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师傅庄园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电影:高师傅庄园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12:53

电影:高师傅庄园

手边总有几本书,随便翻到哪一页,就可以往下读.到了今天,类似舍不下的身外之物,除了书籍以外,还增添了DVD.园心小说里的人物“夏天看阿甘正传,冬天看音乐之声”.我的这一部片子恰是<<高斯福德庄园 >>.

有不少人说这个片子闷.影片当年接连得了好几项电影界的大奖,仍旧还是一部票房不佳的小众影片.这几乎是编剧导演处心积虑给观众制造的困难------他们甚至在台词里额外加了些脏话,故意让片子被评了个限制级(R-RATED),就为了”赶走”期待强烈感官刺激的十四岁男孩------编剧导演制造的困难,使观众不得不接受:这个电影,只看一遍是绝对不够的.第一遍看过以后,只觉得闷.第二遍,开始有滋味了.到了第五遍以上,仍然毫无乏味之感,甚至反而是回味无穷.这里那里的小细节都活了起来,于是觉得自己是头笨狗熊,只恨胳肢窝小,掰下来的老玉米棒子多得夹不住.

看懂这部片子,语言是主要的障碍之一. 为了加强理解,英文听力再好,字幕也会有很大帮助.故事一开场,所有角色就蜂拥而至,操着杂七杂八的口音,说话说话再说话.英国英语,再加上苏格兰口音,连剧中人之间都有交流障碍.口音之外,台词所用的英语也与今天的英语不尽相同.否定之否定, 设问,虚拟语气,还有拐弯抹角的刻薄话和客气话,不一而足,让人头大.其三,导演拍摄时永远让两部摄影机器同时运转, 不要演员刻意对着镜头表演. 每个演员都在戏装里隐蔽地戴着随身的无线收音设备, 同一个场景里台词互相交叠,而不是一个一个轮流发言. 常常一个人物的话还没有说完,镜头就摇向下一个人物,只言片语很容易错过------而这部片子里,只言片语最重要不过. 全片没有一次闪回,完全按时间顺序叙述.背景资料由对话形式带出.看第一遍的时候很难有可能悉数吸收. 看过一遍以后,不再需要依赖字幕就可以跟上台词,这时才能腾出精神体会更多. 台词大多简短.但真是一句是一句,很有劲道.

影片全长136分钟,是一幅1932年秋天英国乡间庄园聚会的风情画, ,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故事情节.不足四天时间里,一群亲朋好友聚在一起, 在更大一群仆人的伺候之下,喝茶吃饭玩牌打猎,其间不停地说话.演到三分之二处, 有个主要人物死了,警察来调查. 活着的人里至少有一半心存谋杀动机,并且具有谋杀的时机.影片结束时,命案还在调查之中,但其实观众心里已经有了结果------破案与否,对故事的完整性毫无影响.这的确是一部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影片,但绝对不是一部破案推理片.用导演的话来说,这故事不是关于“谁干的”( who-dunnit),而是关于“谁在乎谁干的”(who-cares-who-dunnit).命案发生以后,故事的基调不但一点也没有转为沉重,反而增添了喜剧效果. 仔细看,会注意到,命案之前,一直阴沉有雨, 命案之后,天倒放晴了.


人物谱---楼上
片中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在四十位左右.人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影片开始十分钟以内,几乎所有人物都亮过相了.别说是必须借助英文字幕的外国观众,恐怕连英国人也难于一下分清谁是谁.我象初看红楼梦一样,画了个人物关系列表,这才清醒了些.总的来说,人物分成两个阵营:楼上(upstairs)是主人和客人,楼下(downstairs)是主人和客人的仆人.楼上楼下,完全是两个世界.不是说,一个是天堂,另一个是地狱,而是说,分别是自成一体的世界,而两个世界之间有交汇有冲突,终归又浑然一体.

楼上一位隐在背景里没有出场的人物,是已经过世的卡顿伯爵(Earl Carton). 伯爵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妹妹是这场聚会的核心.

庄园的主人是大女儿西尔维娅和大女婿威廉. 麦考德夫妇(Sylvia and William McCordle). 威廉不是贵族出身,而是靠开办工厂发财的新兴资产阶级.他娶了伯爵的女儿,还花钱买了个“准男爵”(baronet)的头衔,借以提高社会地位,虽然他的一举一动就轻易地泄露了他缺乏教养---带着狗上桌子吃饭,啃骨头的姿势不雅且啧啧有声,号称爱摆弄枪可是枪法奇臭.落魄的老伯爵安排这桩婚姻,完全是为了钱.西尔维娅的一干亲戚,生活用度都由威廉负担.威廉知道这一群故作清高的贵族亲戚,包括自己的太太,明里暗里瞧不起自己,越发要把手里的经济大权时不时地玩弄一下------他从前不是,现在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冰山美人西尔维娅嫁了这么一个丈夫,自然是貌合神离.不过这一对夫妇各自有各自解脱的途径,都不是甘于寂寞的人. 西尔维娅和威廉的女儿伊莎贝尔(Isabel)不到二十岁的样子,正是适婚年龄,追逐和被追逐,有她少年人的烦恼.

西尔维娅的大妹妹路漪莎(Louisa)嫁给雷蒙德. 斯托克步里奇男爵(Baron Raymond Stockbridge),一位一战时期功勋卓著的老派英国绅士.这个婚姻算是符合等级观念了,可是也不幸福. 路漪莎时时抱怨丈夫耳朵半聋,了无趣味,只对打猎有兴趣. 当年老公爵由威廉在两个女儿里任意娶一位,路漪莎输给姐姐西尔维娅,如今这小小的遗憾倒不失她和姐夫威廉打情骂俏的调味剂.

西尔维娅的小妹妹拉薇妮娜(Lavinia)是三姐妹中唯一与丈夫情投意合的.她的丈夫安东尼•梅瑞蒂斯(Anthony Meredith)曾任海军军官,可是当下在事业和生意各方面都屡战屡败,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在家人眼里, 安东尼就是失败的化身, 简直可耻,连他自己的贴身男仆都看不起他. 经济的窘境几乎侵蚀了这对夫妇之间的爱意.在聚会中, 安东尼心心念念就是抓住机会,恳求威廉投资.他的新主意是卖皮靴给光脚打仗的苏丹士兵---多么愚蠢可怜的点子,别说苏丹士兵没钱买,就是有钱也不会买,热都热死了.

老公爵的妹妹,三姐妹的姑妈康斯坦丝.川森姆伯爵夫人(Countess Constance Trentham)说话尖酸刻薄,且毫无掩饰.没有谁能入这个老太太的法眼.她打心眼里看不起的侄女婿威廉,可是生活费由威廉付,拿人家的手短,她对威廉不得不有所收敛. 明明怕冷,至恨参加男人打猎后的野餐,也只有勉为其难,生怕惹得威廉不愉快.不过康斯坦丝对其他人就没那么客气了. 她故意和带不起女仆的客人谈论,用个新佣人有多麻烦呀,什么都要指教呀,然后小声笑着说,不过倒还真不贵------其实观众这时候已经知道她根本一分钱也没付.中产阶级客人对好莱坞大明星客人万分崇拜,一幅追星族的表现,她看了很不受用,抓住时机,专门跟明星提起上一部票房毒药怎么怎么样了,非把别人挤兑得灰头土脸的,她才洋洋得意. 老太太偶尔倒也有她可爱的地方,几次吃饭的时候,她都开心地嘟哝:“好吃好吃!”(Yummy,yummy!)------让我马上想起张爱玲写的:“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

聚会中另外有几位局外人.威廉的表弟是去好莱坞演电影的大明星艾沃•诺威罗(Ivor Novello)---历史上确有其人.艾沃在聚会中弹琴唱歌,等于是主人不花钱请来助兴的.艾沃还从好莱坞带了一位朋友来,制片人莫里斯•魏斯曼(Morris Weinssman). 魏斯曼想筹拍一部以英国贵族庄园为背景的凶杀影片,所以通过艾沃征得男主人威廉的同意,前来体验生活。魏斯曼在片中花了不少时间,坐在空阔的走廊里哇里哇啦地大声打国际长途电话,跟好莱坞的同事交流新片的灵感. 魏斯曼来自没有贵族传统的美国,几乎象个外星来客. 他出了洋相没感觉,英国式的讽刺话也不大听得懂,自我解嘲倒算游刃有余.魏斯曼再迟钝,也看出艾沃在聚会中的主要作用是助兴. 他问艾沃怎么能忍受跟这些人交往. 艾沃莞尔一笑:“你忘了,我靠在银幕上扮演他们讨生活!” (You forget. I make a living impersoanting these people.)

佛瑞迪和梅宝.内丝比特夫妇(Freddie and Mabel Nesbitt)是一桩错配的姻缘.丈夫佛瑞迪(头衔为honorable)是某位爵爷家的小儿子,因而没有资格承袭爵位和财产. 佛瑞迪为了金钱,娶了手套厂厂主的女儿梅宝.他把老婆的嫁妆折腾得差不多了,又碰到失业的难题,借着手里掌握着主人家女儿伊莎贝尔的把柄,想趁机从她父亲威廉那里谋一份工作. 梅宝出门带不起佣人,礼仪规矩又不熟悉,被众人看不起.佛瑞迪当着妻子的面,和伊莎贝尔纠缠,又当着主人家佣人的面,羞辱妻子,不折不扣是个混蛋.

聚会还有两位迟到的客人.年轻贵族鲁伯特.斯丹狄史(Rupert Standish )和他的朋友杰瑞米.布朗德(Jeremy Blond). 鲁伯特看中了男主人威廉的财产,前来参加聚会,有意和主人家的女儿伊莎贝尔进一步接触. 杰瑞米时不时地给朋友出些自以为聪明的主意,其它时间也不闲着,和楼下的女佣拉拉扯扯.


人物谱---楼下
楼下的世界属于仆人侍从.男管家詹宁斯(Jennings)是楼下的国王,掌管所有仆人.他说话举止拿捏着分寸,力求符合规矩. 不出所料,模范管家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旧日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个人认为詹宁斯的形象,比<< 去日留痕 >>的男管家真实,那部片子里的男管家稍微有些过于文雅了.詹宁斯手下直接管辖男主人威廉的贴身男仆普若伯特(Probert),第一和第二男仆,高个子的乔治(Goerge)和胖乎乎的阿瑟(Arthur). ---据编剧回忆,身材高大的男仆,薪水比矮个儿的男仆高,而且日后晋升管家的机会也会好些. 乔治头发梳得纹丝不乱, 总是面带讥讽的笑容,嘴巴不出意外地尖酸.阿瑟忠厚老实,可心里存了点小浪漫,对明星的生活很感兴趣,可惜伺候大明星客人的差事怎么也落不到他头上,暗自很生了点儿窝囊气.

威尔森太太(Wilson)是优秀的女管家,“比主人更知道他们自己”.她悄无声息地在楼下巡视,任何一丝不妥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仆人们对她多少有几分惧怕.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威尔森太太很象<< 蝴蝶梦 >>里那个冷冰冰的女管家. 威尔森太太手下的一群女仆中,中年的路易斯太太(Lewis)是女主人西尔维娅的贴身女仆.她谨小慎微,一切以女主人的意志为转移.乡下姑娘多萝西(Dorothy)则安于现状,勤勤恳恳地做自己份内份外的事情,悄悄地暗恋着男管家詹宁斯.最突出的是年轻活泼的艾尔西(Elsie). 艾尔西喜欢好莱坞电影,房间墙上贴着明星的照片,明显地对仆佣生涯以外的世界充满希望.

厨师克罗夫特太太(Croft)大概是手艺很不坏,连女主人西尔维娅也要给她三分面子.克罗夫特太太手下的一群女厨工,以胖胖的伯莎(Bertha)为首,从来没有机会到楼上去,终年难得见到主人一次. 克罗夫特太太和女管家威尔森太太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两人几乎不能在同一房间里出现,见了面就拌嘴. 反复观看此片的观众,可以发现,影片开始前几分钟内,她们曾经有一次碰巧在同一镜头中现身,听见一位访客的名字,同时愣了一秒钟.这两个女人间的渊源,实际上是整个故事的脉落之所在.影片临近结束时候,这二人的一段对手戏,堪称经典.

楼下的仆人们,还有几位是客人带来的. 康斯坦丝姑妈的年轻女仆玛丽(Mary)是导演的化身,观众大部分时间通过她的视角审视情势.她刚从苏格兰乡下出来,康斯坦丝姑妈美其名曰“配训”她,不给她发工钱.她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完全没有经验,看什么都新鲜.相比之下, 女主人西尔维娅的妹妹路漪莎和拉薇妮娜带来的贴身女仆们,就老练的多了.亲戚朋友之间多年来的勾心斗角,全在她们肚子里的一本帐上. 路漪莎的丈夫雷蒙德. 斯托克步里奇男爵,新换了一位有经验的贴身男仆,罗伯特.帕克斯(Robert Parks).这个英俊冷淡的青年男人,始终散发神秘的气息. 拉薇妮娜的丈夫安东尼被贴身男仆巴恩斯(Barnes)看不起. 巴恩斯特别讨厌自己的主人,强忍着怨气,能偷懒就偷懒. 好莱坞制片人莫里斯•魏斯曼带来的小跟班,是一位年轻俊俏的小伙子,亨利.丹顿(Henry Denton).他说一口半吊子蹩脚苏格兰话,举止出格,让人生疑.

在楼下,访客的仆人不用自己的名字,而是顶着自己主子的名号.仆人们一起用餐时,座次也跟楼上相仿. 男管家詹宁斯当然是坐男主人座位.玛丽顶着伯爵夫人的头衔,被恭请到詹宁斯右手边的上座.拉薇妮娜虽然嫁了平民,但是还维持伯爵女儿的身份,所以她的女仆得以位列其次.而路漪莎的女仆,因为女主人嫁给男爵,所以等级变成男爵夫人,就只能屈居末位了.(爵位排列:公侯伯子男)


楼上与楼下
楼上与楼下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主人们对仆人们,直呼姓氏,不用加上先生太太或小姐这类称呼.而仆人们称呼主人们,必须带着老爷(milord)夫人(milady)这些敬语. 威廉跟康斯坦丝姑妈打招呼,直呼康斯坦丝,不带称呼(姑妈),也不用封号(川森姆伯爵夫人),就让她很不满意,抗议自己不是楼上的女佣人.

任何一个有主人的场景里,都会有仆人在场.没有了仆人,主人的日常生活肯定大成问题.然而仆人之于主人如同透明.主人们当着仆人传播闲话,吵架斗嘴,甚至调情,根本不避讳.有一场戏, 佛瑞迪把小姐伊莎贝尔拉到房间一角,窃窃私语,男仆乔治正好走过,探头张望了一下. 伊莎贝尔不乐意地喝斥了乔治一句,佛瑞迪却满不在乎(“It’s nobody.”)。

主人和自己的贴身佣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近,近乎友谊,但当然绝对不是友谊. 年轻女佣玛丽先在楼下安顿下来,再上楼服侍康斯坦丝更衣. 康斯坦丝马上追问她,从别的仆人那里听到了什么小道消息.反过来,自己也神神秘秘地讲些闲言碎语给玛丽听.然而一旦另外一位贵族出现,主仆二人立即自动停止她们之间的交谈. 康斯坦丝转向和她的同类说话,而玛丽隐在背景里,还原成沉默的女佣.谋杀案发生以后, 康斯坦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饶有兴趣地跟玛丽猜测凶手是谁.前来调查的警官召集在场的人士问话,问了康斯坦丝,又要单独问玛丽,好象已经对老太太有所怀疑.这个镜头里, 一贯尖酸的康斯坦丝眼巴巴地望着玛丽,生怕玛丽泄露了对她不利的真相,难得地显出一丝狼狈和脆弱. 玛丽毫不犹豫地替主人掩饰过去, 康斯坦丝这才松了一口气,隐约有点感动的神情.

相比之下,小姐伊莎贝尔和年轻女佣艾尔西之间的情谊,似乎和友谊更为近似.两个人共享秘密.佛瑞迪要挟伊莎贝尔,向她父亲要工作. 伊莎贝尔自己和父亲说不通,转向艾尔西求助------艾尔西和男主人威廉之间的私情,其实是全宅上下公开的秘密,只是谁也不戳穿而已.仆人们聚在一起讲主人的闲话,只有艾尔西说威廉好话,别的仆人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女主人西尔维娅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当回事儿,更懒得管.当天晚饭桌上,安东尼因为白天已经当众遭到羞辱,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管维持气氛那一套了, 说话带着刺儿.餐桌上很快就言语激烈起来.女主人西尔维娅拿腔捏调地挤兑了丈夫威廉一顿, 威廉还没有开口,站在一旁伺候的女佣艾尔西倒替他反驳起来,而且叫了威廉的昵称“比尔”.餐厅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 艾尔西马上意识到失言闯了大祸,转身就跑.威廉也随即扔下餐巾,气冲冲地离席.主仆之间的私情这才算尴尬地公开化.影片即将结束时, 艾尔西脱下女佣的制服,换上普通百姓的衣物,准备离开之前,去跟伊莎贝尔道别. 伊莎贝尔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困难”. 艾尔西把手放在小肚子上回答,除了失业和无家可归,没有其它麻烦. 伊莎贝尔叹道:“我几乎忘记了,你从来都比我聪明.”到这时,观众终于完全明白了,艾尔西和伊莎贝尔共享的秘密---佛瑞迪掌握的把柄是什么.

女主人西尔维娅和好莱坞制片人魏斯曼带来的小厮亨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主仆关系的另外一个层次.西尔维娅当着所有佣人,特意表扬了亨利,眼光在这漂亮的小伙子脸上多停留了几秒钟,才转身离开.家里的男仆乔治马上低声咕哝道:“哼,你这就算妥了.”(Well,you are all set then.)一句话透露了女主人一贯的口味.这天晚上, 西尔维娅和亨利在楼梯上巧遇, 西尔维娅差使他拿一杯热牛奶来,对他说“凌晨一点钟,我会醒着.” 亨利怎不心领神会.第二天晚上,命案之后, 亨利不请自来,又摸进西尔维娅的卧室. 西尔维娅已经精疲力竭了,不过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生活应该继续(I suppose life must go on).在此之前,观众已经感觉到,亨利和主人好莱坞制片人魏斯曼同出同进,关系有些奥妙. 亨利在楼下对其他女佣也穷追不舍,逮着一口是一口. 亨利对女佣玛丽使强的时候,裤腰露了出来,上面赫然绣着一行字:福克斯电影公司(FOX FILM).警官开始排查在场所有人的背景之后, 亨利终于不得不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夜之间,他变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他的欺骗行为打破了楼上楼下之间的平衡,他同时被两个世界里的人恨得牙根儿痒痒,抓住机会就被狠狠地整治.定义他是个双性恋,不如说他是个机会主义者,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客人们离开庄园的时候,最后一个举动彻底戳破了主人和仆人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单独来的女客人,赏钱装在信封中,留在房间里. 男客人把钞票体面地卷在手心里,和仆人握手时自然地递了过去.


影片之外的现实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32年11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影片之外的现实耐人寻味.

三姐妹的婚姻问题折射出英国贵族阶层当时的窘境. 他们表面上高雅,绝口不提金钱,其实暗地里,没有比钱更上心的事情了.贵族的继承制度决定,只有最年长的儿子有权继承爵位和财产.因而,贵族家庭的幼子和女儿,为了维持他们从落生起就习以为常的排场,必须认真考虑经济来源.怎样通过婚姻的方式满意地解决问题,既要保证经济,又要不跌身份,这相当重大的抉择,可不大费思量.

电影明星艾沃的存在从侧面反映了一层现实.戏剧和歌剧盛行的时代里, 直到十九世纪, 贵族们一直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赞助者和欣赏者.到了1930年代,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新时代的艺术.这一次,平民百姓热烈拥抱着电影,而贵族们对这新兴的艺术无动于衷.大明星艾沃弹琴唱歌,客厅里的听众们,除了除了出身不够高贵的梅宝毫不掩饰地做追星族状,其他人只心不在焉地鼓鼓掌而已.饶是这样,姑妈康斯坦丝还不乐意:“别鼓励他。” (Don't encourage him.)相反,仆人们早就兴奋不已,这时不惜坏了规矩,或倚或坐,聚集在楼梯上听歌---这个场景几乎是全片中我最喜爱的一个,构图和色彩堪称一幅绝妙的油画---不要谈什么品位高低,令人如此陶醉的歌声,正是时代的艺术. 而贵族们对电影和流行音乐三心二意,显然是和现实生活脱节了,最终无疑将会被隆隆的时代车轮远远地抛在后面.

众所周知,英国是二战时期的盟国.但是实际上,盟国也并不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张伯伦对德国纳粹采取绥靖政策,颇有支持的掌声.而整个欧洲对犹太人的鄙夷,一向是不说出口的默契. 斯托克步里奇男爵初次和好莱坞制片人魏斯曼先生打过招呼后,又轻耸眉头,略带疑问地自言自语:“魏斯曼?”这并非他想起某个旧友,而是寻思了一下这个典型的犹太人姓氏,不经意间泄露了心理活动。

影片刻意避免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现实中,大战迫在眉睫.不难想象,主人们和仆人们的生活很快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仆佣制度延续了几个世纪,自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制度.大部分人来做仆人,并不是走投无路.仆佣职业在一些家庭中代代相传.乡村里的年轻女孩,甚至被家人特意送到大宅做厨工,获得些基本训练才好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人,甘心情愿,努力做最佳仆人;有的人,虽然不喜欢被主人呼来喝去,但逆来顺受,因为他们认命.当然,还有人,早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有机会,只会大踏步地离开庄园,离开仆佣生涯,绝不回头.二战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仆佣制度,都遭到相当程度的颠覆.凭空想象一下这一群仆人的前途,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其实影片结束时,观众已经看到些微端倪:艾尔西上了魏斯曼的汽车.也许她会在魏斯曼刚定下来的新电影里客串一个女佣的角色,从此在好莱坞的镁光灯下大放异彩?谁知道呢?没准儿.


花絮几片
本片是在导演奥特曼和制片人之一巴拉班的午餐餐桌上萌芽的.两个朋友起意拍一部既典型又特殊的侦探片,但并无任何具体的细节. 巴拉班在其后的几年内,找到编剧完成剧本,组织来资金,安排了演员,逐渐把一个抽象的主意,慢慢变成一部影片. 巴拉班本人,就在影片中扮演好莱坞制片人魏斯曼先生------拿自己开涮的效果,往往不是一般的好.类似的小”伎俩”,在片中还有一处:仆人们议论一个谋杀嫌疑人,有人冷冷地说那人不是凶手,“比那更糟的是,他是个演员.”(Worse than that, he is an acotr.)几乎可以想见演员头一次念到这句台词时,会怎样地笑出声来.

影片中楼上的部分,是在距离伦敦40分钟车程处的一幢庄园里实景拍摄的.楼下的镜头则全部是搭景拍摄.楼上和楼下的演员,很多在摄制过程中完全没有见过面.片尾的演员表也分楼上楼下排列. 演员表的最后一行是这样的:皮普(PIP)--- 威廉随时不离手的小狗---由魏吉特(WIDGET)扮演.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起来.这部片子的幽默和趣味可见一斑.

片名“高斯福德庄园”.然而,庄园的名字在片中一次也没有提及.实际上,高斯福德这个宅名,还真有个典故. 编剧动手开写剧本之际,老朋友高斯福德伯爵夫人恰要离开英国,移民去美国.依依惜别时,老友向编剧叹道:“你会慢慢忘记我了.”编剧向老友保证不会,“相反,我要让你的名字不朽.”就这样,片中的大宅被命名为“高斯福德庄园”.影片在洛杉矶首映的时候,剧组特意请了高斯福德伯爵夫人出席.编剧先生实在兑现了对老友的承诺.

尾声
如果你看过部片子,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我有意把有关命案的部分跳了过去.让我借用片中命案发生之前的晚餐桌上的一段对话,作为我的解释:

西尔维娅: 魏斯曼先生,请给我们讲讲你下面要拍的那部电影吧.
魏斯曼:啊,那片子叫<< 陈查理在伦敦 >>,是个侦探推理片儿.
康斯坦丝:那倒底谁是凶手?
魏斯曼:嗯,我不能说,那样会泄露了情节的.
康斯坦丝:可是,我们谁也不会去看那电影.
:lol: :lol: :lol:
Last edited by silkworm on 2004-06-21 16:5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4-06-21 13:52

真有意思,我得回去再看看。
嗯,这个是原创剧本还是有书改编的?那本儿书一定很有意思。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6-21 13:54

这电影儿确实每次看都能琢磨出些新线索或感受来。看这评论前我都没明白过来LAVINIA是冰山美人的小妹子,后来再看又证实和胖厨娘在洗衣房搞鬼的并非事先大家认准的那个人。

英国风情是很浓的,就我这个外国人看来 ― 细节真实算是英国‘古装片’的卖点之一吧。开场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和连绵的雨丝,配上30年代的通俗钢琴曲,很阿加莎时代的感觉。此外片中人物杀人、隐瞒、搞男女关系、讽刺和被讽刺都连眉毛也不抬那么淡淡地,是英国式的不动声色。

有个关于英国传统早餐是自助而非SERVED的细节,我特别有感受。上次去美国照例留出15分钟早餐,指望灌杯牛奶吃些水果沙拉就走人,结果发现不是BUFFET,要坐下来点菜的,算是领了回教训。

类似的情节在〈REBECCA〉里也读到过,还有佣人们关于穷亲戚太太们廉价衣服的闲言闲语 ― 洗起来费工不讨好,真是楼下人势利眼的好样板。联想起去大房子参观,热情的工作人员虽多,也总有STIFF UPPER LIP的老太太摆出爱理不理的样儿,哼。
Last edited by CAVA on 2004-06-21 14:0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Post by qinger » 2004-06-21 14:04

我没什么钻研精神, 看了一遍看了个大概, 还挺满意。看了这贴才知道漏了无数细节。
那个老姑妈演得真是传神, 现在如果某人说OK, 我就教导他这是没品的表现, 该说"all right'。 :lol:
BTW, 那个和厨娘在洗衣房不清不楚的人难道不是男管家?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4-06-21 14:14

有个关于英国传统早餐是自助而非SERVED的细节,我特别有感受。上次去美国照例留出15分钟早餐,指望灌杯牛奶吃些水果沙拉就走人,结果发现不是BUFFET,要坐下来点菜的,算是领了回教训。
在此之前我以为英国传统早餐都是由butler端到床头,不洗脸不刷牙地吃,渣滓落一床单的。 :shock:
美国这边,旅馆里(象MARRIOT)一般都有自助早餐。不过为什么咖啡果汁还要人走到桌前另问另点,我一直没闹清楚。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14:38

helenClaire wrote:在此之前我以为英国传统早餐都是由butler端到床头,不洗脸不刷牙地吃,渣滓落一床单的。 :shock:
片子里说,除了未婚小姐以外,都可以在床上享用早餐.这种卫生状况,想起来真是有点儿恶心. :shock:
Last edited by silkworm on 2004-06-21 14:4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14:41

tiffany wrote:真有意思,我得回去再看看。
嗯,这个是原创剧本还是有书改编的?那本儿书一定很有意思。
是有个同名原创剧本,很好玩儿的---我坦白,花絮什么的我就是从那里面偷来的.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4-06-21 14:47

silkworm wrote:
helenClaire wrote:在此之前我以为英国传统早餐都是由butler端到床头,不洗脸不刷牙地吃,渣滓落一床单的。 :shock:
片子里说,除了未婚小姐以外,都可以在床上享用早餐.这种卫生状况,想起来真是有点儿恶心. :shock:
怪不得他们得每天换床单!我恍然大悟地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14:54

:lol: :lol: :lol:
回青儿,和胖厨娘BERTHA那个的,我和CAVA开始以为是老爷呢,后来发现是来访的少爷的朋友.注意少爷和朋友初到后门口,那朋友和BERTHA借火儿,两个人眼睛打了一下无线电. 8)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4-06-21 15:25

哦,还真是嗳,后来有提起来过。那个电影里一大堆lord lady的,我脸都没认清楚呢。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6-21 15:29

helenClaire wrote:美国这边,旅馆里(象MARRIOT)一般都有自助早餐。
这样啊,可见以偏概全是不对的,美国旅馆我一共才住过2个而已。:lol:

说起BREAKFAST IN BED,迄今还有人以此为浪漫呢,尤其女性认为丈夫送早餐到床头,是关心自己的表现,啧啧。 :shock:

想起个故事来,我学瑞典语的时候老师让看图说话,有篇儿是叙述早晨起床后的活动。我很自然地把刷牙排在早餐前,她瞠目结舌看着我说:次序反了吧?原来很多人觉得吃了早餐再刷牙比较没有口气,而且有利于牙齿健康。弄得我现在一天早上刷两遍牙,算是作下毛病了。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15:49

哈哈,我想起以前和朋友讨论中西洗澡的不同啦:中国人大都晚上上床前洗澡,图个自己舒服.老美好多人是次日起床后洗澡,为的是出门没有味道,给别人的鼻子行方便.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Post by qinger » 2004-06-21 16:04

这个我相信大部分人现在是一天洗两次澡的。 :-D
刷牙是个习惯问题, 如果网上刷得认真(牙刷加floss), 早上起来的确没什么可刷的, 如果觉得不舒服可以用漱口水漱漱, 吃了早餐再刷牙。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4-06-21 21:52

我就看了一遍,所以见解如果有,也是很浅薄地。我记得当时小k推荐时说:简奥斯汀加阿加莎。我看电影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现代人是无法复制简奥斯汀地。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同情“楼下”的仆人一方,小姑娘仆人从车里下来站到雨里就为了给老太太主人开个水壶。也许电影的细节描写追求简奥斯汀的效果,但是视角始终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当年的贵族们多么地神经。像丝蚕讲的那样,故事分“楼下”和“楼上”两个世界。在这个电影里,楼下和楼上用了同样多的笔墨。这在简奥斯汀时代的小说里是不可想象的。我猜测,这些仆人的世界应该像是后院的脏衣服一样,是不应当被看见的。这样对等的描述,在当时人的眼里,我猜测,大概是:这可真是失礼。 :-D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1 22:02

笑嘻嘻 wrote: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同情“楼下”的仆人一方,小姑娘仆人从车里下来站到雨里就为了给老太太主人开个水壶。也许电影的细节描写追求简奥斯汀的效果,但是视角始终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当年的贵族们多么地神经。
是.影片开始时候瓢泼大雨里老太太拧不开水壶,就叫司机停车,让女仆从前座下车,淋着雨给她拧开.等一会儿和过路的同去参加PARTY的人说了几句话,小女仆兴奋地问她那是不是好来屋的明星,她忽然又说冷死了,根本不管人家一直湿淋淋受冻呢. :?
剧本最后一幕没有能在影片中存活---老太太回家路上,又要喝水,这次她刚想叫佣人,又犹豫了一下,稍微费了点儿劲,自己拧开了---到底是经过命案的折腾,她对女仆有点感激.
我猜是贵族出身的英国编剧多少想给自家人找点面子,可惜美国导演和制片,不认为这一情节有多可信. :lol:

海岸
Posts: 281
Joined: 2003-12-30 0:23

Post by 海岸 » 2004-06-21 22:49

这个电影真喜欢唉,每次看回贴讨论也是个乐趣.
蚕我在那里回过了,这里就不重复啦.只说两点.
1.英伦旷野的镜头太少
2.到底是美国编剧导演,还是不够彻底,缺少个家庭教师之类不上不下\半主半仆之人物.
(都是让那个英国体验记录片闹的,我也特感兴趣那个节目)

另外,麻烦您老把love actually影评也挪过来如何?:)

狸狸
Posts: 1347
Joined: 2003-12-08 20:50
Contact:

Post by 狸狸 » 2004-06-21 22:57

我还是不太明白嫁了男爵的不如嫁了平民的那个 :oops:
大家基础都是一样的,然后一个跌到二楼,一个跌到一楼,现在一楼那个反而比二楼的高 :roll: :roll:
嫁人不可不慎啊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4-06-22 8:21

狸狸 wrote:我还是不太明白嫁了男爵的不如嫁了平民的那个
我胡猜:也许是贵族内部搞"嫁鸡随鸡",但是沾上平民百姓了,就不弄这一套---有点"不带你玩儿"的味道? :wink:

海岸,编剧JULIAN FELLOWS倒是英国人的,而且家里是贵族,有点根底的.当然他是受雇于美国制片人和导演,肯定得服从美国人的指挥.

说起这编剧JULIAN FELLOWS,还有有意思的.他在剧本里提到王二德WILDE的太太是他们家表亲.我也没以为意.前一阵因为KNOWING讲了万家VANDERBILT的故事,我找了本书来看.里面讲美人CONSUELO嫁到英国当公爵夫人,一度和丈夫的表兄弟偷偷恋爱,这表兄弟就姓FELLOWS.原来他们FELLOWS家还真是有点耳根基.
我迫不及待地向CAVA报告我的"侦探"进展,CAVA形容我是心里暗暗"啊哈"一声,真准确.CAVA早就推荐我去看了一套BBC的电视连续剧,The Aristocrats,这个编剧在里面演了个主要配角---他可真是为了发扬光大老传统,不遗余力 :lol: .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4-06-22 9:05

您对发扬侦探艺术也很不遗余力。 :lol: :lol:

js
Posts: 193
Joined: 2003-12-05 8:20

Post by js » 2005-05-04 8:34

不好意思,这个也提一下。
好像是明天晚上电视放这个片子。

修齐
Posts: 3
Joined: 2004-08-12 0:31

Post by 修齐 » 2005-11-08 20:10

昨晚看了半部《高师傅庄园》,哎哟,人物关系那个复杂,早晨巴巴地把这个贴踢出来复习,打算今晚继续看。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7-12-24 16:24

提一下这个贴子。今天找DVD看,我心目中冬日假期总和侦探小说联系在一起,在《Love Actually》《Bridget Jones Diary》和《Gosford Park》里选了最后一个,一如既往地好看。另外发现Sir William的贴身男侍Probert,是Jun挥舞长矛《Hamlet》里的Claudius,Derek Jacobi。Louisa看来十分面熟,原来是哈里波特的妈妈。而Helen Mirren呢,如今是家喻户晓的女王了。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高师傅庄园,那就是subtlet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7-12-24 21:48

我也看到老好Jacobi 了, 今天, 在Golden Compass里面瞄到一眼.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Post by 汝南 » 2008-01-01 16:37

又看了一遍,没有字幕(是否故意不设字幕?)逐句听懂还是有点困难。

有一细节,男仆摆放餐具的时候,有把叉子不够干净,他拿起来,吐了口唾沫擦擦。Remains of the Day里也有同一细节,好像是管家吐了口唾沫擦酒杯。看花絮,请来做顾问的任过管家的老人说,这不应该发生的(this should not happen)。导演说,他关注的是“可能会发生的”(what might have happened)。很有意思。

蚕写得真好 :admir001:
Let it be light.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1-02 9:46

英国人的阶级观念真强。我读了金色笔记本,里面劳工阶级和中产阶级分的特清楚,尤其是从劳工阶级爬上去的中产,念念不忘自己的出身。看的累死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ost Reply