖魔化?),就有点儿像好莱坞说的故事你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生活。可能是受王小波夫妇那本调查报告的影响,我看那本书,特别像看一个记录片儿,有常态的地方也有非常态的地方,但是直觉上感到比较真实,而看的这些电影儿,比起来就像歌剧啦什么的。

比如Tennessee Willianms也是同性恋,Cat on a Hot Tin Roof和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也是很戏剧化的,痛苦和矛盾的焦点也是保罗纽曼和马龙白兰度演的角色潜藏的同性恋倾向,但是可能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限制,它们抛开了同性恋这个焦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潜藏的痛苦的携带者对所处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上,就让人觉得真实了许多。

而感觉上德里克加曼那种呢(我只看过一小点),就有点像某种写实(“偷自行车的人”?),可是前提是已经把同性恋当常态了,不特别指出它的非常态,也就是一种“人”而已那种感觉。

看美国的相关电影儿给我的感觉呢,却有点像故意拿同性恋说事儿,好象是suffer了很久之后的一种爆发,太华丽眩目了(total eclipse啦angels in america啦什么的,都给我这种感觉,不过都好看),反而有点不真实感。

牵扯到和男同性恋有关系的电影儿,我最喜欢的还是荷兰那个For A Lost Soldier,是跟美国片儿做派大相径庭的一种。当听说这片子就是电影儿里那个编舞家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我就特别相信。师父你一定要看看这个电影儿呀!

另外,占士甸也是gay呀,难怪呢:wink: 加里格兰特、马龙白兰度、蒙哥马利……下一个是谁?

师父8起来不亚于我呀!:lol:

barb
Posts: 204
Joined: 2004-04-24 6:10

Post by barb » 2005-03-24 20:50

Jun wrote:Psycho里演Norman Bates的也是,还结过婚,他老婆还终生崇拜他。
怎么能终生崇拜一个gay哪,太没出息啦:-D

Elysees
Posts: 6757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5-03-25 9:24

Jun wrote:还有比那更离谱的呢。我听说过一个gay 和一个 lesbian结婚的,全世界都知道,只除了他们的父母。
这好像倒快成了一个向父母交待的办法...最近还看了一小说写这个的...
前段日子看QAF里面,有一个什么see the light的组织,就是要*帮助*gay回到常人路上,结果就有les和gay勉强着自己要俩人在一块儿,然后俩人上床的时候,各自闭着眼睛范特西,先是男的幻想一特别火辣的女的女的幻想一特别火辣得男的,最后两人的范特西换了一换,才成了.........估计那对儿婚了的也这样 :roll: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5-03-25 21:45

同意这个载体说。我来抄一段:oops: 崔子恩说阿莫多瓦的:“一个同性恋者才可能在电影中或生活里不把同性恋当一回事,因为他是专家,有着对专业领域深入而自由的把握。否则,在异性恋导演的手中,同性恋只能成为禁脔或者神圣不可进犯的人权。”
barb wrote:师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怀疑这些电影儿是非同性恋拍不出别的来只好拍同性恋,我也相信有很多演员、导演都是实打实的同性恋,但是我老觉得他们拍的同性恋电影儿不是真的同性恋,而是戏剧化了的(妖魔化?),就有点儿像好莱坞说的故事你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生活。可能是受王小波夫妇那本调查报告的影响,我看那本书,特别像看一个记录片儿,有常态的地方也有非常态的地方,但是直觉上感到比较真实,而看的这些电影儿,比起来就像歌剧啦什么的。

atiti
Posts: 254
Joined: 2004-12-25 1:01

Post by atiti » 2005-03-26 2:52

1.这部戏的message,对我来说,差不多是Harper最后的那段话,"Nothing's lost forever. In this world, there's a kind of painful progress. Longing for what we've left behind, and dreaming ahead." 变化很多时候让人害怕,特别是变化带来问题甚至可能是灾难时候。要因此拒绝变化么?Prior的那些梦境,at least for me,is about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how do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r even disaster) that arise as we are "moving forward"? Prior 拒绝了 turn it back,也不肯留在没有苦难但是静止不动的天堂,and chose to face the problem and move on. (gee, I'll stop, I'm making it sound all so cheesy... 好像把好好的东西写坏了是我的特长,即使是中英文夹杂着也不能避免)

2.看前一半的时候,我基本没什么感觉,但是因为对话写的真精致,还是很看得进去。奇怪的是我并不怎么讨厌那些梦境的段落――通常来说我是喜欢表达方式越朴素越好的。可能因为拍得有趣。像Prior第一次幻境,开场那段黑白(移动的灯座,头部转来转去的雕像)明明是从Jean Cocteau的美女与野兽里搬来的,好好的引用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片子干什么呢?我在那儿浮想联翩,是不是因为Jean Cocteau是gay,那部片子的野兽又是他那个时候的lover主演,所以这部片子在同志圈里很流行...

3.爱玛汤普森的天使同“上头”喊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monty python...

4.斯特利普的Rabbi 捏着嗓子说话的时候有那么几秒让我想起了陈佩斯春节晚会的羊肉串,带着大胡子瓜皮帽那段

5. 结尾斯特利普以新形象出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irl"

6.Jeffrey Wright 同 Al Pacino 的对手戏我基本都看Wright乐。

7. Joe这个人我看不明白,就像Lou在海边问他的,他那样离开他的妻子一点内就都没有么?他前面的种种试图自律跟挣扎,不管是虚伪的还是真诚的,那么多年总有点儿习惯吧,怎么噌的一下就没了?

8. Joe的妈妈,形象是够模糊的。以我对极端宗教的人的stereotype的理解,很难想象她最后同一堆liberal一起快乐的讨论时政,不过作为一名半瓶子醋的愤青(即认同鲁迅在《药》的最后让坟上长出花圈来),还是半推半就的接受了这个光明的尾巴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Angels in America 交作业 (今天是真写完了)

Post by Knowing » 2018-02-13 10:13

英国国家剧院revive Angels in America , Nathan Lane 演Roy Cohn. Andrew Garfield (新蜘蛛侠)演Prior 我们刚看过,非常赞. 现在回到百老汇演.

Nathan Lane 上Stephen Colbert 节目, 他们的广告是Nathan Lane 的大照片加两行大字儿: "Where is my Roy Cohn? -Trum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cpyFHn8PM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