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乱走谈Graham Greene (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到处乱走谈Graham Greene (完)

Post by Jun » 2004-05-19 11:07

这篇是想写想了很久的, 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不知从何写起, 后来一想算了,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呗, 又不是写论文, 再懒就永远也写不出了.

1. 简历(八卦)

Graham Greene 从小就想死.

英国人喜欢把一丁点儿大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一扔就是十几年. Greene的情况略有不同, 他父亲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可惜这一层关系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 他的童年十分痛苦, 比口吃的毛姆的童年好不了多少. 他从小就敏感忧郁, 英国男校里的孩子们可不是吃素的. Greene在中学大学里曾经几次自杀未遂.

在Greene的小说里, 我无时无刻不感到他对人生的厌倦, 一直到晚期的小说. 比较有他自己影子的人物多半是想自我毁灭的, 但又没有死的勇气. 可是在现实中他自己就这么地不情不愿地赖活着, 也磨磨蹭蹭地拖到了八十七岁. 又或许这正是让他又恨又信的上帝在捉弄他呢.

Greene刚出道时是干报刊编辑的, 后来辞了职去写小说. 开头小说卖得不好, 评论也麻麻, 有一段时间相当困窘. 我十几岁时不知在什么书上读过一点他的传记, 他在书信里形容夫妻二人如何无钱修漏雨的房顶云云, 可把我给吓着了, 于是下决心万不能以写作为职业. 他熬了一阵子, 差点要投降回报社干他的朝九晚五的活儿. 这时他的一本半惊险小说"Stamboul Train" (又名Oriental Express, 通向意思谈不二的火车, 名字好象侦探书, 但内容并不, 里面有隐姓埋名的老头, 待嫁的小秘书, 有钱的贵妇, 兵荒马乱的时事, 等等) 终于卖出去了, 才得以维持. 后来嘛, 套句俗话: The rest is history.

Greene一生游历世界各地, 去过很多或危险或有争议的地方, 并从这些经历中寻找小说素材. 他在拉丁美洲替天主教廷调查迫害天主教徒, 回来后写了著名的The Power and the Glory. 晚年他到古巴访问过卡斯特罗.

与毛姆类似, Greene 的许多小说都有真人真事的基础. 他们还有一个相似之处, 就是两人都为英国情报处MI6工作过. Greene的情况更加自相矛盾一些(他的一生本来就充满自相矛盾). 他主动昄依天主教, 并为MI6收集情报, 但是一向持左派立场, 同情左派, 反感美国, 甚至公开声明自己是Kim Philby (of "The Cambridge Five") 的哥儿们.

2. "逃避文学"

Greene 自己后来一直管自己的一些作品叫娱乐或逃避文学, 急急忙忙地声明自己非严肃的一面, 或许这跟他得不上诺贝尔文学奖也有点关系. 他写过间谍 (Our Man in Havana), 写过惊险 (The Confidential Agent), 写过逃犯 (A Gun for Sale), 写过电影剧本(The Third Man), 等等.

这些小说虽然他是当做娱乐文学写的, 看了却让人乐不起来. 他的悲观态度和对人性的藐视, 在这些书里面一样表露无疑.

Greene的小说我看的也只是他的著作中的少数, 下面只是挑两部说说, 绝非严肃的分析评论. (毛姆的著作我倒看了大半, 不过毛姆比较有娱乐性.)

3. The Quiet American

Graham Greene写美国人的国民性, 好象鲁迅写阿Q. 我再也没见过这么一针见血的刻画了, 精确得让人目瞪口呆. (当然Greene写的不是自己国人.)

沉静的美国人一书写于1955年, 当法国殖民者正从越南落荒而走, 美国殖民者还没有泥足深陷时, 几乎算的上是时事小说. 但是里面的内容不仅十几年后仍然中肯, 在半个世纪以后甚至更加切中要害.

男主角Tom Fowler五十来岁, 是伦敦报纸驻西贡的记者, 他平日里不怎么工作, 大把时间花在吸鸦片和跟年轻的当地女朋友凤喝茶上面. 西贡的洋人有自己的小圈子, Fowler认识了刚到越南的美国小伙子Pyle. Pyle出身世家, 哈佛毕业, 朝气蓬勃, 为NGO组织工作发放物资, 满脑子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在他的眼中, 老殖民者已奄奄一息, 越南正是推广"民主自由新理想"的处女地. Fowler虽然持不同看法 (英国占过的殖民地, 比美国吃过的盐还多), 但是跟Pyle颇气味相投, 或许也有点羡慕Pyle的朝气和理想主义, 两人遂成朋友. Pyle对凤一见钟情, 要跟Fowle r"公平竞争." Fowler可慌了手脚. 凤的实用主义的姐姐 (这个姐姐写得真好, 相信中国人看了也会会心一笑的) 一心急着把她嫁了, 但Fowler 在国内的分居的太太是天主教徒, 拒不离婚. Pyle 又年轻又愿结婚, Fowler简直没有竞争余地. 在一次战地采访任务中, Fowler和Pyle半路遇到游击队交火, Fowler 差点死掉, 被Pyle救了一条命. 死没死成, 凤却离开了他搬到Pyle那里去了, Fowler 简直要绝望了. 这时一个地下越共来找他, 告诉他Pyle的真实身份是CIA间谍, 派来扶持一个当地军阀, 目的是在法国人离开后的真空里搞出一个亲美的傀儡政府, 并遏制胡志明势力. Pyle调遣金钱和武器, 帮助军阀搞恐怖活动, 然后栽到越共头上. 他们要Fowler 帮他除掉Pyle. Fowler如果答应, 不仅是公报私仇, 出卖朋友, 而且还恩将仇报.

Pyle这个人物代表的不仅是美国的帝国主义, 而且是美国国民性中那种洋洋自得, 无比坚信自己的绝对正义性的态度. Pyle又聪明又有野心又受过高等教育又极端顽固, 跟这种人没法讲理. 当他提供的炸弹在街上爆炸, 断肢遍地时, 他掏出一块手帕擦掉鞋上沾的脑浆扬长而去. Fowler事后质问他, 他答道民主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嘛.

此书一出, 立刻被美国人痛恨. 好莱乌马上改编拍了一部电影, 里面把Pyle 写成英雄, Fowler当然是狗熊, 最后好人得胜, 怀抱佳人归. Greene气得半死, 同这部片子划清界限.

2001年澳大利亚人Phillip Noyce 导演的同名影片十分忠于原著. Michael Caine演Fowler虽然有点老了, 演技却是很好很好的. 加拿大喜剧演员Brandon Frazer演Pyle, 我觉得还少了点书卷气和冷酷, 我心目中的Pyle应该是带金丝边眼睛的. 王家卫的死党杜可风负责摄影.

电影拍得不是不好, 但是有些文字是不能用镜头表现的. 下面另开一节细说.

4. The End of the Affair.

The End of the Affair我是先看录影带的, 一边打磕睡一边看, 从多重角度讲同一故事的叙述手法让我没怎么看明白, 且并不太喜欢Ralph Fiennes. 后来才听说是根据Greene的小说改编的, 有点诧异其言情类型, 于是借来书看. 拖拖拉拉读了一个礼拜, 终于看到最后三分之一, 忽然收不住手, 痛哭流涕地连夜读完了.

Sarah有个温吞水的政治家丈夫. 她很美, 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撒在床上. Bendrix早年曾在西班牙内战里打过法西斯, 因为旧伤有点瘸, 是个作家. (Greene用第一人称写的书总有点自己的影子.) 他们俩对搞婚外恋十分坦然, 毫不羞耻, 再说Sarah和Henry早就相敬如宾, 分房而卧了. 一天他们在Bendrix的公寓里幽会, 空袭警报响了, 他穿着睡衣去张望, 德国飞机丢的炸弹忽然掉在屋中央. 他奇迹般地醒来, 除了一点脑震荡似乎毫发无损. Sarah自此突然冷淡下来, 停止了两人的关系, 同时身体越来越虚弱, 不久便得肺炎死了. Henry得知Bendrix与她的恋情, 把她的日记交给他, Bendrix才明白这一切是为什么.

当他躺在瓦砾中一动不动时, Sarah发狂地向从来没信过的上帝祷告: 让他活回来吧, 如果你让他活, 我做什么牺牲都愿意, 我甚至愿意离开他, 再也不见他. 结果他果真活转过来了. 她写道: 那一刻我知道我这辈子完了, 上帝是在惩罚我呢. 她拾起童年后就丢下的天主教, 慢慢地在上帝的怀里枯萎死去.

5. Greene与上帝

Greene 是当时好几个改信天主教的英国文人之一(我记得的只有G.K. Chesterton). 他跟上帝的关系是又憎又信. 这一态度在The End of the Affair里面十分明显. 上帝明明白白地显灵了, 为的是害死Sarah, 惩罚他们的恋情. Bendrix愤怒地写信给上帝说我恨你我恨你, 你就这么寂寞无聊, 非得要把Sarah夺去陪你吗? 上帝的存在就是捉弄升斗小民的. 他当然信上帝, 否则怎么解释人生的苦难和荒谬?

Greene的天主教并非大众的天主教 (Chesterton的也不是梵地冈的), 不过天主教里似乎有吸引某些知识分子的成分, 似乎又迎合一些有自我毁灭或痛恨自己的倾向的人.

Greene的The Power and the Glory是一部更加明显的探讨宗教和信仰的小说, 虽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却有种mythical的气氛, 非常宿命. 这里就不多花篇幅叙述了.

6. Greene的生活作风问题.

The End of the Affair也是有生活原型的. Greene在写此书前曾经跟一个很漂亮的有夫之妇有过一段非常热烈的恋情. Greene自己也是有太太的, 后来两人分居, 但从未离婚. 他有过很多情人, 自己也承认不是个长情的男人. 说他是个womanizer并非诽谤.

在The Quiet American里面, Fowler反复声明, 他离不开凤, 就是贪图她年轻美丽, 因为他怕寂寞怕得要命, 因为他依赖她的陪伴. 回忆起在英国的妻子和情人时, 他写道: 在爱情尚未冷淡时, 我心里忽然生出了对终点的恐惧, 于是抢先一步, 未等到分手的结局自己先逃了. (这里引用的段落都是从我记忆中挖出来的, 大致差不离, 不保证准确.) 当凤离开他投奔Pyle时, 他到Pyle的公司里吵闹出丑, 然后躲在厕所里哭了, 为的是害怕眼前无穷无尽的寂寞岁月. 我初读此书时还年轻, 被这么坦白的自私吓着了. 过了多年后才明白这些话的真实和普遍.

Graham Greene和Billy Bob Thornton, James Cameron 类似, 是一种稀有的动物. 他们理解女人, 有极敏锐的洞察力, 生性敏感, 有才华, 而且并非同性恋(!), 用情固然不专却绝非不深. 女人们, 尤其是有智慧的女人, 不管再怎么信仰一夫一妻制, 在这种人面前多半会立刻投降, 毫无抵御能力. 这跟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是一个道理. 至于这么做是否值得, 就是个人选择了.

7. 电影 vs. 文字

Graham Greene写作的风格常被人称为有电影味(cinematic), 比较注重画面和动感;形容词儿极少,实而不华,更无一丝抒情的成份,照着书就可以直接拍成电影。矛盾的是,每次我看了他的书和其书改编的电影(不拘先后),都发现电影完全不能传神。比如,老早以前看过的Greene晚期小说改编的Dr. Fisher of Geneva or Bomb Party, 影片给我的印象很差, 甚至有点俗套. 后来读原著, 竟然又把我给弄哭了! (我真TMD没用啊.)

The Quiet American 和 The End of the Affair也有同样的问题, 电影第一要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讲清楚, 但是没法重现书里面人物动机上微妙的偏差和混乱. 当Bendrix对Sarah说我嫉妒你的丝袜因为它可以时刻抚摸你的腿, 我嫉妒Henry因为他得以与你同居一室时, 书中平实的字句那么明明白白地燃烧着他的狂热, 而影片中保留了这段话却对我没有什么震撼力. Tom Fowler对凤的复杂和自私的依恋, 他的阴暗心理, 也没办法在影片里表现出来. 虽然Michael Caine 的表演已经很好很好了, 但他的Fowler比书里的要讨人喜欢一些. 最后那一段Fowler决定Pyle命运时, 作者安排的残忍的道德难局 (说白了就是仁义不能两全), 在影片里也不得不失去许多irony. 唯一能够传神地表现Greene的味道的影片, 只有他自己写的The Third Man.

这些改编影片中失去最多的, 还是Graham Greene小说中能把人心静静地碾成碎片的东西. 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灰暗, 那种无边无际的寂寞, 再热烈的affairs, 再惊险的旅行, 再多的名利, 都填不满一个人内心空荡荡的大洞. 他就这么冷冷地直指人生的虚空和荒谬, 让人觉得万念俱灰. 只言片语间就能让我明白他为什么了无生趣, too tired to live, too tired to die.

8. 为消极文学辩护

快乐无忧并非生命中唯一的状态, 甚至不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和珍惜的心情, 而讨读者喜欢的人物亦不见得是唯一值得写的主角. 人们常爱看苦情戏, 在别人的悲欢离合中得以宣泄, 只要有个大团圆的结局, 让他们放心把希望带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娱乐文学常常可以在各方面与所谓的"严肃文学"比美, 唯有"让读者满意而归"这一条是非执行不可的, 而严肃文学却不必.

让人落泪的书或电影, 看完了给人一种既难受又痛快的感觉. 或许因为人无动于衷地过久了安逸的日子, 没有哭的借口, 感情也钝了起来, 而小小的心痛能提醒人原来自己还活着, 甚至刺激其他的感官也敏锐起来.

鲁迅曾经描绘过一间无门的铁屋子, 里面的人在昏睡和好梦中缓慢地窒息而死. 我们都在这间屋子里, 有一些人不幸是失眠的, 不能或不愿睡去, 宁可张大眼睛正视四周的黑暗和在甜梦中的他人. 他们多半孤身一人, 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 但偶然也能触到一双温暖的手, 握一下再松开, 知道这夜里还有跟自己一样没睡的人, 也是一种安慰. 睡着也好, 失眠也好, 结局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生存方式的差别罢了.

怎样都是活着, 怎样都是一生.

(第三个人就不在这里写了, 我打算另开一篇.)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4-05-24 15:31, edited 26 times in total.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到处乱走谈Graham Greene (抗)

Post by CAVA » 2004-05-19 11:18

可是他就这么地不情不愿地赖活着, 也磨磨蹭蹭地拖到了八十七岁.
多少人都是这样子。偶尔也有小快乐,立刻又忧心忡忡起来。 :wink: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19 12:55

真好看。 :heartpump: :heartpump: :heartpump: :heartpump: :heartpump:

tiffany
Posts: 24708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4-05-19 20:34

爱, 作家名单上又多了一个人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5-20 3:54

<The Quiet American>原来如此惊心动魄。:!: Greene有无深刻揭露英国人劣根性的作品?
期待4。 :lol: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20 12:58

tiffany wrote:爱, 作家名单上又多了一个人
我要向Jun要个必读书单。 :heartpump: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0 13:25

嘿嘿, 我喜欢的作家未必合你们的口味, Graham Greene实在有点太厌世了, 我一般未必推荐给别人, 下面会写到.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5-20 14:14

真巧,今天去图书馆,居然有2001版《沉静的美国人》的DVD,刚看完,确是精采。
电影里PYLE这个角色没有小说里那么傲慢,编剧似乎着意将他的性格丰富化,因此没有觉得他是个脸谱。他和FOWLER的友谊,对凤的思念甚至令人感动。
CAINE的表演张驰有度,从颓废到行动,时时带些悲伤,可称动人。
编剧导演对这段历史和主人公的立场所采取的态度,类似FOWLER开场时的台词:I'm just a reporter. I offer no point of view. I don't take action, I don't get involved. I just report what I see.
胡志明市很美,摄影确是杜可风的调子(不是王家卫的 :lol: )。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5-20 14:18

JUN是在线写吗? :lol:
Ralph Fiennes的神经质很配这个角色。明天我好复习The End of the Affair了。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5-20 14:23

End of Affair电影我不太看得下去。吃惊地发现演HENRY的是STEVEN REA,那个在<<THE CRYING GAME>>里很有型一身戏味儿的男主角,怎么会有如此沉闷丑陋的造型?演技型的演员啊。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4-05-20 14:25

真好看. :love015:
我现在不看书, 所以也没有作者名单. :oops:
不看书所以只看电视了. 我在后知后觉地看24的第一季. 看到一半的时候Palmer和Bauer明白过来对方是Palmer授权Bauer带领的特工队在南斯拉夫搞掉的一个家伙Drazen(在电视中这个家伙当然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了)的儿子们来报仇. 因为Drazen的妻女也被同时搞掉了, 所以他们也要搞掉Palmer和Bauer的家人.
我看到这里腹诽道: 哼哼, 你们不先到人家的地盘上当恐怖分子, 人家也不会到你这里来当恐怖分子啊. 腹诽完了开始怀疑编剧不是故意的吧? 找什么理由不好给我一个这么明显让我不得不腹诽的原因. :roll:
还有就是虽然看得很起劲, 但是觉得没有我期望的好. 尤其是Palmer和Bauer一副高大全的形象, 我看得很烦啊.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20 14:39

还是给一个吧。 :heartpump: 我喜欢。

狸狸
Posts: 1347
Joined: 2003-12-08 20:50
Contact:

Post by 狸狸 » 2004-05-20 20:49

有个模糊的印象,不知哪儿说他得到过多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是因为评审委员会有一个他的情敌,所以始终得不上介个奖。至于那粒女性和这个情敌是什么关系就8记得了,但似乎是该女和两人都有来往(?),格挺长时间里都常常飞去冰天雪地和她会面。 :oops: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4-05-21 9:06

此书一出, 立刻被美国人痛恨. 好莱乌马上改编拍了一部电影, 里面把Pyle 写成英雄, Fowler当然是狗熊, 最后好人得胜, 怀抱佳人归. Greene气得半死, 同这部片子划清界限.
That is so typical Hollywood :lol:
End of Affair 我想看很久了,一回儿又忘,这下赶紧加到netflix 的队里去。"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撒在床上. " -- That is so Julianne Moore :-D
I actually find the Phillip Noyce version of <THe Quiet American> too.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1 9:37

I've fixed the name of Noyce. Thanks.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5-21 14:24

Fowler反复声明, 他离不开凤, 就是贪图她年轻美丽, 因为他怕寂寞怕得要命, 因为他依赖她的陪伴.
小说<<牛虻>>里牛虻也有过类似的话,大意就是他需要一个温暖的身体在床侧。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21 14:53

这些改编影片中失去最多的, 还是Graham Greene小说中让我在夜里边读边哭的那个东西, 把我悄悄地拆成细小的碎片. 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灰暗, 那种无边无际的寂寞, 再热烈的affairs, 再惊险的旅行, 再多的名利, 都赶不走一个人内心空荡荡的大洞. 他就这么冷冷地直指人生的虚空和荒谬, 让人觉得万念俱灰. 只言片语间就能让我明白他为什么了无生趣, too tired to live, to tired to die.
:heartpump: :heartpump: :heartpump: 我时常觉得人越活内心的大洞越大,我给Jun加一句:too tired to lie.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5-21 14:56

我昨天从图书馆拿了两本他的书,The Quiet American,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The End of the Affair也在书架上,犹豫了一下没要,实在不喜欢电影。
看JUN说他的书如此厌世,我倒犹豫要不要翻开看了。 :-(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1 14:59

笑嘻嘻 :admir001:

你问我推荐什么书, 你是读过月亮和六便士的吧? (我见人就推荐这书 :oops: ) 这是我all-time favorite.

现在我都不太看严肃文学了, 看侦探科幻小说什么的多.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4-05-21 15:03

helenClaire wrote:看JUN说他的书如此厌世,我倒犹豫要不要翻开看了。 :-(
看JUN说他的书如此厌世, 再好我也不要看了. 已经too tired to live, 觉得要看点励志的书才是. :lol: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1 15:10

看来我把大家都吓着了. Sorry. :-P 我忘了说Graham Greene的 "逃避文学" 没有这么悲观, 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娱乐性. 我着重讨论比较消极的部分, 是我自己主观的选择. Well, I did say I often hesitate to recommend him to people because his novels are often very pessimistic. It's what moves me, but perhaps not others.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4-05-21 15:23

Jun wrote:看来我把大家都吓着了. Sorry. :-P 我忘了说Graham Greene的 "逃避文学" 没有这么悲观, 甚至可以说有一点娱乐性. 我着重讨论比较消极的部分, 是我自己主观的选择. Well, I did say I often hesitate to recommend him to people because his novels are often very pessimistic. It's what moves me, but perhaps not others.
我相信我看了以后也会被打动, 但是心情肯定会为此消沉. 年纪大了只想看没心没肺找乐子的东西了, 对人生的真相, 宁可别过头去不看. 替代的办法呢, 是看JUN的读书笔记, 所以你赶紧写吧. :love011: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5-21 15:29

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灰暗, 那种无边无际的寂寞, 再热烈的affairs, 再惊险的旅行, 再多的名利, 都填不满一个人内心空荡荡的大洞. 他就这么冷冷地直指人生的虚空和荒谬, 让人觉得万念俱灰. 只言片语间就能让我明白他为什么了无生趣, too tired to live, to tired to die.
承认看了这段真的难受。:verysad:
所以我同意DROPBY,如今看电影习惯先问人家:苦不苦,很哲学吗?
不过我昨天看《沉静的美国人》好几个地方笑出来,有一处还鼓掌来着,当时FOWLER说了什么话很WITTY。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21 16:25

可是我需要寻找同盟军,看到别人把这种感觉写的这样明白,自己会好受些。 :oops: 所以Jun给我书单好了。我没看过月亮和六便士。 :oops: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4-05-21 16:40

人性的枷锁比月亮与六便士更给我这种灰暗寂寞绝望空虚的感觉.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海岸
Posts: 281
Joined: 2003-12-30 0:23

Post by 海岸 » 2004-05-21 19:15

想起了《The Hours》,布朗夫人之每时每刻的痛苦,是与悠远绵长的平庸生活的对抗.
布朗夫人选择了偷活而非速死,死是容易的,死是不假思索的选择,而活则意味着不断地挣扎,挣扎,挣扎.
结果儿女丈夫全都先她而去。就象JUN写的“就这么地不情不愿地赖活着, 也磨磨蹭蹭地拖到了八十七岁. ”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4 15:07

笑嘻嘻, 你一定要看The Moon and Sixpence, 看了就明白我为什么说你一定要看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8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5-24 15:11

我一定看。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5-24 15:32

最后为消极文学辩护这段写得真好,真。。不知该用什么表情来反应。:heartpump:
也没看过The Moon and Sixpence,刚从图书馆借了。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5-24 17:06

JUN写得好,开篇是
Graham Greene 从小就想死
结尾是
怎样都是活着,怎样都是一生
,遥相呼应。
我想人不需要很大的年龄也能意识到生命的无望,而往后的岁月不过是在经历中反复验证这一结论罢了。然后就活了挺长的一生,固然没什么好的,可也没什么不好的。
给JUN这篇献心。 :heartpump: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5 10:44

人性的枷锁是我唯一一本看不下去的毛姆小说, 太严肃了, 不象他, 而且冗长, 有点象德国人写的东西. 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看, 让人骇笑, 原来真实的人生是这么荒诞可笑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4-05-25 11:08

人性的枷锁是半自传吧, 大概剪裁就不舍得那么利落. 里面对内心的阴暗压抑挖掘得到了让我害怕的程度, 有时怕得放下来, 过后再拿起来看. 张力是不如其他精心剪裁设计安排的故事, 但是为了这个特殊的原因我还是对这一部有特殊的感情.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5 11:20

好, 我再给它一个机会.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猫咪头
Posts: 403
Joined: 2003-12-05 9:38

Post by 猫咪头 » 2004-05-25 12:07

为的是害怕眼前无穷无尽的寂寞岁月. 我初读此书时还年轻, 被这么坦白的自私吓着了.
JUN 真可爱。 :-P

当Bendrix对Sarah说我嫉妒你的丝袜因为它可以时刻抚摸你的腿, 我嫉妒Henry因为他得以与你同居一室时, 书中平实的字句那么明明白白地燃烧着他的狂热, 而影片中保留了这段话却对我没有什么震撼力.
这一幕男演员要是拿出演小痞子的架势,文学男中年突然一句句spit out台词,会不会好点?
MM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05-25 12:30

有道理啊. 我就是嫌Ralph Fiennes有点长得太端正, 演这个角色不够痞呢.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4-05-26 12:52

:heartpump: :heartpump: 写得真好.
在爱情尚未冷淡时, 我心里忽然生出了对终点的恐惧, 于是抢先一步, 未等到分手的结局自己先逃了.
没有几个人能有这么清醒呢.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6-02 9:07

加拿大喜剧演员Brandon Frazer演Pyle, 我觉得还少了点书卷气和冷酷, 我心目中的Pyle应该是带金丝边眼睛的.
看了DVD盘,也奇怪这点。Brendan Frazer照理说也是个英俊青年,要戴金丝边眼镜书卷气,完全做得到。可是他在电影里的造型却非常敦实,吃多了麦当劳的样子。
电影我很喜欢,联系今天的时事仍然相关。FOWLER在做道德抉择的时候,问了PYLE一堆问题,PYLE不能给出让他满意的答覆,于是FOWLER觉得正义在自己手上了,他的抉择被JUSTIFY了,实在讽刺。所以FOWLER的“保持中立”与PYLE的“make a difference"都是表面现象,倒是那个越共的一句话说出了本质:”Sooner or later, you have to take a side to stay human."发人深省。
里面的凤是谁演的,啧啧,尤物,看得我目不转睛。她后来又转回FOWLER身边,想的不过是从良,伺候一个好过伺候无数,完全没有谈感情的资格条件,真辛酸。凤的姐姐,真的是血缘关系的姐姐么?我看更象是金大班那样的舞厅舞女头目,为手下的姐妹们寻找从良出路的。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02 12:52

凤牵一牵衣角坐下来,哇,风情万种.可惜她面部表情几乎没有.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6-02 13:08

她符合西方对东方女子的饭特戏:温柔美丽有神秘感。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4-10-03 17:12

这个周末想看爱情小说,买了end of affair 来。小说比电影好看啊。他写的真好,能把感情隔着纸传过你心里来,我读的简直要流眼泪。他写人物栩栩如生:
那个下午,当她突然对我说“我从没象爱任何人那样爱你。”,我完全的相信她。她坐在椅子里,手里拿着半个三明治,完全的交出自己,就好像五分钟前在硬木地板上把自己交给我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犹豫于说出绝对的话,因为我们记得过去,也想象将来,从而迟疑。她从不迟疑。只有当前重要。

你一读就知道他爱她爱的要命,又嫉妒怀疑的要命。 :-D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10-04 13:59

<<The Quiet American>>有段类似的,他最爱的红裙女子在梳妆镜前梳头云云。 :lol:

ravaged
Posts: 494
Joined: 2003-12-06 0:16

Post by ravaged » 2004-10-09 0:14

helenClaire wrote:我想人不需要很大的年龄也能意识到生命的无望,而往后的岁月不过是在经历中反复验证这一结论罢了。然后就活了挺长的一生,固然没什么好的,可也没什么不好的。
太同意了。

jun这篇真好看。说到greene, billy bob thorton那段看得我一惊,有些人心里的空,是谁也无法填满的,爱上这样的人,真是劫数啊。
Now that happy moment between the time the lie is told and when it is found out.

花差花差小将军
Posts: 2374
Joined: 2003-12-09 15:11

Post by 花差花差小将军 » 2004-10-12 11:07

好看,Jun 多写点。我有好些书都是看了你们大家的精彩述评才去借来看的,恶人古读书榜啊
脚翘黄天宝
光吃红国宝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10-12 12:19


布衣
Posts: 48
Joined: 2004-05-21 14:34

Post by 布衣 » 2004-10-19 10:50

周末借了The Quite American看. 写得真是好. 那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就象颗种子一样,埋到你心里去,然后在那里慢慢蔓延. 所以这两天过得有些恍惚,连和小布一起玩笑都缺乏真实感. 唉,还好,快看完了...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10-20 6:38

Greene Lite
Discovering all about Graham Greene except who he was
(TIME: Monday, Oct. 18, 2004)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 ... 07,00.html

很有兴趣把这本传记找来看看。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4-10-20 9:21

不少人似乎喜欢说Greene是如何如何的难以了解, 也有人说他是个道德败坏的pathological liar, 说一套做一套云云. 在生活中, 这些典型的英国佬都是很隐私的, 特别怕自己柜子里的骨架被抖落出来. 但是话说回来, 我一向对他的私生活兴趣不是太大, 也没有特地去查, 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他的性格, 思想和感情, 甚于了解身边的人, 他生平干过些什么, 爱人们姓甚名谁, 不那么重要. 他对现实中相干或不相干的人大概不经常掏心掏肺的, 所以后人觉得他很秘密似的, 其实他内心最深最隐秘最personal的东西, 都明明白白白纸黑字地写在他书里告昭天下, 不需要问他的priest就能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小说里有他最坦白最诚实最赤裸裸的confession. 所以我一直以为其实要get a realistic picture of a writer, biography不如他自己写的fiction更有用, 而自传尤其没用, 因为每个人都忍不住要粉饰自己.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10-20 9:30

"...the aging novelist appointed an intrepid Joseph Conrad scholar, Norman Sherry, to be his official biographer."
---I am somewhat puzzled by Greene's appointment.

" Perhaps the wary writer sensed, in appointing his biographer, that 2,000 pages on, we would know much more about Norman Sherry than we will ever know of Graham Greene. "
---The closing sentence really cracked me up.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10-20 9:37

The closing sentence really cracked me up.
同感同感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4-10-20 9:54

作者写作的态度不一样。greene 写作起来全无忌惮,非常敢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的心惊肉跳。一向欣赏的是杨绛那派的作者,感情要非常有控制,不能过度满溢,生怕惹读者讨厌。我自以为人到中年,口味早已固定,没想到greene 向我打开另一扇门。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